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緩解性策略企業還可以采取以下緩解性策略,盡可能降低或緩解政治風險發生後帶來的損失:——適應性調整,適應東道國的政治變化要求,調整投資方式或模式,謀求經濟利益不受損害或少受損害;——施加壓力,企業可以運用各種可以利用和調動的力量,包括企業的、行業的、反對派組織的、母國政府外交的力量,來對東道國政府施加壓力,以降低和緩解政治風險;——尋求法律保護,通過國際法製和母國的法律和外交支持,利用法律途徑謀求合理賠償或補償。雖然這一方法費時耗力,但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案例1: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斯坦Petro Kazakhstan(PK)石油公司2005年8月22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將通過其全資公司中油國際以每股55美元現金,出價41.8億美元100%收購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是一家總部設在加拿大的石油商,總資產12.69億美元,是當地第二大外國石油生產商,也是最大的石油商成品油供貨商,其油氣田煉廠等資產全部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日產油量約15萬桶,年原油生產能力超700萬噸,已證實和可能的原油儲存量共有5.5億桶,PK公司在哈薩克斯坦擁有12個油田的權益、6個區塊的勘探許可證,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公司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和哈薩克斯坦證券交易所上市。中石油的收購要約需要得到PK注冊和上市地——加拿大的批準程序,和資產所在國——哈薩克斯坦政府的審查通過。10月5日,哈薩克斯坦下議院一致通過議案,允許國家幹預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公司中外國股份的出售。哈能源部長同時聲明,哈薩克斯坦有意對國家的資源保持“戰略控製”。2005年10月18日,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在加拿大召開股東大會,以高票通過了該項收購。但根據交易程序,股東大會的表決結果還需經加地方法院批準。但在10月18日法院聽證會上,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就PK石油公司所屬資產之一的圖爾蓋油田優先權問題向法院提出申辯,提出盧克石油公司與哈石油共同擁有合資企業(各50%股權)、因而具有優先收購權,要求加地方法院阻止這起交易,並隨後表示,如果加法院宣布反對中石油對PK公司的收購,盧克公司將以中石油同樣的報價41.8億美元對PK公司發出收購要約。為此,法院決定推遲至10月26日裁決。此前,為順利通過哈薩克斯坦政府的審查,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的中油國際公司於2005年10月15日簽署了《相互諒解備忘錄》,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將參購PK石油公司“部分股份”,中石油將以14億美元的價格轉售PK石油公司33%的股權,兩國國有石油公司直接參與該合作項目將能夠促使雙方在對等條件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也為保障哈薩克斯坦國內原油和成品油長期穩定的供應創造了條件。當地時間10月26日,中石油獲得加拿大地方法院不帶任何條件的最終裁決,100%收購PK公司。此前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沒有提出上訴。這標誌著中石油最終完成了收購PK公司的全部法律程序,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27日宣布,於10月26日加拿大當地時間上午9點,通過其旗下全資子公司中油國際收購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案例2:中石油順應委內瑞拉政策調整:以市場換資源自查韋斯政府1998年執政以來,委內瑞拉政府不斷調整石油投資政策,以逐步實現國家對石油資源的全麵控製。2001年11月,查韋斯政府頒布新《石油法》。該法規定石油礦區使用費率由原來的16.66%提高到30%,所得稅率由67.7%降至50%。2005年4月,查韋斯政府陸續修改了32個20世紀90年代與外國石油公司簽署的作業合同,將這些合同納入新的《石油法》框架之下,並對在奧裏諾科河地區進行超重油開采的外國公司所得稅率從原來的34%上調至50%。這一輪投資政策調整要求,在委開采原油的外國和本國民營公司必須在2005年12月31日前與委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向建立合資公司過渡的臨時性協議。在新的合資公司中,國家石油公司所持股份最低不少於60%,合資公司還要接受新的財稅安排。從2006年1月1日起,國家石油公司收回了所有出售給22家外國和私人公司的32個油田。查韋斯政府規定以國家石油公司為大股東組建的新合資公司需要繳納30%的礦區使用費和50%的所得稅,此外還應繳納3.33%的附加稅,並將提取1%的稅前利潤,支援油田周邊的社會項目發展。到2006年3月31日,包括英荷殼牌、雪佛龍和中石油在內的16家外國石油公司與委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合資協議,但法國道達爾和意大利埃尼拒絕與委簽署合資協議。2006年5月,委國民議會通過了國家石油公司與16家外國和私人公司共建21家合資企業的協議,在新的合資企業中,委國家石油公司的平均股份達到了63%。2006年5月,委國民議會通過了對《石油法》部分條款的修改,增加了石油開采稅和石油出口稅兩個稅種,並將委國家石油公司及歐美石油公司在奧裏諾科重油帶聯合作業的4家重油開發合資公司的礦區使用費與石油開采稅之和統一定為總收益的33.3%,此前礦區使用費為總收益的16.66%。中石油早在1998年就開始參與委內瑞拉的石油投資,當年就通過旗下的中油國際(委內瑞拉)公司拿下了委內瑞拉卡拉高萊斯和英特甘博兩塊油田20年的作業權。根據中石油網站上的公開信息,在這一合同期,中石油2000年底原油日產突破4萬桶大關,比接管時翻了三番。2001年全年產量達到168萬噸,2002年在委社會動蕩的影響下,仍生產原油122萬噸。中石油在這兩塊油田的產量分成上采取的是“提高采收率合同”的合作方式。具體來說是從接管之時算起,之後每年的增產部分產量由中石油和委內瑞拉方麵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成。分成比例采取的是類似遞進稅率的浮動比例,所不同的是,增產部分的產量越高,中石油所獲得的分成比例越小。按照2005年外國公司在委石油開采的合作方式從合同開采變成組建合資公司的新規定,這兩塊油田同樣必須轉換成與委國家石油公司的合資公司。2006年4月,中石油與委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協議,將其負責作業的委內瑞拉兩塊油田從合作開采轉為組建合資公司。盡管在委內瑞拉石油法調整過程中,中石油必須改變合作方式組建合資公司、減少中方股份並隨之將補繳大量稅款,但考慮到我國能源戰略、委內瑞拉石油儲備和可能的增產潛力,中石油順應委內瑞拉政策變化,適應性地調整了在委政策和業務,為公司進一步在委內瑞拉獲取資源打下了基礎。委內瑞拉是OPEC組織中第四大產油國,曾有國際機構認為,若將奧裏諾科重油儲量計算在內,它甚至會超過沙特成為全球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2000年後查韋斯的政治觀點和美國政府的反恐政策相左,導致委內瑞拉在傳統市場——美國的地位受到了威脅,為此查韋斯一直在尋找新的市場,以分散風險。中國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委內瑞拉需要尋找新的市場,這對中石油來講是非常好的機會。2006年委政府將奧裏諾科重油帶呼寧4(“Junin4”)區塊的開采權給中石油。這個區塊位於奧裏諾科河盆地,資源儲量前景較佳。根據雙方的協議,委國有石油公司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將擁有這個區塊60%的權益,中石油獲得剩餘的40%,中方可以依據權益比例,獲得相應的份額油,這個條件應該說是比較優厚的,雖然Junin4主要出產奧裏諾科重油。奧裏諾科重油其狀黏稠,似瀝青,委內瑞拉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2006年以前這種油一直被當作燃料油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其價格遠低於人們熟悉的NYMEX原油。由於中方技術實力較強,兩年內Junin4的產量迅速突破了1000萬噸/年;因此委政府希望中石油能接受另一區塊的勘探開發。委方期望能合資在華建一座煉油廠,專門加工奧裏諾科重油,並在中國市場銷售。經過中石油細致的前期勘探評估,這個新區塊的開發前景光明,有望使中方在當地區塊的總產量達到5000萬噸。2008年5月,中石油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一項協議,雙方將共建一家合資公司,負責在委內瑞拉奧裏諾科石油帶開采原油,為雙方即將在中國廣東揭陽籌建的一個日產油量為40萬桶的新煉油廠提供原料,煉油廠預計在2013年投入使用。中國與委內瑞拉簽署的這宗能源大單,合同總金額高達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億元。第七章總結
正文 6.3建立跨國經營政治風險立體規避體係(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