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以自然、科學、藝術來訓練良心(1 / 2)

大自然是使人們養成這種性情的惟一源泉,通過這種性情,我們能讓生活聚焦於一個中心;她也讓我們學會區分偉大與渺小,認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和世界的廣闊,世界是美好的,人也是美好的。

自然——我們在認知、評價與保存方麵的虧欠除了前麵我提到的良心訓練者外,這裏還有一些別的老師。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豐富而精彩的世界一無所知,甚至連其中的一些事物的名字都叫不出來,這的確是件很丟臉的事情。對於前人的寶貴財富,後人應有責任知道它們,並了解他們的寶藏:不這樣做,可能是一種最笨拙的無知。這種責任是針對所有人的,因為我們都可以繼承擁有這片土地和天空、鮮花和小鳥。我們有權擁有這些,沒有人可以從我們這裏取走。不過,隻有我們像熟悉朋友一樣熟悉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以後,它們才能成為我們居心叵測的源泉,而不是憤怒和失望之源。讓我們相信,無知是一個必須受到懲罰的邪惡,並且,“大聲嘲笑針對的是空虛的頭腦”。令人吃驚的是,在靜謐的自然美景之中,無知不僅是一個空虛的頭腦,而且還有怨恨和悲傷。我們對於萬事萬物的虧欠猶如對人的負債——在認知、評價、保存方麵的虧欠。

自然是一所學校

就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學習方麵,我們對自己負債很多:因為,“大自然從不會背叛那些熱愛她的心”,作為對我們細致和充滿愛慕的觀察的回報,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是美麗的歡愉和可喜的親密,問候田野裏、灌木籬牆邊和繁星點點的天空中的每一位老朋友,是一種令人震顫的快樂;從中結交一位新朋友,則是一種極度的興奮。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她能使我們的心智具有某種性情,大自然是使人們養成這種性情的唯一源泉,通過這種性情,我們能讓生活聚焦於一個中心;她也讓我們學會區分偉大與渺小,認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和世界的廣闊,世界是美好的,人也是美好的,實際上,我們都被來自於造物主的美好氣息所包圍著。所有的這些讓我們意識到了“靜默無聲的似乎無感覺的事物”。我們的心很容易激起愛和敬拜,並且隨時準備著在靜謐的自然學院中閑庭信步,履行我們對人類、對造物主的職責。

對造物主的職責

人類首要的職責是針對於造物主的,大自然是我們敏銳的導師。我們都已知曉一個年輕的步兵的故事,這個步兵因他的醜陋笨拙而感到非常壓抑,這種情況一直到他有了一項使命,他對一株不長葉子的樹沉思默想時才結束。令人驚奇的事實是,無葉的樹突然長出葉子,這深深地吸引了他。造物主對世界絕妙的、適當的安排展現在他腦海中。不長葉子的樹使他轉變了,幾乎是從那一刻起,他成為一位聞名的聖徒,過著謙遜而簡單的生活。一個可愛的老師,“一小塊的苔蘚”,幫助了瑪戈?帕克。他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經曆——“我發現自己身處茫茫的荒野,此時正值雨季——我沒有任何的保護,孤單單一個人,被凶殘的野獸所包圍,當然,這裏的人更凶殘。我距最近的一個歐洲營地有500英裏。所有的這些情況立刻湧進我的大腦,我承認,我開始被自己打倒……在我非常痛苦絕望的這一刻,一小塊異常美麗的苔蘚跳進我的眼簾。我提及苔蘚,是因為這小小的東西給了我安慰和鼓勵,盡管這種植物還不及我的指甲蓋那麼大,我也不知道它的莖、葉、囊的更多細節。我想到,在這個被人遺忘的角落,神種下它,給它澆水,使其生長。它在這裏顯得如此的無關緊要,它對周圍的環境也無動於衷,漠視生物們的欺淩侵略,這樣一種植物,是神按照他自己的樣式造的嗎?絕對不是!(譯注:作者在這裏的意思是說,連這樣一株植物,神都能照顧它,何況我們人呢?因為我們是按他的樣式造的。)這樣的默想讓我放棄了絕望。我重新站了起來,不管饑餓和疲勞,抱著堅定的信念開始朝前走。我並沒有失望。”

大自然教會我們感謝

大自然不僅僅指導我們的精神生活,而且教育我們對造物主的職責。一些人溫和而虔誠地感謝一本巨著的作者或一幅巨畫的作者——盡管沒有那麼多的虔誠,讓我們感謝一項偉大創造的發明者吧。每時每刻的感謝和讚美,我們都獻給這個設計師和製作者,他設計和製造了我們頭頂的天、腳下的地和我們周圍的一切,這一切是那麼美好、壯觀、合理!從一堵裂牆上盛開的花到茫茫的蒼天,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宣稱:“全能的主啊,你的工作是何等偉大和美妙。”隨著近年來的科學進步,醉心於細致地研究自然界萬事萬物的一些人,他們急於製造出濃霧來掩蓋偉大的創造者——造物主的功績;我們似乎也樂於接受這些讓我們興奮的說法,這類自我構思、自我製造的說法的某些合理性讓我們大感驚奇。在這個問題上,科學的行為就好比一個占有新玩具的孩童,你要是提醒他記起玩具的製造者和贈送者,他會十分地不耐煩和惱怒。當然他不是拒絕製造者和贈送者,問題在於他隻關心玩具本身。毫無疑問,這種專注的狀態,即為了知識而知識,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科學家愈來愈認識到,存在比自然界本身更高的權力,它是自然界運作的幕後者。科學家的這種認識帶來了我們的感謝;一顆感謝的心是一顆喜樂的心。真的,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