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彈翼式。這是一種彈翼可以轉動而尾翼為全固定的一種布局。正常式、無尾式和鴨式皆是隻有舵麵偏轉,產生附加氣動力操縱導彈繞其質心旋轉,從而改變導彈的迎角,進一步改變彈翼的升力。而旋轉彈翼式當彈翼旋轉之後就改變了彈翼的迎角,同時也改變了彈翼的升力。因此,旋轉彈翼式對控製信號的響應特性最快,但要使彈翼旋轉,彈翼操縱係統的鉸鏈力矩大,這就要求舵機具有較大的功率。
2.導彈的部位安排
導彈的部位安排與導彈氣動外形的布局是同時進行的。導彈的部位安排是指對導彈內部載荷,如戰鬥部引信、儀器設備(彈上導引係統、控製係統、能源等)、燃料艙組件、操縱係統(舵機、操縱機構)、動力係統等部件進行合理的位置安排。部位安排與外形布局必須綜合分析,充分協調,最後將兩者合理地確定下來。
部位安排和氣動布局一樣,沒有一個通用的原則。但是在進行導彈部位安排時應考慮的原則是共同的,正確理解這些原則對於導彈的正確使用維護,優化導彈的性能是有利的。部位安排的一般原則如下:
部位安排時,應注意導彈質心位置對導彈操縱性、穩定性的影響,這一工作必須同確定彈翼、舵麵、安定麵的位置和尺寸一起進行,反複協調。
彈上各組成部分應具有較好的工作條件,這樣能保證各組成部分的性能。部位安排時要盡量照顧它們所要求的工作條件。
注意各部分之間的聯係,使管路和電纜盡可能短。如將電源安排在靠近用電設備的地方,舵機、操縱機構與舵麵盡可能靠近,這樣可減少結構質量,也便於使用維護、提高係統可靠性。
彈身內部設備安排要緊湊,這樣既可以減少質量,又有利於空間利用。為此,就要求設備與彈身形狀、設備之間的形狀相互協調。
彈內設備的安置和固定方式,要與彈體結構相適應。
便於維護使用,便於儲存,便於測試檢查。
彈上各係統及各種設備在部位安排時,必須首先考慮到它們的某些特殊要求,以便保證它們正常工作,充分發揮它們的良好效果。
(1)戰鬥部和引信
戰鬥部為危險部件,大多是在發射前才裝到彈上去。因此,要考慮安裝拆卸的方便,以適於戰備;在戰鬥部的周圍不應有過強的結構,如彈翼、舵麵、強有力的電纜等,以免影響戰鬥部的殺傷效果。因此一般將戰鬥部配置在前部效果較好。
近炸引信由天線和引信組成。應保證天線在任意飛行情況下,無線電波不受彈體的阻擋,天線通常安置在前彈身彈體的內表麵或外表麵。如果天線的長度大於一個艙段的長度,則必須以跨艙段的方式安放在外表麵,外麵再用整流罩保護。近炸引信應安置在遠離振源處,通常安放在導引頭的後麵,一起組成製導艙。若允許的話,引信應靠近戰鬥部,滿足條件時可靠引爆戰鬥部。
觸發引信應安置在結構強的地方,如舵機本體上或艙體的連接框上。
(2)自動導引頭
為使導引頭具有廣闊的視野,一般皆將自動導引頭優先安排在彈身的頭部。為了便於信號的傳遞,一般將導引頭信號處理設備與自動導引頭安排在一個艙室內,以便於滿足它們要求的工作條件,如壓力、濕度、溫度、振動等。另外它們在使用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測試檢查和參數調整,集中安放在一起可為使用維護提供方便的條件。
(3)控製係統
控製係統包括多種敏感元件,如陀螺等慣性元件,對振動較為敏感,它應配置在遠離振源處,如配置在導彈的質心附近。否則,自動駕駛儀除反映導彈質心運動狀態之外,還包括了導彈繞質心擺動而引起的誤差。
(4)舵機及操縱係統
舵機應盡量靠近舵麵,這樣可以使操縱係統的傳力路線短,一則有利於減輕質量,另外可以使連接件短,從而提高精度和可靠性。
(5)動力係統
如果是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為了排氣方便,一般是將推力室放在導彈的尾部,將儲存推進劑的儲箱放在導彈質心附近,通過導管將推進劑送進推力室,這樣可以使導彈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質心位置變化較小。
(6)助推器
助推器的布置有串聯式、並聯式(亦稱捆綁式)和整體式等多種方式,具體采用哪種方式需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下邊主要介紹串聯與並聯兩種。
串聯式的助推器裝在彈身的後邊,並與彈身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因而分離機構簡單,分離可靠,推力偏心小,對航跡的散布影響小。從氣動阻力及安裝吊掛工藝來看串聯式也有好處,因而串聯式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串聯式的主要缺點是由於助推器位於導彈後邊,使整個導彈的質心後移,為了保證在助推段導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必須在助推器上裝有較大的安定麵,以使導彈的壓力中心後移。當助推器分離後,導彈的質心突然前移,引起導彈穩定度的變化,會使彈體產生波動。另外,串聯式使導彈的長度增加,使彈身的彎矩加大,為保證導彈剛度,往往引起質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