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蜀人還患有推諉病。以前的事實證明蜀人“見權利之前則群相競爭,而惟恐落人之後;見患難相逼,則群相推諉,而惟恐居人之先”。這種表現有點類似於魯迅先生筆下貪生怕死、見利忘義的中國可憐蟲。如果質問他們為何國難當前不挺身而出,他們會滿口大道理:“以吾渺渺之身,立於一鄉一邑,不過太倉一粟耳。”我個人的能力太有限了,你讓我站出來救國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嗎?因此雷鐵崖“正告我同鄉諸君子曰:吾謂人人皆可為英雄豪傑”!今非昔比,現在隻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你一個草民同樣可以成為英雄豪傑。
最後,雷鐵崖以一個四川人的身份站出來對全體蜀中同胞說,我的話可能比較尖銳刺耳,哪壺不開提哪壺,也可能會得罪我的同鄉們,但我的話全是一片肺腑之言,是真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希望我的話能搖醒那些在茶杯似的盆地中睡大覺的蜀人同胞,共同為祖國的興旺發達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相距兩千年的兩個蜀人,一個是漢代的司馬相如,一個是近代的雷鐵崖,他們離開蜀地去到廣闊的世界,都感覺到了蜀人身上的毛病和因地理人文環境所造成的不良行為方式。看來蜀人是到了應當靜下心來反思的時候了,畢竟說蜀人“壞話”的不是外麵的人啊。外人都說蜀中好,是天府之國,是人間天堂,隻有自家人才會冒著得罪鄉人的危險說一兩句真話。
曆史上認真分析蜀地所蘊涵的人文因素的著作不少,它們的看法跟司馬相如和雷鐵崖的也十分相似,可見相對獨立於中原的蜀,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心理和居民群體性格。
比如東漢史官班固在《漢書》中就對蜀地的地理條件和人文環境作了精當描摹。他說蜀這個地方是世所公認的好地方,這兒“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實之饒”。田野裏一年四季都綠油油的,老百姓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豐衣足食,盡情享受著悠閑自得的生活,“民食稻魚,亡凶年憂”,每天餐桌上有香噴噴的大米飯和滋味絕佳的紅燒魚,把天災人禍、食不果腹等不好的詞語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這裏的人麵部表情是安詳而舒適的,怡然自得的眼神中沒有一丁點愁苦,真的有點像世外桃源的居民。在繁華的城市和靜謐的鄉村裏,你遇到的大部分人都具有“輕易、淫泱、柔弱、褊厄”的特征,這是蜀人外表和內心的真實寫照。
那麼何謂“輕易”?“輕易”就是指蜀人的頭腦比較靈活,說話的腔調婉轉輕飄跟一陣風似的,又清脆又浮華,聽起來很好聽。他們表達的方式也比較委婉,不像關東大漢那麼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實實在在。“淫泱”則是指蜀人生活得太好了,常年生活在蜜罐裏。他們貪圖享樂,穿得好吃得好,還喜歡作一些《花間集》之類的詞賦來頤養他們的性情。蜀人的身體特征班固用了“柔弱”兩個字來形容,當然啦,生活太安逸了人的四肢往往就不太發達,這是缺少艱辛和磨礪的結果。由於蜀人的生活環境比較封閉,所以他們的心胸就不開闊,“褊厄”的意思就是指眼光狹隘、視野不開闊。
這是從感性的角度對蜀人個體所作的外部描寫,那麼他們的群體文化特征又是如何的呢?班固經過分析,得出了三條結論。
一是“未能篤信道德”。這倒不是說蜀人粗野,而是說蜀地地處西南邊陲,接受中原傳統文化的影響相對比較困難,因此這裏有相對獨立的民風民俗,當地居民對主要起源於北方的儒家思想倫理綱常等正統的社會規範觀念比較淡薄。二是“好文刺譏”。這一點班固總結得非常好,因為直到現在蜀人還喜歡文字上的機巧和語言上的機智。無論從李宗吾、流沙河、魏明倫還是李伯清身上,我們都能發現他們對“刺譏”類文字的偏愛。這種文字和語言的類型不是四平八穩的,而是相當的尖利、幽默,像是川劇折子戲的精彩表演,令人歎為觀止。當然班固在這兒使用的是貶義,他說蜀人往往喜歡用尖酸刻薄的語言文字譏刺挖苦他們不喜歡的人或事物。第三點,蜀人“貴慕權勢”。他們對有權有勢的人往往很崇拜,巴不得不遠千裏跑去親近他,而對無權無勢的人則瞥都不瞥一眼,這是蜀中人情世故方麵比較明顯的通病。
總的說來,在班固這個大曆史學家(過去的曆史學家往往精通地理、政治、自然等多種學科,對當時社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全方位把握)眼中,蜀地除了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優越一點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可取的,尤其是這裏的人簡直太不像樣了,“輕易、淫泱、柔弱、褊厄”,一個好詞也沒落下。
當然班固不是蜀人,他看問題的眼光可能帶有傳統中原文化的某種偏見。到了西晉時,有一個蜀中本地曆史學家名叫常璩,寫了一本非常棒的曆史著作《華陽國誌》,書中對蜀人的性格及形象作了精當描述。他說蜀人的體質和性格比較柔弱這一點不假,這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他們還是有好的地方,比如這裏的人都比較愛好文學,寫詩的、寫雜文的、寫賦的不少,而且“多斑采文章”,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優點。其次,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他們對食物的品位有較高的追求,喜歡吃香喝辣,喜歡把什麼菜都弄得很地道,對自己的舌頭和胃一點不馬虎。還有一點,蜀人中“君子精敏,小人鬼黠”。蜀人很聰明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而這種聰明又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真聰明,像李宗吾、廖平、流沙河、魏明倫、李伯清等,聰明得讓外地人都刮目相看;還有一種是假聰明,用四川話說是“聰明沒有過坳”,還欠火候,比如川劇《迎賢店》裏的店婆,她的聰明就顯得有些狡黠和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