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修得健康人生
足療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漫長的醫療實踐中,經過曆代醫家的共同努力所創立的獨特療法之一。
足部按摩又稱腳部按摩、足部推拿、足穴按摩等,是操作者運用一定的推拿按摩手法,或借助於適宜的推拿按摩工具(如針灸、按摩棒等),或以某些藥物外貼或藥液洗浴等,作用於人體膝關節以下,主要是足部的病理反射區或經穴、奇穴等部位,以增強調整陰陽、調和氣血、調節髒腑的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等作用,從而達到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從醫學發展史來看,足療的起源遠遠早於其他療法。在古代,由於各種原因造成身體的損傷,使身體產生疼痛不適等症狀,人們有意或無意中用手或其他器具觸及足部某些部位,發現疼痛緩解,症狀減輕;勞累後,用熱水洗腳便可解除疲勞等。人們逐漸認識到,通過對足部的刺激可治療疾病。
《爾雅·釋器疏》記載:“凡物之本,必在足下。”病由足生,人之足猶如樹之根,足痊則治全身。足通過經絡與髒腑密切聯係,足部存在著與人體各髒腑組織器官相應的固定對應區,采取多種療法給予刺激,可達到治療疾病、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的目的。
據《史記》載,上古黃帝時代,有位高明的醫家叫俞跗,俞與愈通,跗即足背,意為以按摩足部治愈疾病。春秋戰國時的名醫扁鵲,在為虢太子治療屍厥時,接待他的中庶子就讚揚俞跗說,他治病不以“湯液醴酒”,而能“一拔見病之應”。
《素問·舉痛論》明確地指出:“按之則氣血散,故按之痛止。”《素問·厥論》說:“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氣起於足五趾之裏。”認為足三陰經起於足,足三陽經止於足,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又與手三陰經、手三陽經相互聯係,奇經八脈中陰、陽維脈,陰、陽蹺脈起於足部,這樣足部就與全身髒腑器官通過經脈聯係起來,為足部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古人還發現了足部的許多腧穴和足部跗陽脈診病法。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總結,有關足部的刺激療法,漸漸地演化為現在的足部按摩法、足穴針灸法、足部貼敷法、足部熏浴法、足部功法等一整套足療法。
足療的特點是療效確切,應用廣泛,方法多樣,易於掌握,無副作用。醫者施用方便,患者樂於接受,方便舒適,效果顯著。為滿足眾多醫務工作者和廣大讀者的要求,我們編寫了《知足者常樂》一書。本書以中醫理論及生物全息理論為指導,注重其實用性,編寫時配插大量圖片,力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全書深入淺出,從專業、科學的角度,係統地介紹了足療的源流、適應範圍,足部解剖,人體髒器在足部的對應區,足部識病法,足部按摩、針灸、貼敷、熏浴及足功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治療疾病達近百種,對臨床、教學、科研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可供醫務工作者、按摩師和自學者學習參考,也是家庭自我診療的必備書。
你不妨放鬆身心,按按雙腳,盡情地享受足療的奇妙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