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有可能是真相,那綜合來講,恒帝年間鬧旱災兵亂,很多百姓沒有飯吃,沿路乞討,一天大太監曹騰外出,看到一個父親帶著一個小孩子沿街乞討,這個小孩子看到一群穿著華麗的衣服的人從身邊走過,餓極的小乞丐突突然跑了過去,抱住了曹騰的大腿,喊道:“我餓,給點吃的。”
曹騰本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見一個小乞丐,抱著腿討食,身邊的小太監拚命的拽他,曹騰於心不忍,發起了善心。
曹騰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家住何方?”
這個小乞丐答:“我叫二狗子,家鄉是琅琊郡,因為天災沒有飯吃,一路討食來到京城。”
曹騰見他對答如流,長的又清秀,心生憐憫。
曹騰講道:“即然你與我有緣,收你做義子如何?”
小乞丐說:“那樣我就有飯吃了嗎?”
曹騰嗯了一聲,小乞丐的父親趕緊跑了過來,跪拜曹騰。
就這樣某某就成了曹騰的養子,改名曹嵩,夏侯氏可能是曹騰的關係,不是曹嵩的關係,夏侯氏自稱名將夏侯嬰的後代,這個也是無從考證的。
曹騰為什麼將曹操父親名字改為曹嵩,第一點:養子跟自己姓曹無可厚非,其二:名字可能是來自於益州刺史種嵩,可能曹騰寄厚望於這個養子,希望他有一天能做到一省大員的職務,希望自己的養子曹嵩有益州刺史種嵩的那種正直,清廉的作風。
曹騰為什麼隨便在路邊撿了一個小乞丐就認作養子,為什麼不過繼自己族中侄子或娘家外甥做養子?
這裏要解釋一下,當時做宦官是一份高危職業,撈錢可以,光大門楣,讓家族裏的兄弟,子侄流放做外官也可以,但來京城做官很容易被朝臣拿住把柄,禍及曹氏一族。
為什麼這麼講?
第一點高危職業:宦官是皇帝身邊近侍,皇帝犯了個什麼錯誤,偷懶不上朝,不務正業,花天酒地,臣子們能拿皇帝怎麼辦?不可能去罵皇帝昏庸無能,隻能指責皇帝身邊的太監叫唆皇帝,教壞了皇帝,國家發生叛亂時,朝臣罷工,皇帝就得妥脅,怎麼妥脅?殺幾個大太監以息眾怒。
第二點家族存亡:即然做大太監是份高危職業,當然要給自己買份保險,自己哪天西去了,家族裏就沒有頂梁柱了,這時候就需要考慮提前陪養一二個士大夫或者將領,讓他做官,做朝廷大員,延續家族的興旺,朝中有人,族人好做官,家族興旺。
第三點利益同謀:曹騰身在內宮,在皇帝皇後身邊做近侍,再陪養一個人在京城做個部長,曹騰族人在地方做官,這叫三利格局,即保險又可以相互照應。
綜合幾點,得出一個結論,曹騰隨便在大街上撿了一個小乞丐收為養子,陪養他成為朝廷大員,為自己留一條後路,為家族的興旺延續下去,同時享受家庭的溫暖。
這件事情可能很多人知道,袁紹是知道的,袁紹為什麼知道,可能是袁隗跟袁紹有講過,也有可能是小時候曹操和袁紹一起玩耍的時候,曹操說給袁紹聽的。
袁紹將這些事情告訴了陳琳,我們看三國演義的時候,袁紹叫河北名士陳琳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當時正頭痛,接到袁紹的書信,看完後驚出一身冷汗,頭也不痛了。
曹騰服侍過四任皇帝,四朝元老,資曆高,忠誠,舉薦過很多名臣,如張溫,張奐,邊韶,延固等等。
恒帝在位時期,曹嵩成年後就出來做官,最開始做郎(議郎),做廷(廷尉),做令(縣令),一路高升,通過曹騰的關係做到了司隸校尉,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京城市長。
(就像我們現在大官的兒子,出來就先做個秘書,再後來調任局長,再後來做縣長,市長,有政績有背景就升的很快。)
曹騰升任司隸校尉沒幾年,曹操就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