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建築典範——穆斯林建築(2)(2 / 2)

從二進院登上台階,經過一個平台走廊,便進入三進院,西側為拱北主持人休息廳,東西相對有兩排雙麵坡木結構房屋,是藏經室和儲藏室,院落中間是假山水池。向北沿著石階而上,穿過一個圓形走廊,就到了第四進院。作為正亭,形成了一座以正亭為中心,由城牆圍繞起來的近似方形的城堡。牆的外簷是城垛形,內簷鑲有黃色琉璃飛簷,簷下水磨青磚垂直凸條裝飾,每麵牆有18根柱子,柱子之間有尖拱與外牆垛共同形成環形走廊。尖拱之間又有圓形阿拉伯經文浮雕。走廊非常寬敞,其頂部天花板上有花卉畫案,四個角上各有一個棱錐形尖頂塔,每塔高達12米左右,尖頂置一彎鍍銅新月。

拱北建於台基之上,屬宮殿式建築,頂部為阿拉伯圓拱頂式樣,下部台梯東西各開一個小門,從門口進入是一個回字形走廊,走進室內,水磨石地麵光滑平坦,中間便是洪壽林的墓廬,長方形水磨石底座,潔白無瑕的漢白玉墓身。

上殿一進前門就可以看到正麵門楣上掛有匾額“真光普照”“穆教泰鬥”。寢殿內中間是長方形銅製欄杆圍繞與下殿墓廬相通,形成天井,蒼鬆翠柏的盆景擺放在兩旁,東西北牆上掛有中國國畫和各地教眾贈送的匾額,殿頂部吊有宮形彩燈,此殿為專供教眾誦經祈禱之用,殿內整潔幹淨、肅穆莊嚴。

正亭建於台基之上,頂部為阿拉伯圓拱式樣,分上下兩部分,呈凸字平麵形狀。上殿的頂部是一個渾厚飽滿的圓包,下部呈綠色,上部呈白色,頂部置寶瓶裝飾,鍍金的新月直插雲霄,在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包前內側建有兩個中國式的小閣亭,四麵飛簷,跑龍走脊,銅色琉璃瓦覆蓋,畫梁雕棟,漆紅柱子與圓拱頂相呼應。圓包頂外側兩旁聳立著兩個三級錐形尖頂塔,塔頂均置月牙,塔樓內塔梯可上塔頂。拾級盤旋而上,登到塔頂,俯瞰全院,宮殿、樓、閣、亭、室、碑座、墓亭,盡收眼底,整座拱北建築通過光影、色彩、花紋、裝飾、空間、節奏、造型完整有序地組合在一起,成功地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在一起,成為和諧的建築藝術群。

每年農曆7月24日、8月14日,洪壽林與其子洪維宗(洪門門宦第二代教主)主祭日都有數10萬信徒前來遊墳紀念,是寧夏境內建築最有特色、最具有伊斯蘭民族風情的宗教旅遊景點,已經成為西北地區一處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拱北。

寧夏土特產、名小吃

在中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有10個。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寧夏回族的飲食有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俗習慣。在飲食方麵有著嚴格的講究,對可以吃的牛、羊、雞、鴨、鵝等禽類和魚肉,要請阿訇或懂得宰牲規戒的穆斯林來宰,禁食豬肉及一切動物的血。《古蘭經》規定,穆斯林不準抽煙、喝酒。但回族講究飲茶,每有客登門,先端上“蓋碗茶”敬來客,接著是瓜果、饊子、油餅招待。邊飲茶邊聊天,悠哉遊哉。

蓋碗茶蓋碗,又稱三炮台,茶中最主要的是茶葉和冰糖兩樣,其他的配料有枸杞子、沙棗、紅棗、核桃仁、葡萄幹、桂圓、話梅等滋補佳品,稱之為八寶茶。

燴羊雜碎將羊的頭、蹄及心、肚、腸、肝等內髒洗淨煮熟,切成長段摻和均勻,加入香菜、辣椒等佐料烹製後,盛入盤中,菜色紅潤油亮,吃起來湯辣味濃,堪稱一絕。

沙湖大魚頭剛剛出水的二三十斤重的花鰱魚魚頭,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食客無不喝彩。現在沙湖大魚頭這道菜,已擺上了國宴。

清蒸羊羔肉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水洗淨,擺在碗內,放上生薑、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鍾左右;然後扣至湯盤內上桌,配以醋、蒜汁、鹽等調料佐食。

糖醋黃河鯉魚此菜色澤明亮,造型優美,外焦裏嫩。先將黃河鯉魚去鱗,剖腹,去內髒,洗淨。

然後在魚背上切成斜形刀紋,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以事先烹製的糖醋調汁即成。

香酥雞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用煮熟的雞炸製而成。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精,然後用雞蛋打碎的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來,包好的雞肉條放進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成條後碼盤,蘸椒鹽食用。香酥脆嫩,鮮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