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衝刺納斯達克2(1 / 2)

比如,如果在1926年用1萬美元購買美國政府公債,然後將每年的利息加本金,再重新投入新的政府公債,到今年,就增長到79萬美元,這數字不小了吧?可是如果從1926年開始,把這些錢年複一年地投到成長型小公司股票中,那1萬美元今天就能增值到1.5億美元了,你今天也就成了億萬富翁。這個例子是根據真實數據得到的。

一、PE時代降臨中國

★投資專家說:PE是未來中國10年內投資人的方向和首選。

★梁錦鬆寫了一本書:《不做總統就去做PE》。

★有人說:不買股票買股權,不論漲跌都賺錢。

★有人說:PE是富人過剩的資本和聰明人過剩的智力相結合的產物。

★外國PE在中國投資了28個優秀行業裏的22個行業。

★全球PE公司有354家,中國隻占10%;全球PE資本金有3100億美元,中國隻占200億元。

★中國需要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它是發展中小企業、盤活民間資本的一個新的途徑。

★江浙等地投資大鱷,紛紛在北大、清華、複旦報名短期集訓,學習私募股權投資知識。

海外上市套現已經成為私募基金投資回收的主要途徑。中國國內火熱的股票市場也逐漸成為PE的選擇。

盡管PE“年紀”尚幼,但這並不影響其瘋狂橫掃世界經濟的步伐,包括中國在內。

PE熱潮正在快速改變著全球商業和經濟。據Dealogic的市場研究報告稱,2006年全球私募公司包括黑石、凱雷、高盛、KKR、德州太平洋集團等在內,以私人並購或收購股權借以上市套現等方式的投資總額達7374億美元,是2005年的兩倍以上。而2007上半年的PE投資總額則達6300億美元。

這場風暴也在逐漸影響中國,中國政府對此十分警惕。2006年9月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頒布實施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及《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嚴格地控製了中國公司資產的境外轉移(資本外逃)及境外上市的境內企業的資產質量,這對外資PE一腔熱情來說是盆冷水。因為對於外資PE而言,他們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公司海外上市套取現金得到投資回報。

隨著中國國內股票市場的持續火熱及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PE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愈加被看好,2007年上證所和深證所指數分別上升58%和117%。軟銀中國風險投資基金CEO,ChaunceyShey也認為,在中國PE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到目前為止,中國國內PE公司或多或少都與一些企業或者當地政府有關聯。如聯想控股的弘毅投資基金,旗下有7.2億的投資基金。弘毅投資的其他投資者還包括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控股的Te.masek公司。

中國將近200家的PE公司大多和國企有關,特別是早期投資者。這些公司主要投資他們熟悉的行業和地區,與國外的獨立PE公司相比,這方麵有很大的優勢。

相比幾年前投資中國企業而言,如今的投資更易得到回報。這吸引了許多投資公司甚至經驗甚少者也參與到投資上市前企業(pre—IPO)。紅杉資本的沈南鵬認為,“競爭更激烈了”。彙豐私募公司亞洲投資並購總監MarcusThompson說過,目前企業IPO每股定價都在兩位數,而在幾年前隻是一位數而已,“如今投資資金是多了,可投資的項目數量少了”。

二、普通人如何通過推廣股權快速致富

PE在中國剛剛起步。PE在中國的投資資金僅排名全球第18位,平均每筆投資金額也較小,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政府在外資並購上的嚴格管製。負責貝恩顧問公司私募股權投資的MichaelThorneman說,“大家都知道,這裏不是一個並購天堂”。據他估計,PE在中國的平均每筆投資金額僅僅為4000萬美元。

私募股權市場在中國已經有了許多年的曆史,私募分為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權。過去國家沒公開批準注冊私募股權公司,都是以谘詢策劃和培訓公司的名義注冊的,個人不用注冊,在家裏和互聯網上就可以開展工作。

2011年3月的“兩會”後,國家對內、對外開放了資本市場,為我們普通人提供了難得的先機。

政治方麵:私募股權投資,可以解決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世界性問題;因為它是會員製,每個會員隻能配給固定的份額,大量資金介入不了,防止了人為的炒作,不會出現中國股市大魚吃小魚的問題。穩定了社會,保證了普通人資金快速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