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並聯式來說,由於助推器的質心比較靠近導彈的質心,因而在助推器上不需要加安定麵,另外在助推器分離後,質心位置變化小,導彈產生的波動也小。助推器與續航發動機可同時點火進行工作,省去了二級點火的一套裝置,提高了點火的可靠性。結構比較緊湊為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條件。但並聯式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首先是助推器分離時有可能與二級彈相碰,降低了安全分離的可靠性。另外,如果有多個助推器時,推力的不均勻可造成擾動力矩,為減少擾動力矩,一般采用斜噴管,使推力線通過導彈的質心,盡可能的減小擾動力矩。但是,此種方案對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有一部分徑向推力互相抵消,造成推力損失,加大了迎風麵積,增加了空氣阻力。
三、導彈彈身構造
彈身的構造形式與彈翼類似,其基本結構一般也都是由縱(軸)向加強件(梁、桁條)、橫向加強件(隔框)和蒙皮組成的薄壁結構。
1.梁式結構
在導彈梁式結構中,梁是承受軸向力和彎矩的主要受力元件。當將整個彈身看作是支持在彈翼上的一根梁時,可以看出,梁式結構中的所謂梁實際上隻相當於翼梁的凸緣。這種名不副實的名稱,是由於導彈是在飛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曆史原因造成的。至於梁式結構的蒙皮一般隻用於承受作用在彈身上的局部氣動載荷、剪力和扭矩,所以蒙皮一般較薄,這種結構還包括一些橫向元件。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可以在梁間開大艙口,缺點是蒙皮的材料不易充分利用。當彈身的某個艙段作用有較大的縱向集中力時,或為了開大型艙口時,常用這種結構形式。
2.桁條式結構
這種結構的桁條布置較密,能提高蒙皮的臨界應力,從而使蒙皮除能承受彈身的剪力和扭矩外,還能參與桁條一起承受彈身的軸向力和彎矩。與梁式結構相比,這種結構的材料大部分分布在彈身剖麵的最大高度上,當結構質量相同時,這種結構的彎曲和扭轉剛度大。缺點是艙體上不宜開大型艙口,這是因為大型艙口會切斷較多的主要受力元件——桁條,為彌補由於開口引起的強度削弱,開口處需要加強,這要增加結構質量;另外,由於桁條剖麵比梁剖麵弱得多,不宜傳遞較大的縱向集中力。
3.硬殼式結構
這種結構的特點是沒有縱向加強元件,整個艙段僅由蒙皮和隔框組成。這種結構的構造簡單,裝配工作量少,氣動外形好,容易保證艙段的密封,有效容積大。缺點是承受縱向集中力的能力較弱,不宜開艙口,若必須開口,一般均應采用受力式口蓋以補償挖去的蒙皮。硬殼式結構適用於直徑較小的彈身,彈徑越大,材料的利用率越低,結構質量越大。
4.整體式結構
整體結構的彈身艙段,通常都是由若幹大塊整體板件彎曲焊接而成,中小型艙段可直接鑄造成型。整體結構常用於受力複雜、剛度要求較大的彈身艙段。
四、導彈的操縱機構
導彈的操縱機構是指包括舵機在內的從舵機到操縱元件之間的機械傳動機構。操縱機構的功用是將舵機輸出的能量傳遞到操縱元件上,使操縱元件按相應的要求偏轉。操縱機構除舵機外,其主要組成構件一般有連杆、搖臂、轉軸和支座等,並通過支座固定在彈體上。操縱機構在工作時,應要求動作靈活、準確可靠。就其本身結構來說,連杆的長度盡量要短,彈性變形要小,連杆係中的間隙和摩擦力盡量要小。
操縱機構根據帶動操縱元件偏轉的方向不同有三種:同向操縱機構、反向操縱機構(差動操縱機構)和複合操縱機構。
1.同向操縱機構
整個操縱係統包括舵機、操縱搖臂、轉軸和一對舵麵(操縱元件)。操縱機構由舵機、操縱搖臂和轉軸組成。由於操縱搖臂與轉軸固接在一起,而舵麵又固定在轉軸上,當液壓舵機直接推動操縱搖臂轉動時,搖臂就帶動轉軸和舵麵一起使一對舵麵同向偏轉。
2.差動操縱機構
這種操縱機構用來帶動一對副翼反向(一正一反)偏轉,從而產生滾轉操縱力矩,以實現對導彈的傾斜滾轉和穩定。
操縱機構由舵機和許多搖臂、拉杆以及方框所組成。舵機杆根據控製信號作伸縮移動,由它牽動搖臂、拉杆、方框動作,帶動副翼偏轉。
3.複合操縱機構
這種操縱機構用來帶動一對舵麵既能同向偏轉(起舵的作用),又能差動偏轉(起副翼的作用)。
五、彈體結構材料
彈體結構新材料開發與應用是十分重要的。軍用新材料技術是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物質基礎,也是當今世界軍事領域的關鍵技術。任何一種新的武器係統或裝備,離開了新材料技術的支撐將無法存在和發展;任何一項作戰能力目標的實現或武器效能的發揮,離開了新材料的研製和應用都將是紙上談兵。也正是由於軍用新材料技術對武器裝備和軍事威懾力量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世界各國均十分重視有關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