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衡計分卡法
平衡計分卡體係從財務、顧客、內部業務、學習和創新四個方麵考察企業。
(1)財務角度。財務指標顯示了企業的戰略及其執行是否有助於利潤的增加。典型的財務指標有營業增長率、資本報酬率、現金流量和經濟增加值等。
(2)顧客角度。顧客所關心的事情有四類:時間、質量、性能和服務、成本。平衡記分卡要求企業管理層把自己為顧客服務的承諾轉化為具體的測評指標,這些指標應能真正反映與顧客有關的因素。典型的指標包括顧客滿意程度、顧客保持程度、新顧客的獲得、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等。
(3)內部業務角度。戰略管理以顧客為導向,優異的顧客績效與組織研發、生產、售後服務密不可分,企業管理層必須從內部價值鏈分析入手,對企業內部進行考察。典型的指標包括影響新產品引入、周轉期、質量、雇員技能和生產率的各種因素。
(4)學習和創新角度。企業創新、提高和學習的能力是與企業的價值直接相連的。也就是說,隻有通過持續不斷地開發新產品,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價值並提高經營效率,企業才能占領新的市場空間,增加收入和利潤,才能不斷壯大發展,從而最終增加股東價值。典型的指標有開發新產品所需時間、新產品的銷售比重、研發新產品所需的技術、人員投入比重等。
平衡記分卡體係通過因果關係鏈把任務和決策轉化為具體的目標和指標,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進行有機地結合,而這些轉化與結合的關鍵就是戰略與指標之間的因果關係。平衡計分卡就像一個活的組織,其中的各個指標相互聯係,相互牽製,又具有極強的靈活性;而在此之前的評價指標則更像是“散落的零件”,未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平衡計分卡為代表現階段的業績評價體係已經跳出了財務核算的範圍,而是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評價企業效益,它覆蓋了采購、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管理、財務係統、企業文化等等企業活動的各個方麵,因此是一個綜合的效益評價體係。
三、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財政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人事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聯合推出。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加強國有資本金基礎管理,完善國有資本金監管製度,科學解析和真實反映企業資產運營效果和財務效益狀況,特製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所稱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簡稱企業效績評價,下同)是指運用科學、規範的評價方法,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資金運營、財務效益等運營成果,進行定量及定性對比分析,作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判。
第三條建立和推行企業效績評價製度,科學評價企業經營成果,有助於正確引導企業經營行為,幫助企業尋找經營差距及產生原因,促進企業加強基礎管理和提高經營效益,同時為各級政府對國有企業實施間接管理、加強宏觀調控、製定經濟政策和考核企業經營者業績提供參考依據。
第四條企業效績評價工作遵循“科學性、規範性、公正性和真實性”原則,其評價基礎數據主要依據被評價企業評價年度的會計決算及財務報告資料。
第五條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係按照“內容全麵、突出重點、客觀公正、操作簡便、適應性廣”的基本思路製定,以資本運營效益為核心,采用多層次指標體係和采取多因素逐項修正的方法,運用係統論、運籌學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進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第二章】評價組織和對象
第六條按照實施主體劃分,企業效績評價分為政府評價行為和社會評價行為。
(一)政府評價行為是指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資產管理和財務分析需要、企業監管需要、人事任免考核或獎懲需要等,分別或聯合組織的企業效績評價。
(二)社會評價行為是指各類企業(單位)法人根據各自投資、管理等特定需要而組織的企業效績評價。包括:母公司對全資和控股子公司的評價、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評價、投資者對擬投資企業的評價、企業自我測評等。
第七條政府評價行為原則上統一執行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國家計委聯合發布的企業效績評價基本規則和工作製度,並遵循財政部頒布的效績評價標準值。
社會評價行為可參照上述製度規定和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