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探秘
足為健康之本
雙足在人類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古猿雙足站立行走,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促進了大腦的發育,使人類擺脫了低級的境地,成為萬物之靈。
俗話說:“人老足先衰,木枯根先竭。”若把人體比喻為一棵樹的話,那麼足就是其根部,根部枯竭則枝折葉落,樹木夭折。因此,足與人類健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雙足由52塊骨骼、66個關節、40條肌肉和200多條韌帶組成,是人體重要的運動和負重器官,承受著身體的全部重量,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人體健康的基石。
足部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末梢,有66個穴位、70多個反射區和70多個與髒器相關聯的敏感點,與人體五髒六腑和大腦組織密切相關。人體所有髒腑功能的變化,都能從足部反映出來。
雙足處於人體最低位置,遠離心髒,並受地心力的影響,血液供應少,血流緩慢,而且表層脂肪薄,保暖功能差,極易受邪氣的侵襲,導致疾病。若能經常活動或按摩雙足,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不但有利於足部保健,還有利於血液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故足有人體“第二心髒”之稱。
人類雖然無法抗拒死亡的自然規律,但是,如果平時保養得當,就可以延緩衰老。因此,應該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身體內外環境的平衡,愛護自己的雙足,力求健康長壽。
不同的足型反映不同的健康狀況
不同的足型可以顯示出不同的身體健康狀況。
正常足型
足背曲線柔和、豐滿,指頭圓潤,足趾整齊柔軟有彈性;趾甲光亮透明,甲色紅潤;足弓正常,弧度勻美;足掌前部、外沿、跟部掌墊規整,沒有異常增厚或軟薄;足趾間沒有足癬,掌背光滑。正常足型是精力充沛的象征。
實型足
實型足,五趾向中間靠攏,拇趾外傾弧度適當,且緊並第二趾。趾甲、足弓、掌墊等正常,亦無足癬和足部實質形狀變化。表明機體抗病能力強,多見於輕體力勞動者。如果足部柔軟、韌性好,多預示健康長壽。
鼓型足
鼓型足,大趾短窄,二趾突出,各趾明顯向心歪斜,足中部鼓寬,足呈鈍梭型,趾甲不透明,甲下色不均勻。常見於慢性腎病,泌尿生殖係統病變和神經係統病變。
散型足
散型足,五趾向外散開不能並合,足部整體顯瘦小,趾甲泛白,透明度降低,足彈性不強,掌弓下陷,掌墊擴大。多預示機體抵抗力差,易患病,特別是易感冒。
枯型足
枯型足,足部皮膚幹燥,骨形突出,趾甲無華,甚至產生折皺或重甲。多提示營養吸收不好,常見於腦力勞動過度或房勞過度,損傷腎精者。
翹型足
翹型足,大趾上翹,其餘四趾向下扣,足背可見青色血管浮露,趾甲厚而無華,足大趾下掌墊加厚。多見於腦力勞動者和性生活無度之人,常伴有頭暈、腰痛、視疲勞、記憶力減退等。
觀足趾的學問
人們似乎很少去關心自己的腳趾,其功能和肌肉也日漸退化。如果仔細去分析五根腳趾與全身各部位的聯係,就會發現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功能。通過仔細觀察五根腳趾,可以了解身體相應部位的機能狀況。
觀拇趾查健康
肝經經絡起自於拇趾內側的趾甲外。肝經負擔太重時,拇趾會出現彎曲;身體疲倦或肝功能差時,拇趾會顯得柔軟發脹。而拇趾柔軟肥胖,一般是精力不足或胃內空氣堆積所致。
另外,第四趾處有膽經經絡,和肝經有著密切的關係。觀察拇趾的同時也必須觀察第四趾,這是很重要的。因此,平時經常觀察拇趾,可避免延誤疾病的醫治。
拇趾外側的趾甲處,為脾經所屬,控製著機體的營養吸收,也是控製機體氣血流通的要害。若此路不通暢,可表現出腳冰涼、月經不調等。
拇趾代表頭部,其內側為頭的中央,外側有幾處則形成頭的側麵。如果在拇趾上出現痣或類似的東西,則通常是腦部發生異常的前兆。
拇趾底部幹燥破裂,標誌著體內毒物長期蓄積,肝髒負擔過重,並且性方麵的反應較為遲鈍;拇趾變得極端肥硬(緊張狀態)時,尤其是拇趾根部,小心患有糖尿病。
另外,左腳拇趾比右腳拇趾粗,多為有偏食、糖尿病、月經過多、腫皰等毛病;若右拇趾比左拇趾粗的人,多為頭腦、體力都很強的人。
從第二趾了解健康
由於第二趾與胃的關係密切,如果勉強穿著不合腳的鞋,勢必會壓迫腳趾,從而影響到胃,出現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身體疲倦、喉幹等多種症狀。
此趾端柔軟腫脹、多皺紋,呈萎縮、彎曲狀,大都是與胃有關聯的某些疾患所表現出來的征兆。此趾若往下躍出,大多是食欲不振;往上躍出時,則表示食欲過盛。
一般認為第二趾有中和毒物的作用。食物中毒時,將第二趾的趾根梢下附近仔細揉搓,非常有效。另外,如果此趾和拇趾並列堅硬時,要注意是否患有癌症等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趾連通心髒
一般認為此趾和心髒有關,因為與心髒密切相關的心包經通過此趾。因此揉搓第三趾,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心髒病的治療。
從第四趾看健康
此趾有膽經經過,是支配膽囊的地方,並與拇趾處的肝經有著密切聯係。膽囊有殺菌和幫助消化食物的功能,如果膽囊的功能惡化,則食物不能充分消化,胃內容易積氣。
若此趾無力,呈柔軟腫脹狀,則可見膽經異常。若此處變弱,人就會疲軟慵懶、急躁不安,易導致腹瀉、便秘,或是痔瘡等疾病,或是和膽汁有關的膽結石、膽囊炎等。
另外,若此趾端出現淤血、痣或類似的東西,可視作腦內部產生障礙的征兆。若養成揉搓拇趾和第四趾的習慣,可有效防止腳部肌肉痙攣,並可增強相應器官的功能。
小趾與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