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747”、“767”遠遠大於7億7
威爾森,蜚聲全球的波音飛機公司董事長。威爾森依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畢業後,於1947年到波音公司工作,曾任該公司轟炸設計師、洲際導彈設計小組組長,1977年任波音公司董事長。威爾森每次都是危難之際受命,但每次都使公司從困境中走出並一天天壯大。這一切得力於威爾森著名的五大戰略:
①“外科手術”促騰飛
60年代末,波音公司陷入空前的困境:機構臃腫,僅總部機構就有2000人之巨,分工過細,官僚習氣嚴重,凡事互相扯皮,機構運動遲滯,效率極低,公司訂單紛紛取消,存貨堆積如山。
威爾森麵對這個亂攤子並非束手無策。他經過周密調查後,找到了金鑰匙:裁撤冗員,精兵簡政。
老虎動刀,險象環生,但威爾森無所畏懼,力斧“猛虎”。
首先,威爾森從總公司辦事機構中抽調出1800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充實生產第一線。
第二步,放權。威爾森把總公司壟斷許多權力一級下放,直到基層,並把權責與各級主管負責人的經濟利益密切結合起來。
第三步,總公司下屬各級單位減員,僅西雅圖地區,10.5萬雇員就裁減了3.8萬,然後將各級權力相應下放。
效果立竿見彤:勞動效率迅速提高,60年代波音公司每月生產七架747型飛機需要2.5萬名雇員,而改革後隻須1.1萬名雇員。
威爾森這一“外科手術”雖然很痛苦,但是卻因此使公司輕裝上陣,開始了新的飛躍。
②科技開路。
1954年7月15日,波音公司第一架,也是全美的第一架噴氣式客機飛上了藍天。而此時,其他公司的噴氣式飛機或許在裝配,或許還在試驗,甚至還停留在設計階段。波音公司在這一領域遙遙領先。
這架飛機從美國聯邦航空總署領到的合格證書的號碼是70700,而“7”是美國最幸運的數字,因此,這架飛機便定名為707。“波音707”誕生了。此後,訂單如雪片飛來。
威爾森從這次成功中深刻總結出經驗,認為:隻有科研先行,更新產品才能提高競爭力,走在同行業的前列。
威爾森為發展科技,不惜血本。
1969年以來,波音公司投入69億美元進行科研。在西雅圖,萬餘名科技工作者在公司的科技大樓裏,每天工作到深夜。在科技工作者艱辛創造下,許多新機型被研究出來,波音“707”家族成員不斷增加。
70年代,石油危機又給波音公司帶來了難題:油價急劇上漲,成本不斷上升,收益銳減。
怎麼辦?
威爾森還是堅守一個信念:科技脫困,科技強業。
威爾森為此不惜投入30億美元的巨資,集中全公司所有的技術力量晝夜奮戰,經過十個寒暑的拚搏,終於研製出現代民航史上最經濟、最省油、最安全、最易於鴛駛的新機型:波音757、767。這兩機型一麵世,立即受到全世界各國航空公司的注目、歡迎。
威爾森的科技先行的戰略再次為公司獲得巨額利潤,又一次衝到了同行的前列。
③一流質量“保駕”
威爾森有句名言:質量是飛機的生命,質量不合格就等於自取滅亡。
威爾森認為,從長遠看,無論哪個,唯一經久不衰的價值標準是質量本身。因此,威爾森要求全公司人人必須牢記質最第一。每個工廠、部門都要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製度,切實保證每個部件、零件甚至每個螺絲釘都是一流的質量。
威爾森在質量上的另一個作法是公司集中技術力量生產飛機的關鍵部位和關鍵零件,而其他大部分約60%的零部件則從質高價廉的其他廠家定購。威爾森這樣做的理由是:如果什麼零部件都由自己生產,並不一定都能保證達到100%的高質量,那樣會使公司的技術力量分散,製造成本也不可能降低。但公司必須有一整套驗收製度來把住質量關。
1984年4月,一架載有87名乘客的波音727型客機在密州上空飛行時,機身突然搖晃,隨即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從3.9萬英尺高度俯吖到4928英尺的高度,但最後竟然安全著陸,飛機完好無損。真是奇跡!這件事證明波音飛機確有一流的質量,經得住一流質量的考核。
“波音”這次“奇跡”為它引來了大批訂貨合同,就連美國空軍部部長都把40億美元的巡航導彈的合同交給了波音,這位部長說:“波音的質量最讓人放心。”
④奇特推銷製勝
一次,新加坡航空公司宣布購買一批新型飛機,許多廠家紛至踏來搶這筆生意。
威爾森也來爭取這樁大生意。他一方麵把飛機價格降低到接近成本的邊緣,以吸引對方,宣布波音公司出售新飛機時包收舊飛機,促使新加坡下定決心,新加坡最終購買了兩架波音新型飛機。
1984年,波音公司與西歐“空中客車”為爭奪非洲的訂單,競爭更為激烈。
“波音”和“空中客車”都以最新型、最省油的飛機投入了競爭。威爾森針對“空中客車”的弱點,規定了簡便靈活的付款條件,但“空中客車”僅貨款就需經四個國批準,手續繁,時間長。
非洲買主兩相比較,最後選擇了波音公司。
威爾森又取得勝利。
對於威爾森奇特的推銷,美國航空公司負責業務的高級副總經理唐納德·勞埃德讚道:“波音獨特的推銷方法,傑出的推銷力量,使得買主覺得波音能充分理解自己的需要,結果人們對波音形成了強烈的信心,認為波音公司說的話一定兌現,且對主顧一視同仁。”
⑤跟蹤追擊“客回頭”
“波音”售後,威爾森便頻頻跟蹤,盡以優質的售後服務爭取更多的新老客戶。隻要波音的產品發生問題,威爾森的下屬可迅速從西雅圖趕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
這天,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急需特殊的降落裝置,以便飛機能安全地降落在泥濘的臨時跑道上,威爾森毫不遲疑立即派人送去。
一年冬天,加拿大航空公司一架飛機的排氣管因結冰阻塞,發生了故障。威爾森的工程師立即趕到溫哥華,晝夜加班搶修,減少了航班誤點時間。
一次,倫敦郊外孟特威克機場上,喀旦多尼業公司租用的一架波音707貨機的機件部分配線突然短路而著火,必須盡快換線才能起飛。波音公司維修小組便從西雅圖將零件送到了倫敦。
威爾森的售後“跟蹤追擊”的良好服務戰略,促使波音公司銷路迅速擴大。
1978年12月,意大利航空公司一架PC-9型客機在地中海墜毀,他們要一架替代飛機。意航總經理打電話給威爾森,請求迅速送來一架波音“727”,威爾森想方設法在一個月裏就給意大利送去了飛機。意大利航空公司十分惑激威爾森,意航為報償威爾森決定取消原定購道格拉斯飛機的計劃,改為訂購七架波音747客機,這筆生意高達5.75億美元。
威爾森的五大戰略體係,每次都取得極圓滿的成功,波音公司因此成為美國29家特大企業之一,其營業額一躍全美企業的第19位。
從鍍金的東西身上剝下金子
戴維·薩諾夫,1891年出生於俄國,1900年隨父母移居美國。1906年,戴維的父親去世,15歲的戴維隻得輟學自己找工作,他來到馬科尼公司。28歲那年,戴維成了美國無線電有限公司的總經理。1930年,戴維成為美國無線電公司的首腦,不久,戴維將上百萬美元的資金投入到電視試製生產中,1946年戴維的公司製造了1萬台電視機,至1954年,其電視機產量達100萬台。1953年戴維成為美國名列前茅的實業家而受到擁戴。1966年,戴維將其公司交給了他兒子。
戴維從一位勤雜員經過幾十年的拚搏成了美國有名的百萬富翁。戴維的成功歸功於其非凡的才華和獨特的經營戰略。
①濫賣求金
戴維為了企業的利潤,拚命地出售任何可賣的東西,隻要價格合理,為了利潤,戴維大肆出售技術許可證,甚至幫助日本打入美國市場。戴維因此獲得日本授予的三級太陽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