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爺爺是大太監曹騰,父親曹嵩。
曹騰自幼入宮,宮中太監,後任中常侍,擁漢恒帝繼位有功,升大長秋,封亭侯。
大長秋食二千石,皇後的近侍,宣讀皇後旨意,掌宮中事,在封建時代,能得到皇帝,皇後信任和重用的太監,權力都是非常大的。
曹騰沛國譙縣人,曹參的後人(無從考證),曆史上介紹的不多,曹參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自古有蕭規曹隨之說,蕭何製訂了規章,曹參做了丞相,曹參,蕭何,樊噲是最早追隨劉邦打天下的一批武將,。
為什麼古代人都喜歡講,我是誰誰的後人?
第一點:名門之後,家族榮耀。
第二點:門第之分,交友也看出身。
第三點:封建思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
跟我們現在上流社會交友差不多,僻如你參加某個酒會,聚會,相互介紹一番後,酒過三巡,大家就開始各自吹牛了,我認識你們局長,我認識你們經理,還一起吃過飯,另外一個人一聽,這麼力害,趕緊的要個電話,這樣就有利益關係,很容易結成朋友和利益同盟。
現在社會為什麼不說,我祖先是誰,曾經做過什麼大官,說出來給人笑話,隻會說我老爸是誰,有幾個公司,有多少財產和某某大官是朋友,這樣一講會有很多人討好巴結,眾星捧月,這就是現實社會。
古時候也是有圈子,讀書這個職業是壟斷行業,普通百姓是沒有書讀的,目不識丁,世家門閥,豪門旺族家裏才有藏書,像論語,春秋,手抄筆記,市麵上是買不到的,更別說什麼名士手記了。
古人為什麼不講,我認識某些人,而是講我師從哪個名士,我祖先是誰?
古人認為你認識哪些人沒有用,關鍵還是要看你自己有沒有學問,而師從名士則不同了,那你可能是學腹五車的學士,名士一般不會亂收學生,門檻是很高的,報祖先名諱,一般是有了成就的人認祖,才敢報自己祖宗名諱。
一個賣草鞋的說自己的皇親國戚,會被很多人笑話的,同樣當小太監的曹騰說自己是曹參的後人也會引人同僚的譏笑,如果曹騰當了大太監再說自己是曹參的後人,大家就會奉承他,沒有給祖宗丟臉。
封建時期最重要的一點特性就是以家族利益為先的一個利益團體。
曹騰是不是曹參的後人,我猜測可能是一係旁支,就像我們現在一個村裏有幾十戶都是姓曹的。
古時入宮做太監有兩種可能,一是家族需要,二是太窮了,我認為前者居多,一個沒落的權貴,不缺文化底蘊,缺的是上位的機會。
曹騰並非因為窮才入宮做太監,一旦受寵飛黃騰達,便變得貪婪無度,自大無知,曹騰的名聲是非常好的,常為朝廷推能舉賢。
曹騰與曹嵩的關係是養父,養子關係,曹嵩是過繼的。
第一種可能曹騰是曹嵩的族叔,小的時候就過繼給大太監曹騰做養子。
第二種可能曹騰的父親的老婆是夏侯氏,過繼了娘家的一個外甥,本是夏侯氏改姓曹,也就是說曹嵩是夏侯惇,夏侯淵的族叔,也就是說曹嵩本名應該是夏侯嵩。
第三種可能曹嵩是曹騰在路邊撿來的,是個要飯,曹騰看他可憐,收養了他,取名曹嵩。
哪種是真實的曆史,第一種曆史無記載。
第一種說法是後人dna驗證的,曹嵩,曹操不是曹參的後人,可能是一普通人家的後人,曹騰是不是曹參的後人,無從考證。
第二種裴鬆之有作注過,可信度比較高,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夏侯家族的一份子,第三種是袁紹的謀士陳琳講的,陳琳可能是聽袁紹講的,袁紹和曹操是發小,袁紹可能是聽曹操講過自己的身世,所以在罵曹操的時候連他祖宗八代都罵進去了,士人講氣節,他罵人不可能無中生有,所以第三種可信度最高,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大太監曹騰路邊隨便撿的一個小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