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日本文化七大之謎解構(1)(1 / 3)

——從情死到落櫻

(一) 情死為什麼用“心中”來表示?

1. 心中是一種愛的起誓

情死,在日語中為“心中”( しんじゅう)。互愛的兩人雙雙自殺,為什麼不叫情死或殉情,而叫“心中”呢?因為即便是在英語世界,情死也隻有一種語言表示:Love suicide。

實際上這裏也顯現出了日本文化的獨特性,這裏麵肯定有我們難以理解的日本情念在裏麵。否則的話,作家太宰治與山崎富榮不會在玉川水上“心中”,知識人有島武郎與波多野秋子也不會在輕井澤別墅裏“心中”。

原本相思相愛的男女一起死,這是從古就有的事情。《古事記》裏就有兄妹偷情一起死去的記載。但是沒有出現“心中”這個用語。

心中,顧名思義就是心目當中有一個從外部不易觀察得到的存在,所以也叫“心目中”(こころのうち)。但是這個“こころのうち”發音成“しんじゅう”則是在17世紀的江戶時代。

當時,遊女與客人之間如果產生了愛情,有一個起誓的習慣。其方法很多,如寫起誓書、剪下一段頭發、刺青、切斷小手指、甚至傷殘部分身體等。這些行為無疑都屬於愛的表征,所以也叫在心中立下證據的意思,日語叫“心中立て”(立證守信)。但是再是剪發、再是刺青、再是切斷手指、再是傷身,與情死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因為畢竟還活著。隻要還活著,就有破棄契約的可能。這樣從邏輯上說,真正的立證守信(心中立て)隻能是情死一條路。因為命都斷絕了,情分再怎樣變化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真正的立證守信(心中立て)也隻有“心中”了,於是作為情死內容的“心中”一語誕生了。

也就是說,所謂“心中”,講到底就是一種最為宗教化的愛的起誓,用心中(獻出生命)這個行為來表示永遠的愛,當然死就是生命的停止。但是心中的死,則表明這個生還在死去的形態中存在,脫去這個形態,生還會再繼續。這樣,心中則可以在觀念上轉換為不是死去了,而是純愛繼續的手段。這個手段就是心情的存在、美的存在。

另類日本文化史

2. 心中何以被儀式化的?

將情死用“心中”這個詞使問題焦點化,然後再搬上舞台將其儀式化,這是17世紀日本元祿時期的文人所幹的事情。如最為著名的就是近鬆門左衛門的《曾根崎心中》和《心中天網島》。這兩個“心中”的作品,為日本的情死文化注入了濃濃的一筆。於是在那個封閉鎖國的江戶時代,人們在愛欲上就流行“心中”,它甚至在當時成了一句很響亮的口號。

或者是一種流行,純愛心中人們被接受,不單純是美,而且還達到了一種“おしゃれ”(時髦、漂亮之意)的程度。高田保馬早在1931年寫的《情死的新研究》中說,近代日本社會情死是大都會的現象。純愛心中為什麼是“おしゃれ”的?因為流行通常是輕薄的。在遊廓,遊女們聽著“新內節”的音樂,就好像有被魔手牽手的心情。音樂與情死,成為一個組合,當然是“おしゃれ”的表現。這與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聽著《昏暗的星期天》,歐洲各地自殺者大流行很相似。不僅是音樂,在日本1917年的時候,看《少年維特之煩惱》小說而自殺的學生也很多。死與流行與時髦有時處於一種難以述說的複雜關係之中,為了不讓遊女自殺,當時有的遊廓發出了禁止聽這首音樂的指令。

總之,在江戶時代流行的“心中”,對日本人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文化遺產,日本人至今還在“享用”這個遺產,演繹著寂滅與哀傷的故事。如發生在1966年1月27日的事件,日本人就將它稱之為“日本版的宮廷心中”。

3. 何謂“日本版的宮廷心中”?

這天天還沒亮,原公爵家鷹司平通與銀座小酒吧“漁火”的媽媽桑前田美智子,雙雙死於公寓內。死亡的時間推測是淩晨1點到5點。兩人到達前田美智子的公寓時間應該是淩晨1點左右。最後東京警視廳定性為煤氣中毒的“事故死”,但是日本人都認為這樣的定性,肯定是隱藏了什麼最為重要的東西。

這裏的問題在於,如果鷹司平通的妻子不是昭和天皇第三皇女孝宮和子內親王的話,這個事件就可以被媒體大肆報道為“名門鷹司平通的心中”事件。問題是他的妻子是皇室成員,“心中”這兩個字盡管人們心裏這樣想,但在公眾的場合絕對是不能說出來。

事件後的1月29日,《朝日新聞》發表題為《鷹司平通氏事故死,在友人的住宅》報道。報道說,兩人相識已經七年。媽媽桑的公寓與鷹司平通的公寓隻有800米的距離。但是警察在事件發生後的6小時開記者會,說兩人是在不同的地方倒下的。對此作家河原敏明在1987年寫《美智子妃》傳記文學,其中披露了兩人在雙人床上死去的細節。這個細節也是公寓管理員的證言,這年鷹司平通是42歲,前田美智子是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