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喜樂之泉。它永不幹涸,長流不息,不被悲傷、痛苦、貧窮所困擾,它能越過這些阻力向前流淌。這金色之泉不僅是我們的私人財產,它還能豐富我們周圍的人、偶爾邂逅之人、玩耍的夥伴、工作的同事的生活。

喜樂充滿世界

約克郡人稱沒有發酵的、幹巴巴的麵包是“悲傷”的。我們自己也是如此。當我們心情沉重時,我們是“悲傷的麵包”,沒有被“發酵”,我們看不見陽光,聽不到朋友的聲音,看不到有趣的事,感受不到友善和美好的事情。當我們被“酵”發起時,我們的心在微笑,此時一縷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鳥兒在歌唱,金色的陽光灑落在樹枝上,我們看到了孩子的臉,快樂極了。卡萊爾,一個不快樂的人,就曾說過,看到春天,看到孩子的臉,沒有人會不快樂。是的,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喜樂。喜樂之泉在每個人的心中,永不止息。成人有時會羨慕兒童,當他們聽到小孩子從心底裏發出的歡聲笑語時,就像鳥兒在歌唱。我們不必悔恨我們沒有快樂,我們就像被阻塞了的泉水,隻要移去石塊,喜樂之泉就會重新在我們疲憊的心中流淌。

喜樂安慰悲傷和疼痛

你也許會問,當人們承受痛苦、悲傷、焦慮時,他們怎能快樂得起來?這些事也並不能阻止我們快樂,垂死丈夫的妻子、生命垂危孩子的母親都會使病房充滿快樂,母親和妻子並不是為了病人的緣故,假裝高興。喜樂是裝不出來的,強裝的歡顏並不使人感到愉快。事實上,由於充滿對病人的愛,護士心中的喜樂之源會不停地流淌,說說快樂的話,開個玩笑,風趣詼諧,對病人來說,勝於良藥。疼痛時同樣也有喜樂。當我們聽到從患者口中說出的快樂言語時,怎能不感動?我很想知道,當托馬斯?摩爾先生走向絞刑架的那一刻,他的女兒,瑪格麗特是否淚眼帶笑?我們通常錯誤地認為喜樂是冰淇淋或巧克力,味道鮮美,然而並不是每天都能有巧克力和喜樂。但是,使徒說“永遠喜樂”,即“時時喜樂”。我們有時開懷大笑,時而微笑,我們更應該做到讓我們心中的喜樂之泉川流不息。

迷人的喜樂

在我們討論喜樂之前,先讓我們知道一件事,我們不能靠自己喜樂,我們不能憑自己帶來悲傷,我們的喜樂是由周圍的人帶來的,我們的悲傷也會讓周圍的人唏噓不已。一位住在倫敦的母親曾寫信給我,說她帶兩歲的女兒第一次出去散步,小家夥長著誘人的金發,對警察微笑,警察高興極了;對洗衣女工微笑;對掃街的人微笑。她就像一個女王一樣,到處撒播喜樂。另一個小故事是一個基督徒告訴我的,她居住在一個城鎮裏,她對鄰居的粗俗感到震驚,但一個小孩看見她並對她微笑時,她立刻感到這一天充滿了光明。沒有什麼比喜樂更加動人的了。我們應給我們的鄰舍帶去快樂,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在無意中,我們盡所能給別人帶去喜樂,這是一筆財富。

喜樂是永恒的

至此,我們已明白了,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喜樂之泉。它永不幹涸,川流不息,不被悲傷、痛苦、貧窮所困擾,它能越過這些阻力向前流淌。這金色之泉不僅是我們的私人財產,它還能豐富我們周圍的人、偶爾邂逅之人、玩耍的夥伴、工作的同事的生活。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心情憂鬱,滿麵愁容,無精打采,因為他們的喜樂之泉沒有湧動。我們也會發現孩子參加歡樂愉快的聚會,出去踏青,年輕人到處遊樂,卻仍拉著臉,一臉的愁容與陰沉,為什麼會這樣?即使最愉快的場麵在他們的記憶裏也是灰色的;為什麼人到中年後,總是不苟言笑?為什麼老人總是皺眉易怒,生活中沒有快樂?喜樂或悲傷的產生與我們的環境無關。我們應仔細留心馬可?奧勒留的建議:不要讓你的頭腦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勞神。記住你最喜樂之時、最春風得意之時,如果你現在不擁有它們,就想想你如何熱切地盼望它們。

自怨自艾

讓我們為自己選擇最好的環境。實際上,我們的悲傷不是由環境產生的,而是我們自己阻塞了喜樂之源,我們悲傷是因為自己傷心。有些人踩了我們的腳,有些人說錯了話,有些人冒犯了我們的自尊心。注意,自憐這個惡魔,會想方設法用垃圾廢物阻塞喜樂之泉。一些人隻悲傷一時,一些人會傷心落淚數日,還有一些人會一生傷感,怨天尤人。

喜樂的責任

當你悲傷時,當你不如意時,我們應麵對著它,對自己說:“我能喜樂,因為我必須這樣。”這樣,你就會得到幫助。在每一天中,我們必須振作起來。每一次,當我們驅散了臉上的陰雲,就容易喜樂起來。當我們悲傷時,就越應這樣做,這樣我們就會喜樂。喜樂的外部標誌是興高采烈。很難想象,一張苦著臉,說話酸溜溜的人內心會有喜樂!一個內心喜樂的人其外在表現與內心是相符的,因為一個內心充滿喜樂的人怎麼也不會滿腹怨言、滿臉烏雲。“喜樂,喜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