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率過高必將導致企業財務成本過高、現金流緊張,從而帶來流動性問題,因此銀行貸款客戶的資產負債率不能過高,這是一個基本法則。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對於企業來說,負債經營就猶如這個“支點”,而巨額利潤就相當於“整個地球”。財務杠杆的好處在於“四兩撥千斤”,通過負債放大規模,獲得數倍於僅靠自有資金賺取的利潤,同時僅付出有限或固定的成本。但這有個前提,就是企業經營的投資收益率要高於負債成本。一旦負債成本高於投資收益率,那麼企業就可能麵臨破產倒閉,撥不動“千斤”的後果就是被壓碎。
因此,負債經營必須有個限度,不能演變成孤注一擲式的賭博行為。對於銀行來說,要保持持續經營,就必須時時關注客戶的償債能力,而最基本的指標就是資產負債率。如果潛在客戶的資產負債率過高,銀行就不應該向其提供融資和信用,這與我們一般的生活經驗是相一致的。因此,資產負債率是銀行對信貸客戶的基本的底線要求。對資產負債率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適度的負債經營有利於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同時,最優的資產負債率則能保持企業的穩健經營。對債權人的利息是一項與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這在企業資產收益率較高的情況下能夠放大經營成果,但若收益率下降,企業的還本付息壓力就會上升。如果投資收益不能覆蓋借債成本,那麼就必須通過自有資本來彌補,以避免企業破產倒閉。“資不抵債”顯然是危險的,負債規模是存在限度的。但另一方麵,雖然不采用負債經營的企業是安全的,但這意味著企業經營的保守性以及因此而可能喪失的市場份額和增長前景,長期來看,不利於企業的持續經營。因此,隻有適度的負債才能實現企業成長的蛻變,在最大化股東財富的同時將財務風險控製在一定水平下。從資產負債率來看,就是存在著一個最優值,過高或過低的資產負債率都是不利於企業發展的。
其次,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會導致企業經營行為發生畸變,誘發道德風險。企業的償債力始終是銀行關注的風險點,對於偏離最優資產負債率的企業必須警覺,尤其是資產負債率偏高的企業。①當企業的負債率過高時,其行為模式會產生畸變:一是在沒有什麼可失去的高負債狀態下,企業會更加傾向於高風險的項目和擴張行為;二是過度負債會令企業的經營管理發生蛻變,加強內部治理與控製的激勵不足,易形成內部控製,增加企業運行成本而進一步蠶食企業的利潤空問;三是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會使得企業倒閉銀行繼續追加貸款,不利於形成良性的銀企雙贏合作機製。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會進一步推高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帶給銀行更大的信用風險。當年的鄭州亞細亞商場,在主營業務領域非常成功,但是由於走上通過負債經營實現擴張的道路,以4000萬元的自有資本撬動近20億元的投資,如此巨大的債務包袱最終使其破產;2007年的房地產企業順馳集團,
①對於資產負債率偏低的企業,即使投資收益率不足以覆蓋利息支出,但使用自有資本完全彌補的可能性更高,因此較過高負債的企業具有更高的償債能力,因此在此更強調資產負債率的上限。
也利用銀行信貸支持在全國範圍內瘋狂囤積土地,利用項目的預售回款作為其他項目的啟動資本,巨額的負債最終令其迅速走上不歸路。這些生動的例子背後,都有銀行不重視客戶企業資產負債這個底線的因素在起作用。總之一句話,銀行要對高負債率的客戶保持足夠的警惕,密切關注其經營管理,並製定相應的退出策略或應對機製。
最後,銀行對於資產負債率底線的設定應因地製宜,應分行業分企業來設定,不能搞一刀切。各個行業由於市場結構及行業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差異而會使其融資結構有所不同,在設定資產負債率的底線時,必須注意到這些因素。例如,高集中度行業因具有價格控製力而具有較高的獲利能力,較多的現金流量可能會導致其具有較低的負債意願,通常其資產負債率會低於低集中度行業的水平。此外,行業生命周期的差異也可能使得同一行業或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產生動態差異。處於行業生命周期成長階段的公司,增長機會較多,將選擇較低的財務杠杆,而成熟和衰退期的企業則會增加負債水平。認真總結和研究這些影響資產負債率的因素,將有利於資產負債率底線設定的合理性和精確性,從而將風險管理推向精細化。
對銀行自身來說,保持合理的杠杆率和存貸比率同樣也是必須堅守的底線。不同的銀行因傳統和業務結構不同而確定不同的杠杆率和存貸比率的底線,但更重要的是任何利益刺激下都能堅守並不突破這條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