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銀行經營活動中,風險事件和風險損失的發生常常相伴於一係列違規行為之中。正如多米諾骨牌理論所分析的那樣,損失的發生總有前因後果的連鎖關係。因此,發現並糾正違規行為,是銀行防範各類風險,尤其是防範操作風險的法寶。
顯然,發現問題是為了改正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就分為兩種工作,一是檢查,二是整改。先檢查,再整改。但是長期以來,通過各種檢查發現問題的效率越來越高,而問題的整改效率卻相對偏低。雖然商業銀行工作總結時報告的問題整改效率一般都在95%以上,但從發現問題的比例看,大約50%以上的問題都是曆史積存或屢查未改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存在緣於兩個原因:
一是檢查類,即發現問題的部門越來越多,檢查發現問題的工具、手段也越來越發達,相比而言,整改問題則要歸於存在問題的部門和機構,而這些大都是業務運行部門和機構,在客觀上,這些部門的機構數量與人員數量,相對於發現問題的部門和機構而言,工作力量和資源相對較弱。目前的現狀是,一家商業銀行內,通常會有的檢查部門包括:風險管理部門、審計部門、合規部門、法律部門、會計管理部門、監察部門、貸款審批部門等,有的還設有質量效率部門和各類臨時機構。在現行治理結構下,監事會、董事會的專門委員會也負有檢查職責。這些部門每年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檢查,還未包括外部監管、審計機構的各類檢查活動。目前銀行整體管理上如何整合檢查管理資源,已成為一道必不可少的管理課題。
二是發現問題的成果顯著。發現問題的工作時間、空問比較集中,成果也比較集中,而問題的整改則具有長期性、成果分散、不易檢驗的特性,這使得人們心理上更傾向於發現問題而對整改問題則躲躲閃閃。
為什麼整改的力度不大,這也源於整改工作的難度。整改的複雜性表現在:
其一,整改得罪人。整改是由批評提示、督辦、通報處罰、再檢查等工作流程著手的。在中國的文化氛圍裏,整改工作費力而不討好。其二,整改工作難度大。檢查出來的問題,往往牽涉曆史情況和現行體製的缺陷,政策性強、現實性強,有些問題的技術性也強,整改起來需要做深入細致的調研、溝通評價等工作,費時費力。
其三,整改的協調性強,工作難度大。既要治標,又要治本,特別是要根本解決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一般部門的權威性不夠,工作難度大。
其四,整改標準彈性大。一是檢查發現問題的依據是各類規章製度,這些規則本身就有規定的彈性;二是改正或改進某一問題的客觀標準也很難確定;三是操作人員的素質也有很大的彈性,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情緒下,人的工作狀態差別較大。
盡管從原理上我們可以達成共識:整改比發現問題更有價值,但在實際工作中,整改的複雜性常常導致整改工作成為形式上的處理,滿足於流程上的運行和職責上的行動,簡單的問題糾正了,但容易重犯(不同部位、不同人犯同樣的問題);複雜的問題表麵上糾正了,但實質根源並未消除,條件具備又會出現;體製性的問題則空轉一氣,做表麵文章,誰也不願深究,需處理責任人,卻往往相互推諉。
因此,把整改提升為一個管理概念,設計細致必要的流程,配置必要的管理資源,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文化與觀念,從而建立起科學的糾偏和糾錯的長效機製,是當前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一項基本工作。
整改比發現問題更有價值,整改的複雜性往往使其成為形式上的處理,做表麵文章。因此,應把整改提升為一個管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