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功能
良心似乎僅有一個職責,使我們認罪——即我們的過錯。所有人的良心要求他們對陌生人友善、對朋友忠誠。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有自尊感,盡管他們形成的是一些低俗的概念。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導師,譴責我們的罪行;但我們胸懷中的導師僅依據他所知道的惡行來下裁決,正如我們所知,良心等待多方的指導訓練。
所有人的良心要求他們對陌生人友善、對朋友忠誠。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有自尊感,盡管他們形成的是一些低俗的概念。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導師,譴責我們的罪行;但我們胸懷中的導師僅依據他所知道的惡行來下裁決,正如我們所知,良心等待多方的指導訓練。
認罪
良心似乎僅有一個職責,使我們認罪——即我們的過錯。年長的牧師在布道時,大量提及人們所讚許的良心,但是良心的讚許不僅表現為沉默,因為正如我們所見的自我讚許,它本身是一種過錯。那麼,當良心沉默不語時,這意味著我們正確嗎?決不是這樣,因為良心的判斷依賴於我們的所知和所思。從對未開化的遊牧部落的調查報告中,我們了解到所有人的良心禁止他們殺人、偷竊、毀謗、羞辱父母、冒犯他人及其他過錯。所有人的良心要求他們對陌生人友善、對朋友忠誠。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有自尊感,盡管他們形成的是一些低俗的概念。甚至一個不會走路的幼兒都知道“淘氣”是不服從的表現。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導師,譴責我們的罪行;但我們胸懷中的導師僅依據他所知道的惡行來下裁決,正如我們所知,良心等待多方的指導訓練。
無知
良心是被給予的,但是指導良心的權能是我們自己獲得的。當我們讀曆史書、對時事進行判斷、公開或私下評價某人時,我們必須牢記這點。反思進一步使我們具有道德校正的權能。我們不從一個紳士的嚴厲的話語或行徑中判斷他的為人,我們體察到在這一點上他的良心沒有被激活。我們並不改變我們對他的判斷,不說“他是個不好的人”,因為類似這樣的說法有悖於寬容或公正,而是說,“他在這件事上犯了錯誤,因為他沒有盡力使自己了解這件事”。
由於道德上的無知,最睿智、最高尚的人也易犯錯誤,我們應注意保持自己對良心的訓練持開明態度。
縱容
並不僅是無知限製良心的行動,縱容也會使這個內心的法官盲目判斷。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冒犯行為時,不在合適的時間加以指出;當我們習慣性地縱容自己做不該做的事情,或想不該想的事情的時候,良心就會不再對我們說話,實際上不再判別正誤。
偏見
我們必須警惕這是另一個使良心失去功用的東西,因為它是對正義的冒犯,即意味著心智偏執於一種想法。它是許多災難的根源,戰爭、迫害、家庭爭吵、嫉妒、仇恨、不和諧、不愉快的生活,危險在於人們僅把目光集中在一點冒犯上,從而不能全麵、均衡地看待事物。太陽的黑子不能遮蔽太陽的光芒。記住:無論是無知、縱容還是偏見,都不利於良心發揮功用。金斯利在《哈培蒂》中描繪了亞曆山大教會中駭人的景觀,這並不使我們感到灰心失望。在我們眼中,基督教本身並沒有遭受損失。我們知道,納踹地區的僧侶們由於道德無知而犯罪,由於剛愎而縱容惡習,由於偏執於錯誤的觀念而瘋狂;由於良心中充滿了過錯,他們玷汙了他們所信奉的教義。仔細想想這些事,想想對良善的人和偉大事件的不同觀點,我們就不會失去曆史的教訓,或者生活中的教訓。許多偉大的領袖都致力於喚醒人們道德上的盲點。偏執於一種想法對社會前進危害無窮。很少有幾件事能使學習曆史的學生愉悅,但能使人的良心處於持續增長的啟迪之下。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逐漸意識到一些過錯、一些虧欠,因為哲人教導我們,那些尋求從上頭來的智慧的人們和民族不斷得到道德上的啟示,擁有在小事、大事上都能看到正確之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