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想公子翬勇猛非常,奮勇當先,隻一陣,將宋兵殺的丟盔卸甲,紛紛逃命。跑的慢的,被俘虜了二百五十多人。公子翬一看初戰大勝,心中高興。馬上命人寫了捷報,派遣親信飛速送報鄭伯。
鄭伯接到捷報心中高興,和夷仲年一起各自率領著部隊來到老桃。待兩路人馬來到老桃,公子翬早就擺好了儀仗在此迎接。鄭莊公進入營寨,公子翬獻上俘虜。鄭莊公一看,這是相當的解氣,對公子翬更是讚不絕口,忙命人在功勞簿上記上公子翬攻陷老桃第一功,同時宰牛殺羊犒賞眾軍士。
大軍休息了三天,然後分兵進攻宋國。鄭莊公令潁考叔和公子翬領兵攻打郜(音告)城,公子呂領兵接應;令公孫閼和夷仲年攻打防城,高渠彌領兵接應;自己將大營定在老桃,專門等著他們打勝仗的喜報,為其接風洗塵。郜城在今天疊山東成武縣,乃是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子的封地,春秋時為宋所滅,子孫遂以郜為姓;防城也在山東成武縣城東白浮圖鄉防城村。這鄭莊公實在是太壞了。他招呼人打仗,光是攛掇別人往前衝,自己卻躲在後麵耍嘴。
宋殤公聞報,得知三國聯軍已經攻入境內,嚇得麵如土色,趕緊召來大司馬孔父嘉詢問道:“齊、魯、鄭三國合兵來伐,卿有何良策?”
孔父嘉說道:“臣已令人入周打探,周王並無此令。鄭伯假傳王命,齊、魯皆入其彀中矣。然此時三國合兵來戰,實是非同小可,勢不可擋。為今之計,隻有一策,可令鄭國不戰而退。”
宋殤公忙問道:“鄭伯此時占了優勢,焉肯退也?”
孔父嘉說道:“鄭莊公假托周天子之命,曾傳檄各路諸侯,欲合兵來伐。但隻有齊、魯二國同鄭合謀。想當初,主公率兵伐鄭之時,蔡、陳、魯、衛皆曾想從相從。魯公子翬貪受賄賂,陳侯方與鄭國講和,此皆為鄭國一黨。隻有蔡、衛兩國不至。鄭莊公親自領兵前來,臣料其國中精銳皆在此矣,國中必然空虛。主公可多備金帛寶器,遣使入衛,請衛侯約會蔡國,準備精兵,偷襲鄭國。鄭莊公若聞國中有失,必然領兵去救。鄭兵若退,齊、魯焉能久留也?”很明顯,這就是圍魏救趙之計的前身呀。
宋殤公聽了孔父嘉之言,心中總算見到了一絲光明和希望,忙說道:“卿計甚善,非卿辛苦一遭,恐衛侯不肯出兵。”
孔父嘉說道:“主公盡管放心,此事交給為臣便是。”
宋殤公名人挑選精兵二百乘,約一萬五千餘人,命孔父嘉為大將,攜帶黃金、白璧、彩緞等物,連夜驅至衛國。到了衛國,見到衛宣公,孔父嘉呈上禮物,請衛國出兵,一起攻打鄭國。衛宣公欣然接受了禮物,當即遣右宰醜領兵,和孔父嘉一起從小道直接去了滎陽。
世子忽聽到探報,心中大驚,趕緊召祭足商議對策,同時傳令兵將守城。
這時候,宋、衛之兵已經到了城外,在城外大肆的掠奪了一番,擄去人畜輜重無數。右宰醜見勝的容易,借著這股銳氣,便要一鼓作氣,攻克城池。
孔父嘉說道:“吾等隻因偷襲,出其不意,方有此勝。若是攻城,急切間不能克,鄭莊公必回師來救,如此則腹背受敵,非取勝之道也。不如且從戴國借路,回衛國才是。”右宰醜聽了孔父嘉之言,亦以為然,心中難免想到:既然你宋國都要撤退,我衛國也沒必要和鄭國死磕。於是,遣人去戴國商議借路事宜。
戴國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與蘭考縣一帶,有記載言其姬姓,亦有史料言其子姓,與宋國一樣,也是殷商後裔,開國君主戴平公乃宋公微子啟堂兄,亦公爵爵位。然戴國爵位雖高,卻是國弱地小人少。戴公聞宋、衛兩國前來借路,心中身懷疑慮,嚇得不輕,趕緊傳令將士,緊守城門。
孔父嘉聞戴公不肯借路,頓時怒氣衝天,吼道:“區區戴國,也敢攔吾宋國大軍也?”當即率領大軍,在戴國城外十裏安營下寨,和右宰醜分作前後二軍,準備攻城。
戴國也確實挺硬氣,不論孔父嘉如何恐嚇,就是不降。幾次交兵,互有勝負。孔父嘉見戴國這塊而骨頭如此難啃,乃遣使者去蔡國請救兵。
就在這時後,潁考叔已經打破了郜城,公孫閼等人也打破了防城,各自派遣使者去老挑向鄭莊公報喜。鄭莊公屢接捷報,心中暗爽不已。有道是樂極生悲,就在鄭莊公暗爽的時候,世子忽的求救信也已來到。
不知道鄭莊公如何處理此事呢?請繼續關注《小品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