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學會放鬆自己
對於高考落榜,心中的負疚狀態,常難以名狀。作為曾經參加過高考的過來人,我深深地理解、同情高考落榜生的苦惱心情,並樂意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學習是複雜的腦力勞動,其效率和成績受動機水平的影響。如果你對考試分數及其他各方麵的期望值太高,與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就會造成心理壓力,使精神處於緊張狀態,這時你注意和知覺的範圍變得狹窄,反而限製了正常活動,從而使學習效率降低,不能正常發揮自身的潛能。那麼,該如何麵對自己的問題呢?
(1)重新審視自我。人生在順利時,很難正確地認識自我。但當他遇到挫折和危機時,他能夠看清自己的不足,看清自己的理想、需要同現實的距離,這就為克服自身的不足,調整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提供了條件和契機。其實,不同人的主客觀因素各不相同,大可不必拿別人的發展模式往自己身上套。做人要力求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要注意揚長避短,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就可以了。
(2)調整對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看重分數,也不要太看重名譽等外在的東西,心思要用在學習的過程上。不將這次高考的成敗看成為一生的成敗,不將這次機會和選擇看成是決定一生中惟一的機會和選擇。摒棄"一考定終身"的過時觀念,在思想上不陷入絕對化,在心理上給自己留有餘地,為自己營造"既積極努力,又不怕失敗"這樣一個積極、寬鬆的心理氛圍。
(3)樹立自信心。不要以此時的狀態來推測彼時的狀態。目前的狀態是因為你迷失在心理誤區裏所造成的。心理得到調整後,心理壓力減小,精神放鬆下來,效率會提高的。同時,注意在行為舉止上,不要以一個失敗者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麵前,走路要昂首挺胸,說話要鏗鏘有力。即使生活、工作中受挫了,我們也要做到"一個人可有黴運,但不可有黴相"。
(4)有話不要憋在心裏,多與人交流。
37.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心理治療方法的療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為了便於讀者理解,現將日本人森田正馬所創的森田療法介紹給大家。先從案例入手:李××,女,大一學生,從小時起她就有和陌生人說話時臉紅的習慣。上大學後,同學之間都還不熟悉,她就擔心自己和同學交往時,會不會臉紅。有一次,一位同學不經意地說:"你怎麼臉紅了?"這反而使她的臉更紅。從此以後,她更擔心,每次和同學交往時都憂心忡忡,生怕自己臉紅,這樣一來臉就更紅,她也知道和別人交談時沒必要臉紅,也不應老是為此擔心,可她就是控製不了自己。
本例中,李××陷入了一個"擔心臉紅——-臉紅——-更擔心——-臉更紅"這麼一個惡性循環,森田把這種感覺與注意交互作用、互相促進的過程稱為精神交互作用;患者擔心臉紅這種傾向稱為疑病素質:具有疑病素質的人的特征為:精神活動內向、內省、理智、敏感,過分自我關注;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則成了誘發事件的誘因,疾病的產生可用下列公式表示:發病=疑病素質×誘因×精神交互作用,但這僅是疾病產生的原因,患者苦惱的根源則在於"臉紅"這一事實與"不想臉紅"這一思想之間的衝突,森田稱之為精神拮抗作用——-類似於人體中作用相反、彼此製約、彼此調節的拮抗作用。綜上所述,森田療法關於心理疾病的形成機製可概括為:由於疑病素質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誘因影響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經質症狀,造成苦惱的根源則在於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衝突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
上文出現了"神經質"一詞,這就是森田療法的主治疾病(後森田正馬的學生高良武久把"神經質"改為"神經質症")。森田認為,神經質症的症狀純屬主觀問題,雖然症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造成障礙,但患者並沒有器質性病變。
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神經質症的症狀。如初次在眾人麵前露麵,會感到緊張甚至無所適從;聽說別人發生煤氣中毒後,總是擔心自己家煤氣有沒有關好等。這種緊張和不安是生活中正常的乃至必然的心理現象,具有自我保護功能,事過之後就會自然消失。但是對於某些具有疑病素質的人來說可能會成為誘發神經質症的誘因,事情過去以後仍念念不忘,想消除也消除不了,從而這種緊張不安被病態地固定下來,形成神經質症。
經過後人的發展,森田療法的適應證已從神經質症擴大到神經症、精神病、人格障礙、酒精依賴等領域以及正常人的生活適應上。應強調一點,對他人形成傷害或在短期內對自己形成傷害的心理障礙或疾病不適用於森田療法,如攻擊行為的矯治、自殘行為的矯治、自殺傾向的消除等,對於這類疾病,應采取積極的幹預和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