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足浴:中醫的一種古老療法(2 / 2)

白酒浴液

將酒精度較高的糧食白酒(藥酒亦可)直接塗擦在足部按摩位置,也可適當加熱後使用。能溫經通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損傷疼痛日久、手足拘攣、腰膝酸軟及淤腫等症狀。

薄荷浴液

將鮮薄荷葉(也可用幹薄荷葉代替,但用量需加倍)加入適量的開水中,稍煎片刻(容器應加蓋密閉),取汁液,待溫度適宜後浸足。能除臭止癢,疏風散熱,促進血液循環,適用於體力勞動者或雙足疲勞之人。

幹蘿卜葉浴液

將幹蘿卜葉裝入布袋,加入適量水,煎取汁液,待溫度適宜後浸足。對治療風濕、關節炎、神經痛、氣滯血淤等各種血液循環障礙有獨特療效。

茶浴液

足浴時,將衝泡好的茶水倒入浴水中即可。浴後雙足會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並有護膚的功效,可使足部皮膚變得光滑細膩。

菊花蜜浴液

將菊花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後去渣,加數滴蜂蜜,兌入浴水中,浸泡雙足並細細按摩,具有清熱毒、降血壓的功效,還可使足部皮膚保持光潔細膩。

鮮花浴液

在浴盆中放入35℃~36℃的熱水,將鮮花(也可用枯萎的花)揉碎,浸泡入浴水中,然後將雙足放入漂滿花瓣的水中浸泡即可。還可以在浴水中滴入幾滴自己喜歡的浴油或香水。

鹽水浴液

將少量食鹽放入足浴水中,水溫保持在37℃左右,將雙足浸入其中即可。淡鹽液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浴後使人精神舒暢。注意水溫不要太熱,浴足時間不宜過長。

蘆薈浴液

將新鮮蘆薈葉片(幹蘆薈葉片也可)切成小塊狀,加入適量水,煎取汁液,然後用水稀釋後浴足。蘆薈浴液具有很好的殺菌消炎、解毒消腫的作用,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皮膚粗糙、皸裂、神經痛、風濕病、腰痛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牛奶浴液

將適量的牛奶、蜂蜜、西瓜汁、小蘇打和精鹽一並倒入浴水中,然後將雙足放入其中浸泡,最後用清水洗淨即可。牛奶浴液不僅能使肌膚散出一股淡淡的清雅宜人的甜香,還能夠使肌膚潔白柔滑。

怎樣用藥浴療傷

足踝扭傷

桃仁、紅花、赤芍、土元、桂枝、雞血藤、伸筋草各15克,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待溫後浸浴足踝或塗擦患處,可活血化淤,消腫止痛。

關節炎

透骨草、尋骨風、老鸛草各30克,黃蒿20克,乳香、沒藥、桃仁、獨活各10克,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待溫後浸足。此方能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祛濕除痹,可用於下肢關節炎。

足部凍傷

桂枝、川椒、艾葉、幹薑各15克,附子10克,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待溫後浸足,可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足跟骨刺

威靈仙30克,食醋適量,將二者同煮,煮沸後關火,用上升的蒸氣熏患處(小心燙傷),待溫度適宜後,將腳放入熱醋中浸泡,可舒筋活血,散寒除濕,軟化骨刺。

雞眼

地膚子、金毛狗脊各30克,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待溫後浸足,可侵蝕增生,軟化角質。

筋骨酸痛

幹馬齒莧500克(濕馬齒莧加倍),五加皮250克,蒼術200克,搗碎,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待溫度適宜後浸足,可祛風利濕、舒筋止痛。

高血壓

夏枯草30克,鉤藤、菊花各20克,桑葉15克,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待溫度適宜後浸足,能平肝陽、清肝火,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療效尤其明顯。

足部多汗

葛根60克、明礬30克,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待溫度適宜後浸足,可收斂祛濕,止癢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