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導論(1 / 2)

滿族,是一個謎一般的民族。

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曆史中,從肅慎到滿洲,滿族一直是與漢族如影相隨的東北鄰居。在從原始部落漸漸演變成民族共同體的滄桑曆程之中,滿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般的傳奇,不斷給中國增添了生機與活力,直到深深地把自己融合進中華文明之中。

以漁獵為主要生計的滿族先民生活在東北的森林地帶,這片地域的西南方是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而它氣候幹旱的北方,是茫茫草原上的遊牧文明。漢語史籍一直以不同的族稱記載這個民族的源流——無論是肅慎、“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後漢書·挹婁傳》)的挹婁、勿吉,生存於“肅慎故地”的靺鞨,還是曾經君臨天下的女真、滿洲,盡管他們的名稱不同,也至少暫時無法考證這些人群之間的血緣或世係紐帶,但後世的研究者,還是可以通過時間線索把他們連接起來,並接續到後來生存在同地域的人口集團上——中國東北這片肥沃而寒冷的“白山黑土”,始終是滿族先民繁衍生息的家園。

在中國曆史發展的軌道上,自唐以降,每一支滿族族係的興起,都對中華文明產生了影響。滿族先民曆史活動的一個規律,是不斷出現一些彼此互無淵源的強大政權——渤海國、女真金朝、滿洲清朝。當這些政權甫一興起,先是統一內部,然後是擴張,金清兩季更是南下直接挑戰中原王朝。這個過程自渤海立國到清軍入關,曆時千年之久,其政治勢力擴展不斷遞進,一次更比上一次控製了更為遼闊的地域,直到清代達到巔峰。渤海、金、清這三個滿族先民所建的政權,以“間歇式重構”的特色,彼此雖無直接繼承的關係,卻在中國曆史上周期性興起,跌宕起伏,並為現代中國奠定了疆域的基礎,此即孟森所言“千年之間三為大國,愈廓愈大”。與此相伴,滿族的先人也不斷被政治力量統合為各不相同的強悍的民族共同體,直到滿洲民族的最終誕生。回顧曆史,我們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說:滿族是一個因政治而生的民族。

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使滿族——這個來自東北蠻荒地帶的、人口有限的少數民族,以宏大的戰略視野、超群的政治智慧、卓越的軍事能力以及開放的文化態度,不斷創造出近乎奇跡般的政治成就?對此,雖有浩如煙海的史家著述,但仍然像一個謎團。

百年前,當年幼的溥儀從紫禁城的寶座上跌落下來的那一刻,中國兩千年“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輪回曆史終於宣告終結。大清帝國統治傳奇般的建立,以及伴隨著巨大恥辱的最終破產,其意義絕不僅限於中國王朝曆史的興衰,更包含著中國遭遇世界或者說東方遭遇西方的曆史宿命。滿族作為清帝國的統治民族,一方麵留下了豐富而深刻的民族曆史記憶,另一方麵也注定成為民族主義觀念的犧牲品:當羸弱的國家遭受蹂躪時,社會不滿的宣泄對象必然是統治者。而當這個統治群體插著一個少數民族標簽的時候,這個民族就會漸漸成為社會的公敵,進而在一定意義上成為西風東漸的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的祭品,至少是在觀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