話沒說完,台下眾人就躁動起來,人人皆麵帶喜色,似乎勝利就在眼前。
楊九如接著道:“請大家少安毋躁。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沒有說。我們白蓮教已經到碭山找到了前任教主韓山童的親生兒子韓林兒,眾所周知。我們前任教主乃宋室徽宗八世孫,且我們的大將軍劉福通乃大宋良將劉光世的後裔。由此可知,天道輪回,明王出世,元朝氣數已盡,大宋將興。望台下諸君各盡努力,來日必能富貴相見。”
台下人聽聞這話,心裏各有打算。這是讓他們為韓林兒效力,但他們久居一地為王,又怎肯受人管製?
見台下人等議論紛紛,徐壽輝有點坐臥不安,頭上都出許多細密的汗珠。他朝台下眾人望去,人們都不理不睬。
朱元璋本來是想找個偏僻的角落位置坐下,怎奈徐壽輝非常熱情,硬要拉著他在身邊坐下。徐壽輝這麼做一是為了顯示自是個念舊的重情義之人;二來是在元璋麵前顯耀,當初讓你元璋去當大明王與我平起平坐共圖富貴,你卻執意不肯,如今卻在我手下郭子興手下跑腿當差,還差點讓人家綁在柴房中餓死,還不是我徐壽輝念及舊情救了你一命。
元璋見此,當即站起來道:“今天大家共處一室,圖謀大事。若同心協力,必成大事,興宋滅元,驅除韃子;若不能同心,則不能完成這大事,到時大家人頭不保,滿門上下皆有性命之憂,到時悔之晚矣。今能出麵擔當此重任者,據實而言,恐隻有白蓮教與紅巾軍。”
忽見台下有一人大叫道:“徐教主與朱公子皆言之有理。我第一個舉手讚成,我必當聽從徐教主調遣。當今之要務,乃是如何誅殺昏君至正皇帝。若還皇帝沒死,卻在先為如何劃分江山而爭吵不休,豈不讓人恥笑我們目光短淺?”
眾人目光轉向他,那人名叫陳友諒,祖籍沔陽玉沙縣,祖上世代在沔陽湖上捕魚為生。雖為一漁家子弟,卻從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兵書戰策。因在湖上捕魚拒不交稅,衙役過來將漁船全部砸壞,將所捕之魚盡數挑走。其它的漁人皆怒不敢言,隻能等衙役走後大罵。而陳友諒聽說這事後,當即開著一條小船從後麵追來,那一群衙役剛挑著魚剛上岸,陳友諒不等船靠岸,從船上取出一魚叉擲出去,當即刺死一人。其它漁民見狀也紛紛圍過來,將那一幫衙役亂棒打死,並推舉陳友諒為王,就在這沔陽一帶為王。
朱元璋對此人也早有耳聞,今天也是頭一次見陳友諒真麵目。當即細心觀看,隻見陳友諒長得甚是奇特:此人頭上長的頭發與常人相反,一般人頭發從頭頂向下順著長,而他卻是發根在下,發尖在上逆著長;而且他臉上長著一圈如鋼針般的硬胡子,根根如芒刺般向外豎著。在看他麵相,兩道又濃又粗的短眉毛,兩隻狼眼深陷在眼眶之內,鷹鉤鼻,厚嘴唇,麵長橫肉。元璋看得心驚,這人竟然長得如此相貌,恐怕也不是個善碴,為何卻第一個讚同徐教主的主張?
徐壽輝聞聽此言,當即大喜。彭祖當即雙手合十道:“善哉,陳將軍真乃當世識時務之俊傑也,老僧敬佩。”其它人也都知道陳友諒的底細,見一向比較凶悍霸道的他都同意了,明玉珍、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人也紛紛讚同。
結果讓徐壽輝等白蓮教眾人非常滿意,各路反王和綠林人士共推天完皇帝為總盟主,以大將軍劉福通總指揮各路反王的人馬。並共同起誓約定:誰若能刺死至正皇帝,誰就是將來的一國之君。
眾人皆摩拳擦掌,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就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