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池畔的馬球場,裏裏外外已是比肩迭跡。原本唐代馬球場就遍布各地,而曲江作為長安勝景,球場更是不勝枚舉。就場地而言,這個時代的球場大至千步,地麵平坦如砥,光滑如鏡。球場外圍有矮牆環護,牆邊樹起紅旗。紅旗邊就是賓客觀者,大致起到觀眾席的作用。
古代的馬球賽分為單、雙球門兩種比賽方法,單球門是在一個木板牆下部開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後結有網囊,以擊球入網囊的多少決定勝負。由於球門很小,擊球入門需要很高超的技術。而雙球門的打法就與現代的馬球相似,以擊過對方的球門為勝。
今日的比賽自然是雙球門打法。久違的馬球大賽,讓謝雲感到渾身熱血上湧。
李倓一行人準備好後,才緩緩來到馬球場地。此時馬球場外的觀台上,早已經是亞肩疊背,熱鬧非常。
唐朝的馬球競賽自有它的規則。任何一方的隊員最多出場十人,比之現代足球,大致就剛好少了一位守門員。隻不過最少人數卻沒有限製,馬球並不要求雙方隊員人數相等。若是有人自視高明,完全可以體驗一人單挑全隊的快感。
謝雲這一隊,肩膀上都係著紅綢帶;而對方則係著彩絲,以示分別。兩隊二十人都頭紮軟襆巾,身穿緊袖長袍,腰間係帶,足蹬黑靴。個個都是精氣飽滿、神采飛揚。
如同李倓所說的一樣,對方球隊實力的確不可小覷。宜都王李僑是皇四子棣王李琰的次子,他的父王是奪嫡東宮的有力人選。而嗣紀王李行同,是太宗第十子紀王李慎的孫子,官任右讚善大夫。這兩位的高超球術在皇室內都是有目共睹,而他們隊下還有王傑、徐叔寶這樣的民間馬球高手相助,更是如虎添翼。
謝雲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不長,卻也知道長安民間有許多精通球術的紈絝子弟、五陵少年。甚至坊間一些好事者還按照九品法,將長安的馬球高手分了個三六九等,而王傑與徐叔寶正是榜上有名。
能在榜上留名者,自然不是挹鬥揚箕之輩。故而李倓一行人也不敢掉以輕心,紛紛嚴陣以待。
觀眾台上早已是座無虛席,冠蓋如雲。那些高門仕女、宮裝佳人將賽場圍成一個圓圈。少女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衣香鬢影,盡興嬉戲。這種珠圍翠繞的熱鬧場景,實在令人大飽眼福。
在貴人少女們的歡忭鼓舞中,兩隊人同時跨上各自的駿馬,然後依照位置立定好,各自派出一人到中間開球。
這種比賽規則頗類後世足球,都是每隊派一人在球場正中開球。隻不過打馬球所用之球,不是氣球,而是分為皮質和木質兩種。木質球即由軟而堅韌的木質製成,不過拳頭大小。木球的表麵塗上一層紅漆或白漆,或者在母球的表麵用顏料畫上花紋,稱作畫球或彩球。至於皮球,不過是在木質外鑲上一層牛皮而已。
此外,打馬球總要用球杆。唐代球杆也叫鞠杖,它形狀如同一支倒握的拐杖,長數尺,頂端弧彎,狀如新月,故稱“月杖”。如果球杆上再繪以彩飾,就稱為“畫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