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神情黯然。一首民間曠夫的哀怨之作,送進宮中,被閹割了,變成了後妃之德的讚歌。漢代儒家學者認為《關雎》是讚美“後妃之德”,根源原來在這裏。荒唐呀,實在荒唐!
“愛妃以為如何?”幽王問。
“陛下英明!”褒姒麵無表情,冷冷地說。
褒姒現在清醒地意識到,無論幽王多麼寵她,幽王與她都隻能是君臣關係,不可能是愛人關係。盡管幽王這個小屁孩思維混沌、任性荒唐,但她卻不敢不順從他,否則不僅會失寵,甚至還有可能丟掉性命。如果此時自己表示反對,幽王很可能將她打入冷宮……
君王與後妃之間原本就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愛情。前些時候,自己還以為幽王的愛是真正的愛,真誠的愛……幼稚!看來自己以後實在沒必要考慮什麼天長地久,也沒必要顧慮他的江山社稷……
忽然,守門太監進來稟報,說褒洪德求見。
幽王讓眾人退下,讓褒姒也暫且回避。自己獨自召見褒洪德。
褒洪德進來,見禮之後,說道:“陛下,臣已經將事情查明,特來稟報。”
“果是何人?”幽王問。
“那人不是別人,正是娘娘的養父姒大。”
“娘娘的養父姒大?這怎麼可能!”
“有目擊證人張一望,他親眼所見。”
“張一望現在何處?”
“在宮外等候。”
“傳他進來。”
門口有太監傳旨,叫張一望入宮覲見。
張一望進來,叩頭行禮,說道:“小人張一望叩見大王。”
“張一望,姒大與褒姒娘娘的不正當關係,你可是親眼所見?”幽王問。
“是小人親眼所見。去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張一望將那晚的所見所聞又敘述了一遍。幽王聽後,皺起眉頭,說道:“此事尚有何人知曉?”
“隻有三人,”張一望說,“小人,褒公子和阿桑。”
“阿桑是何人?”幽王問。
“阿桑是娘娘的救命恩人,”張一望說,“當年娘娘尚在繈褓之中時,被棄清水河邊,是阿桑把她救起。因為沒有乳汁,無法撫養,便送與姒大夫妻。”
幽王轉向褒洪德,問道:“褒洪德,你將褒姒送入宮中時,可沒有說這些。”
褒洪德慌忙叩頭謝罪,說道:“臣那時並不知道這些,隻知道娘娘是姒大的養女。至於姒大如何收養,阿桑如何救了娘娘,臣一概不知。並非有意隱瞞,請大王贖罪。”
“恕你無罪。”幽王說,“阿桑現在在何處?”
“已隨臣入宮,正在門外等候。”褒洪德說。
“好。傳他進來。”
阿桑進來,見禮已畢,問道:“不知大王可否容草民見娘娘一麵?”
“你是娘娘的救命恩人,理當相見。隻是今日已晚,明日再相見如何?”
“聽憑陛下安排。謝陛下!”
“你當年是如何撿到娘娘的?”
阿桑便把十四年前的情景講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