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大帥進京(下)(1 / 2)

聽到謝雲這樣問,萬晨先是一怔,隨即拿了個茶壺放在小炭爐上麵,淺淺一笑道:“或許……謝兄以後會知道的……”

謝雲見他故作神秘,倒也沒繼續追問。他輕輕捧下茶壺上的瓦鼎,從案幾上掏出幾枚小杏果放入壺中,抬頭對萬晨笑道:“煮茶的水非三沸不為美。如今飲茶之風雖已盛行京都,但世人大多瀹蔬而啜,反而失去了茶茗所帶來的韻味。”

“茶乃天下至清至純之物,品茶亦是大雅之事……”萬晨頓了一頓,方才笑道,“隻是方今宮中寺廟間,茶禮程序繁多,反倒是令人不厭其煩。”

謝雲稍稍一怔,他方要回話,卻聽得窗外突然又傳來一陣噪雜的鑼鼓聲。

兩人略一踟躕,都是同時起身往窗子外望去。隻見朱雀大街上又是一大隊人馬耀武揚威從走過,頓時飄來香花無數。

喧天鑼鼓聲中,迎來身體如槍矛般筆直的劍南牙兵。在隊伍的正前方中央,一位身著華麗絹布甲的老人正拱手向人群中回禮,老人精神矍鑠,神采奕奕,顯然便是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了。

章仇兼瓊約莫六十來歲,舉止間雍容閑雅。他身上披戴的絹布甲,乃是“唐十三鎧”之一。這種絹布甲是用絹布一類紡織品製成的鎧甲,外形美觀但沒有防禦能力,故不能用於實戰,一般作為武將平時服飾或儀仗用的裝束。章仇兼瓊本是文官出身,穿上這副絹甲之後,倒是很有幾分威武之氣。

劍南節度使管兵三萬九百人,其職責是西抗吐蕃,南撫蠻僚,算是防禦性軍區。與河西節度使不同的是,劍南節度使不僅兼任著本道營田支度等使,還兼統本道采訪使與團結兵。

節度使兼采訪使,即軍事權與行政督察權合一,是後來唐代藩鎮問題的症結之所在。除此之外,劍南節度使照例還兼任山南西道采訪處置使。這個采訪處置使的職權更重,不僅可罷免州刺史,還可自行處理政事,凡事皆可先行後奏。

簡而言之,這位章仇兼瓊大帥,如今正掌握著劍南、山南西道兩道五十多州的軍政大權,治下都是川蜀富庶之地,且任期長達七年,乃是不折不扣的西南無冕之王。

萬晨拿起了手上的茶盞,輕輕搖了一搖,嫣然笑道:“說起來,章仇兼瓊此次蒙楊家引薦,已經是確認回朝擔任殿中監了……而不出意外的話,王倕同樣也將調入中樞,接任刑部侍郎一職……”

正緊緊注視著樓下盛景的謝雲聞言,也不抬頭,隻微微一笑道:“這就是所謂的出將入相啊……”

自盛唐設立緣邊節度使以來,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如張嘉貞、王晙、張說、蕭嵩、杜暹、牛仙客、李適之皆以節度使入知政事。

這些人多為文臣,在方鎮任職數載做出政績後,統統都會調入朝中。在此之後,他們會按照資曆先擔任六部的尚書、侍郎,又或者是九寺五監的寺卿、正監之職。大約一兩年間,若是他們政績突出,那麼皇帝便會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從而登堂拜相,走向人生巔峰。

既有這麼一條坦蕩的青雲官道放在世人麵前,那麼出將入相就成為天下人的最終追求。無論是開元時期的文官節度,還是天寶時代的武將藩帥,個個都是以入朝宰執天下為人生最高目標。

即便是範陽的安祿山,一開始的野心也僅僅於此。無奈死胖子自身文化水平太低,眼看一輩子死活達不到目的,這才萌發了更大的野心。

謝雲細細打量著街上的人群,目光很快被城樓下的一角所吸引。那裏聚集著穿緋衣綠的貴家少年,避開平民單獨站著。他們故意顯出一副令人注目的高貴氣派,彼此間進行著快活的談話。

謝雲的目光之所以被吸引,並非是他們的衣服太過鮮豔引人注目,而是目光恰好在這個地方捕捉到了令他厭惡的人。

因為樓下那群官宦子弟堆裏,其中便有楊慎矜的外甥,也就是楊憐兒的表兄辛景湊。他與謝雲之間的仇怨由來已久,所以當謝雲看到辛景湊的身影時,眉間下意識燃起一股厭煩之色。

“真是奇怪!無論我走到哪裏,怎麼都會遇到這個渣渣……”謝雲搖了搖頭,有些無奈地苦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