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3建立跨國經營政治風險立體規避體係(3 / 3)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深入開展,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無論規模,還是增長速度,都已經上了新的台階並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政治風險也日益凸顯,其影響力大、輻射麵廣、破壞力強,嚴重影響著我國海外投資的安全和利益。目前,太多的公司和機構忽視政治風險,直到政治風險發生了才意識到,但已經晚了。在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紛繁複雜、各種矛盾交錯的情況下,有效地對東道國政治風險進行評估、預測和管理,對於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經營的成敗非常重要。筆者從對政治風險理論的研究入手,吸收借鑒了東西方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並對新時期政治風險重新進行了界定:政治風險是指由於各種政治力量的利益博弈而使跨國企業在東道國的投資遭受某種不利結果的可能性。並提出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麵臨的政治風險類型。筆者通過從東道國、我國(企業)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化三個維度,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麵臨的政治風險發生根源進行了全麵、深入挖掘,通過典型案例,對遭遇的政治風險進行定性分析。在危機中辨明利益關係以及社會、政治權利掌握在誰手中,就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理解政治風險的成因和根源,或者知道誰是決策者也能幫助我們認識可能發生的政治風險種類。這些都使企業可以更好地識別政治風險。政治難以量化,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政治影響經濟資產的方式各種各樣,從政府加強貨幣管製到暴民鬧事和商業區被燒成平地等不一而足。筆者嚐試對我國主要投資國別的政治風險引入模型計算,目的是使企業對東道國政治風險有直觀的衡量比較,有助於跨國經營決策。並且對模型的修正提出了調整外部政治力量影響變量的建議,對原有模型作了改進,充分考慮地緣政治對政治風險的影響和中國企業麵臨的特有的國際形勢,對中國企業評估政治風險有一定借鑒意義。通過對政治風險的上述定性和定量分析,並根據政治風險產生的根源,筆者從我國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麵,提出了政治風險的管理框架,以期規避和控製政治風險,降低或減少政治風險損失。需要指出的是,某個國家政治風險高,並不一定意味著企業在該國的項目的政治風險就有多高;同樣,某個國家政治風險較低,也並不意味著企業在該國的項目的政治風險就很低,由於政治風險取決於該國的情況和該企業、該項目的各種因素,因此我們需要綜合考慮該國宏觀的政治風險和該企業、該項目的實際情況,綜合各種因素後,再作決策。並且,由於政治風險是動態變化的,導致其發生的因素在不斷變化,因此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對政治風險還應不斷地監測和分析,並據此做好各種應對策略和舉措。由於本書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考慮政治風險,且隻研究國家層麵的宏觀的政治風險量化評估,所以這項研究其實還隻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所需做的風險評估的一部分。針對具體的投資項目和產品,我們也必須做微觀的政治風險評估,把國別風險和項目(產品)風險兩者綜合起來,才是具體項目的政治風險。事實上,企業對外投資經營決策需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對項目和目的國進行全麵、綜合的評估,包括市場風險、商業風險、政治風險等在內的風險評估。由於每個企業所處行業不同、產品不同、企業核心優勢不同,最終項目的風險決定了投資方向、投資方式以及所采取的規避或降低風險的策略,因此筆者並未聯係中國對外投資的整體格局,也未能對中國對外投資國別分組分析,但是,從我國政府對投資的引導和管理來看,這樣的分析非常重要並有極大的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另外專題研究。筆者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可以讓更多的對外投資企業了解政治風險、了解一種簡便又免費的國家政治風險的評估方法,並引發更多的對政治風險的進一步研究。希望本書可以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政治風險的評估、分析和防範提供一些參考,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經營決策時更全麵地考慮政治風險因素並作相應管理作一點微薄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