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意誌不存在道德與不道德(1 / 1)

生活的藝術在於能夠看準目標,勇往直前。深諳此理的人會避開生活中的急流險灘。沒有什麼比意誌更令人費解的了,但我們有責任了解這“古怪”的意誌精靈,因為它引導我們的生活。

意誌力不能“成善”

也許意誌力的概念等同於孩子們所說的“為善”,所有的好人在分界線的一邊,所有的壞人在另一邊。但是,有意誌力的人有各種複雜的動機,會采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各種目的。如路易十一世圖謀法國,他為他的意圖而盡職盡責,但他是一個自私的人,采用卑劣的手段,他的動機也是低劣的。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一個叛亂分子,也許有外在於自己的目的,堅強的意誌力使他們成就這些目的。他們使用的方法是不道德的、犯罪的,但他也是個意誌堅定的人。一些人的人生目的是擺脫社會的轄製,包括道德約束。他們蓄意危害社會,但他們卻稱其為善,提倡絕對自由,追求自己認為最好的。他們為此目標投入了無私的熱情。的確,他們外在的目標吸引了芸芸眾生,旁觀者把意誌力與美德混淆起來,很容易投向這種“自由思想”的懷抱。因而,剛愎自用的人並不聽命於意誌力,而是聽命於衝動、情感或欲望。他們的意誌力被用來實現一些沒有價值和邪惡的目的。或者,意誌力可能被用來完成一些好的目的,但也許達到目的的手段毫無價值。

意誌力並不等同於理想

另一個錯誤的觀點是,意誌力是理想的同義詞,理想無論其高貴或卑賤,都是支配我們行為的一種力量。我們內心深處都有理想,哪怕我們願意成為“帥小夥”,“好女孩”。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的理想,理想運用意誌力才得以實現。多愁善感的幻想盡管完美,卻是使我們軟弱的根源。一些人崇拜偉大的理想的信條,並樂在其中難以自拔。自我教育是一種理想,但這種理想是為著自己,其目的沒有超越為自己。一些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手拿百合花,頭微微揚著,他們不是有意誌力的人,因為無論為著邪惡還是良好目的的意誌力,其第一要義是外在於自我的目的。勃朗寧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意誌力出現偏差的情況下所做的行為是否好於情感、思維出現偏差下的行為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同意,由於缺乏意誌力而導致的墮落與墮落的後果一樣有害。如果意誌力不是一種善的話,那麼它是一種美德,從詞源學上講,是一種男子漢的氣概。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意誌力像潮水一樣,有漲與落。以後我們將會談到意誌力變弱時,我們如何生活的秘訣。生活的藝術在於能夠看準目標,勇往直前。深諳此理的人會避開生活中的急流險灘。我會告訴讀者如何具有這種生活的藝術。沒有什麼比意誌更令人費解的了,但我們有責任了解這“古怪”的意誌精靈,因為它引導我們的生活。我們發現,它不是虛幻的東西,而是一種力量,它與靈魂中的其他力量一同工作,有自己的功能和運作規則。因而,意誌力是人成為人的標誌。就像登基是王子成為國王的標誌,一個國王如果不登基,就不是國王;一個人沒有意誌力,就不是完全的人。我們知道,我們可以選擇需要意誌或不需要意誌。沒有意誌力,我們也照樣居家過日子。但我們按意氣行事,而非意誌力。意誌力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一個意誌堅定的人必定有超越於自我的目標,無論其是好是壞。意誌力有強、弱之時,當情緒低下、意誌力弱時,是我們危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