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衝刺納斯達克1(1 / 3)

第一節

KMT全球並購

全球並購市場在經曆2008年的急速下滑和2009年的沉寂低穀之後,在2010年大幅回暖,2011的春天更是呈蓄勢待發之勢。全球的並購活動回暖已經企穩,新一輪的並購高潮箭在弦上。

分析人士表示,許多有利並購活動的因素同時浮現,包括企業坐擁大量現金、具有並購的戰略性興趣,以及發債成本偏低等。此外,企業估值相對便宜,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之際,並購有助於企業擴張性增加收入。更加值得注意的是,VC/PE—Back並購正大步流星地發展,有望成為市場新寵。

專家認為,中國、巴西、加拿大與印度仍將是並購目標焦點,因這些國家在經曆金融危機後的債務負擔水平較低,並正以強勁態勢複蘇。

一、新興市場成為全球並購明星

全球並購市場中,中國、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表現總是灼人眼球。去年新興市場國家並購交易總額占全球並購交易總額的比例進一步提升,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並購交易金額達8063.00億美元,占全球並購交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較2009年同比大幅增長了76.0%,並購交易總額創下曆史新高。2011年第一季度,“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交易總額為1184.00億美元,占據了新興市場並購交易的絕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地區已走上快速發展軌道,其經濟實力及其在世界經濟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加強。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新興國家,都在政策上對並購重組支持和鼓勵。例如中國頒布了鼓勵和促進兼並重組的一係列政策措施,對並購活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隨著新興國家經濟的崛起,新興國家企業對外擴張的意願旺盛,因此可以推斷,2011年新興國家依然是並購大潮中的耀眼明星。

去年,中國相關並購交易規模占全球的10.0%。就亞太地區來說,中國市場已經是亞洲最大的並購交易市場,占全亞洲交易總額的23.0%,領先於印度、俄羅斯、巴西等,表明中國已整體邁入並購環境成熟國家行列。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範圍內,2010年中國並購市場共完成622起並購交易,同比增長111.6%;披露金額的501起並購案例交易總金額達到348.03億美元,同比增長5.0%,與2009年基本持平。而最新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並購市場共完成並購案例227起,同比增長48.4%,環比增長22.0%;披露金額的202起案例並購總額達141.52億美元,與2010年同期的並購金額53.91億美元相比增長高達162.5%;與上季度並購金額126.44億美元相比環比增長11.9%。

中國並購市場持續活躍,是因為國際經濟持續緩慢複蘇、國內經濟保持良好運行態勢的大環境,為企業並購重組提供了良好的運作平台。今年,國家將堅持產業結構調整的主線,淘汰落後產能,通過重組並購加速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並且,未來將繼續落實對企業兼並重組的引導和政策扶持,通過完善兼並重組的稅收優惠政策,商業銀行的並購貸款業務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的財政貼息等,為並購重組拓寬路徑。

二、國內並購大戲不斷,上市公司唱主角

在國家“促轉型、調結構”的戰略目標的指引下,並購重組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推動,將在2011年持續大規模地開展。

近年來,央企整合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截至2010年12月,根據國資委網站上公布的央企名錄,中央企業數量已經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之時的196家減少至122家,而按照國資委《關於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的規劃,通過資產重組,2010年央企數量調整為80~100家,因此,國資委將繼續推進重組。國資委表示,央企現在的改革方向是整體上市,至少要做到主營業務整體上市。下一階段國資委的努力方向將轉向以進一步做強央企為主要目標,改善央企治理結構,提升央企綜合實力,從而有效參與國際競爭,最終實現培育30家至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已經完成整合的央企仍然具備並購的潛力。民企、外資及地方國資委也將參與央企重組,並積極推動央企上市。因此中央企業之間的整合將在2011年中國並購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機械、電子、冶金、化工等支柱產業及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將成為央企整合中的重點。

另外,上市公司並購日趨頻繁。近年來,證監會大力推動資本市場基礎製度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並重組,從製度上促進了上市公司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全流通製度下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進一步健全,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總體數量增多,交易規模加大,方式創新豐富,以“調結構、興產業”為目標的並購重組績效顯著。股權分置改革以後,A股市場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問題,通過二級市場實現並購將更為簡便,成本更為低廉,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活動將越來越頻繁。全流通格局下大股東回購的動力正在增強。此外,股票價值相對低估也加強了並購的意願,目前,信息服務、金融服務、采掘、鋼鐵、家用電器等板塊的平均市盈率處於低位,其收購兼並收益明顯。資本市場並購重組已經由簡單的收購、保殼重組逐漸演變成以產業鏈和價值鏈為導向、以公司內在價值評估為基礎、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的係統工程。這些都是促進兼並重組的利好因素,因此預計,2011年以上市公司為主角的並購大戲將持續。

近年來,中國企業的身影活躍在全球並購市場上,海外並購在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上全麵提速。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海外並購的交易增長迅猛,海外並購案例共完成19起,披露金額的15起案例並購金額為55.78億美元,占本季度中國市場並購總額的39.4%;平均並購金額高達3.72億美元。海外並購交易總額環比增長高達438.3%,同比增長211.6%;並購案例數環比增長72.7%。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並購的案例每年都在遞增,並購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絕好的海外並購機遇,中國企業海外“抄底”的衝動再次被激活。近些年中國發生的大規模海外並購多集中在能源和礦產領域,同時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有活力、有創造力的中國民營企業開始“走出去”,參與境外企業的並購。中國社會科學院去年12月在京發布2011年《世界經濟黃皮書》稱,中國企業正由被收購方轉為資產收購方,並購交易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預計2011年,海外並購將持續火熱。這是由於全球經濟已全麵回暖,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特別是“金磚四國”之一,在金融危機後期發展勢頭強勁,整體實力迅速提升,而發達經濟體目前的複蘇相對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和投資活動始終處於相對低迷狀態。在國家鼓勵和支持有實力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下,擁有雄厚資金儲備的中國企業,通過並購和投資的方式,加快了融入國際市場的步伐。預計,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中,能源及礦產行業依舊會成為最主要的領域,而機械製造行業也出現加快海外並購步伐的勢頭,另外海外高科技、清潔技術企業及行業知名公司也將成為並購的目標。

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並購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也呈現激增的態勢。外資並購案例共完成22起,披露金額的16起案例並購金額為27.50億美元,占本季度中國市場並購總額的19.4%;平均並購金額達1.72億美元。海外並購交易總額環比增長106.3%,同比增長高達408.9%;並購案例數環比增長了144.4%。隨著全球經濟的複蘇,以及國家對外資並購的政策支持,預計2011年中國並購市場外資並購將保持回暖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