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四品 雞毛令箭(1 / 2)

上回書說道,鄭莊公聽罷祭足之語,感慨萬千,拍著祭足的肩膀說道:“卿聰慧甚矣!寡人聽子!”祭足三言兩語,便為伐宋報仇找了這麼一個天大的借口。

再說周桓王,實在有點兒太小氣了,不分輕重。自己啥身份、啥情況還不知道嗎?都多長時間沒人給你送禮拜年了?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還不客氣點,連頓飯都不管,還老用語言刺激人家。臨走,一點補助也不給,路費也不發,給點米,打發要飯的呢?以後誰還好意思來?

且說鄭莊公出了周王境界,將彩繒分別裝到十輛糧車上。一路上開始四處詐傳周王之命,宣揚宋殤公不來進貢行禮的罪名。隻要是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再見到滿滿十大車的彩繒,還有車上的彤弓弧矢,皆信以為真。

這些話很快的就傳到了宋國殤公的耳朵。宋殤公心裏很是驚訝,同時也有點兒害怕。一來自己確實好久沒去朝周了,名義上說不過去;二來鄭國現如今拳頭相當的硬,對外關係也不錯,和齊國、魯國走的很近。如果幾路諸侯真的聯合來攻,自己根本抵擋不住!趕緊派遣使者秘密的去衛國求助於衛宣公。

衛國前段時間聯合宋、魯、陳、蔡四國伐鄭,和宋國本來就有點兒交情。衛宣公一看是這麼個事兒,趕緊前竄後跳的忙活,約上齊僖公,想給宋國和鄭國做和事兒佬。約定了具體日期,在瓦屋這麼個地方見麵。打算見麵以後喝點血酒,發個誓言啥的,既歃血為盟,將原來的恩怨一筆勾銷,和好如初。瓦屋就在今天的河南駐馬店市附近。

這個想法本身是很好的。宋殤公呢,心裏還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又給衛宣公偷著送了很多的錢。這次的事兒總歸是衛宣公在幫忙牽線,提前送點禮,也好讓他更加賣力一些。

一切準備就緒,宋殤公約上衛宣公,先在犬邱(今陝西鹹陽市興平市地區)見上一麵,商量商量咋對付鄭國這件事兒。倆人都商量好了,瓦屋之約的日子也快到了。宋殤公和衛宣公又一起來到瓦屋。

眨眼間,約會的日子便到了。齊僖公準時來到。三國諸侯來到後卻發現,主角鄭莊公沒來。

齊侯搖搖頭說道:“鄭伯不來,此亦無法矣!”當即就打算駕車回家。

宋殤公一看,齊侯若歸,此會廢矣!趕緊上前說道:“君侯若歸,寡人無顏也。”死活拽著齊侯不讓走。

齊僖公一看沒辦法,那就留下唄。人雖然留下了,但是就是多了個看熱鬧的。倒是衛國和宋國經過這幾次的交往,交情更加的深厚了。拉完交情,套完了近乎,三位國君各自回國。

不說宋、衛、齊三國約會。且說自從跟鄭莊公前來朝賀,被周桓王用十車糧食給打發走以後,周桓王一心想要罷免鄭莊公卿士的職稱,讓虢公忌父代替。周公黑肩大驚,又來力勸一回。周桓王是死心塌地不稀罕鄭莊公,最終還是讓虢公忌父做了右卿士,將國政都交給他打理。鄭莊公呢,做了左卿士,隻是個虛名而已,基本上就給停薪留職了。

消息傳到鄭國,鄭莊公聽了,根本沒當回事兒,微微一笑說道:“吾便知道,周王不能奈何吾卿士之爵也。”

不一日,鄭莊公接到了齊、衛、宋三國會盟的消息。鄭莊公問祭足道:“此三國會盟,是何心意?”

祭足分析道:“齊、宋原本無甚交情。此次會盟,衛侯所倡罷了。齊侯雖然與會,隻觀望而。主公可宣布王命,約會魯侯、齊侯合兵伐宋。齊魯比鄰,且為婚姻之國,魯兵若至,齊兵必從。蔡、衛、郕(音成)、許諸國,亦須征召,如此方顯眾討之意。誰若不來,伐宋後,移兵討之。”

鄭莊公現在對祭足那是言聽計從,當下遣使者先到魯國,將奉王命合兵伐宋之意說明,又許諾道:得勝後,所得土地城池,皆歸魯。魯國的公子翬這個人大家都知道,貪婪專橫,兵權在手,根本瞧不起魯侯。因此,得到消息後,隻跟魯侯說了一聲,請魯侯約上齊侯,同鄭兵在中邱聚齊,自己則率兵車二百乘美滋滋的先行。齊僖公得到魯侯消息,乃遣自己的弟弟夷仲年,率兵車三百乘與會。齊侯本來就和鄭莊公有交情,多派點軍隊也正常。衛國本就和鄭國有過節,和宋國有交情,不可能參與討伐宋國的行動。其他諸侯國則沒敢前來,畢竟宋國的實力在那裏放著呢。就算眼下勝了,以後萬一宋國報複,自己根本承受不住人家的怒火呀。

鄭莊公是這次事件的發起人,親自率領著公子呂、高渠彌、潁考叔、公孫閼等一班將士,自將中軍,建一麵大旗,名曰大纛(音道),上邊寫著“奉天討罪”四個大字,用大車拉著;將彤弓、弧矢懸掛在車上,稱之為卿士討罪。夷仲年率領著左軍,公子翬率領著右軍,耀武揚威的直奔宋國而來。

公子翬一想到要去打架,還是好幾個欺負一個,頓時感覺到動力無窮,離的又近,走的又比較快,就先到了老桃這個地方,也就是今天山東濟寧市任城區房葛鋪。老桃守軍將領一看,這不是來找茬了嗎?想我堂堂大宋國,豈能怕了你?幹脆領兵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