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封皮雖然是黑色的,打開來,扉頁上映入眼簾的字跡卻都是紅色的,除了寫有“獎給龔合國同誌”,落款“××部隊軍務股”之外,翻過去,有幾頁都是用紅鋼筆水抄錄的毛主席或其他偉人的語錄,例如:“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餘地”……接下去,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則是龔合國用碳水筆和仿隸書體工整地抄錄下來的《三十六計》,嗣後,便是他在各個不同的人生階段記下的一些比較特別的“人生感悟”和心得,有些段落或章節還用紅筆加了著重號,畫了紅線或紅圈圈……我便隨著意興所至,信手翻閱下去:
為了自己平安,你也得盡量讓別人平安,這就叫“妥協”,“退一步海闊天空”。
今天去廟裏燒香,聽住持老和尚說: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用以方便說法,接引眾生。忽然想到,佛其實也就是有史以來最高級的電視機,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個“頻道”。想想真是了不起,八萬四千“頻道”呀,每一個“頻道”裏的眾生,佛都能和他們搭得上話……現在的人可就差遠了。我不指望能有八萬四千法門,能有八十四個“頻道”和人溝通,就謝天謝地,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外國人不懂得中國人的“頻道”,是無法取得積極的外交成果的。中國人如果不懂得外國人的“頻道”,也一定會對形勢發生誤判。東方和西方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頻道”。問題在於其中任何一個如果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話,事情就難辦了。就像男女談戀愛,有時說“不”其實就是“是”,但有時說“不”其實是“呸”,大意不得。
現在的社會,說假話、空話和套話也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頻道”和“頻率”,所以,不但要學會說,更要善於說。要把說假話、空話和套話當成一個習慣,說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
永遠不要一個人麵對一群人,而要想法利用一群人去麵對一個人。
“瞞天過海”、“韜光養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聲東擊西”、“偷梁換柱”、“釜底抽薪”、“過河拆橋”、“李代桃僵”等等,這些都是古代最典型的成功戰例,是中國“陰謀文化”(說得好聽些是“兵道”或“軍事藝術”)的精粹。魯迅最反對“瞞和騙”,是因為他對曆史和人性實在看得還不夠透徹。幾千年中國文化的熏陶就是要為尊者隱,就是好“麵子”,就是喜歡在肚皮裏用功夫,這就必須“瞞和騙”。它已經作為天地之精華,民族生存之基因,沉澱在我們的國民性中。有時想想,在官場上,在人生的戰場上,要對付來自各方麵的挑戰,這種文化其實是不應該批判,而應該好好發揚光大的。
現在人一提到中國傳統文化,就以為隻有“儒、道、佛”。其實這是一種錯覺。中國真正幾千年綿延不斷,從來沒有被打倒,從來也沒有受到過批判,並一直在發揚、光大,同時又最受當今官場、商場,以及世俗社會普遍歡迎的文化,其實還是“兵家”的文化,或者說是“陰謀家”的文化。前些日子,我接待過一個搞教育的美國人,問起他知不知道孔子和老子,他說知道。又問他知不知道“三綱五常”和“以柔克剛”,他卻一頭霧水,一問三不知。後來問他有沒有讀過《孫子兵法》,他卻豎起大拇指:“呀,孫子,了不起,太棒了!他很會打仗,有很多計謀……”由此可見,我們真正能夠貢獻給世界的文化可能還是我們的“陰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