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係的星體每時每刻都在運動,與我們關係最為密切的是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運動,晝夜變化、四季交替、月亮圓缺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有著直接的影響。除了這些常見的運動現象外,不常見的運動現象也在對我們的生活發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日食和月食。
我們知道隻有太陽發光,地球和月球都是不發光的天體,但月球靠太陽的照耀而反光,地球需要太陽的照射來維持生物的存活。由於地球和月球都是球體,同一時間內隻能被太陽照射一麵,另一麵不被照到並且拖著一條長長的黑影子,太陽光很強烈,黑影子也便很長很明顯,延伸在茫茫太空中。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如果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或接近於一條直線時,月球的影子就一直延伸到地球的表麵,處在月影之中的地球區域,便看到月球遮住太陽的景象,這便是日食。按照被月亮遮住的太陽的麵積大小,日食可分為日偏食、日環食和日全食,這主要是由太陽、月亮和地球成一條線的直曲程度決定的。由於月球隻在農曆的每月初一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所以日食必定發生在農曆初一;不過,並不是說每逢初一必定發生日食。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背著太陽的陰影區域(天文學上稱本影)內時,月球被地球的陰影所遮掩,人們會在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地球遮擋的景象,這便是月食。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月全食時月球全部落入地球的陰影中,處在地球背著太陽那一麵的人便可以都看到月全食;月偏食時,月球隻是一部分進入地球的陰影中,並且始終沒能全部進入,地球的陰影隻是擋住了月球的一部分。由於月食時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農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當然,這也並不是說每逢十五或十六就一定會發生月食。
一般說來,月食的時間長,月全食可達1 至3 個小時;日食時間短,日全食不過7 分半鍾,但整個日食過程有時延續兩個小時。
據天文資料顯示,一年內最多發生7 次日食和月食,即5 次日食和2 次月食,或4 次日食和3 次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