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抵擋外界誘惑的靈有福了。當處於貧困交加的境地,而不貪圖榮華;處於白眼之中而不苦澀;處於逆境而不怨天尤人;當一切事都不利時,這個靈耐心等候。我們不能逃脫誘惑的試探,通過抵抗進入我們靈中的誘惑,我們的培養過程得以完成。
突如其來的誘惑
盡管在生活平靜的時候,我們對失職罪最為清醒,但它絕不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敵人。就像克裏斯托弗聖徒一樣,無論我們的生活看似如何平靜,我們內心中仍潮水洶湧。為一些小事發火,對朋友的抱怨不滿,難纏的環境——這些事就像墨魚,弄汙了一團清水。突然,沒有任何的預兆,我們處於怒火衝衝、怨氣衝天的狀態,我們不擇手段,或者憑空捏造。我們被完全打倒,不能恢複本來的自我。我們赤手空拳地與惡風惡浪爭鬥,疲憊不堪,直到我們贏得自己,進入公義平和之境。我們並不想遭受到意外的誘惑,我們也不能預見到它們的來臨。我們長成人,但自身沒有力量與外界的流言蜚語、自私驕傲、肮髒貪婪、嫉妒紛爭等等作抗爭。事實上,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自己會遭遇這些,外在的原因是——這些遭遇的力量遠遠超於我們自身的力量,聖哲的教誨揭示了我們與這些想轄製我們的力量的鬥爭,我們自身悲苦的經曆證實了這點。
誘惑來自於自身和外部
有時,誘惑來自於我們自身之外,但大多數情況下,似乎邪靈侵入了我們內在的靈魂。文學作品中充滿了誘惑—屈服—與之鬥爭的勝利故事。有時,我們做好準備迎接它,它不攻自滅,正如鐵托?麥裏拉的情形;有時會有一場惡戰,如馬吉(《絲線廠》中的人物);有時戰勝它取得勝利,如約瑟夫(《聖經》中的人物)。
在《聖經》中,我們發現許多熟知的關於誘惑的故事。我們想知道,彼得在突如其來的誘惑的壓迫下怎樣否認造物主;猶大怎樣在積怨與一時衝動中背叛了造物主;使徒們怎樣在突如其來的驚恐中離棄他。當我們想到這些墮落時,我們捫心自問:“造物主,這是我嗎?”“如果我在他們的情形下,會做同樣的事嗎?”報紙上對犯罪事件的報道使我們處於同樣的恐懼之中。也許與案犯們處於相似的境地下,相同的誘惑下,我們會做同樣違法的事。我們不能抵擋誘惑,我們離罪相去不遠的感覺,像一個怪物,不時地侵襲著我們;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誘惑是生活中的一個事實——必須麵對的事實;我們的弱點在被圍攻,在被引誘去犯罪。“誘惑是人類共有的,並不僅僅針對個人”,這種說法讓我心中備受安慰。令人欣慰的是,“造物主有逃脫誘惑之法”,“忍受誘惑的人有福了”,“抵擋撒旦,你能脫離他的捆綁。”
不要與誘惑打交道
但對於我們的造物主,“誰像我們一樣,陷入誘惑的試“警惕,探而不犯罪?”這樣我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因為他深知人,於是他說:不要陷入誘惑。”得勝的生活其秘訣在於與環境爭戰而不是與誘惑抗爭:這種生活不與誘惑打交道。聖哲所說的話對於常人的心智來說是深奧的。聖哲知道思想、想象力、嫉妒、怨恨,一旦在人腦中露出苗頭,就會控製我們;我們無法擺脫,甚至意識不到它們控製了我們。我們口不擇言,魯莽行事。誘惑與罪之間有一道界線。頭腦中出現不良的思想,不是我們自己所願的,這不是罪。但是,一旦我們為不良思想在頭腦中開方便之門,借著基督的恩典,我們便與其苦苦爭戰,最終我們可能獲勝。但對於一個基督徒的靈來說,這樣的爭戰是可怕的。在這個戰場上,獲勝的基督徒將會在基督再來時為造物主繼續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