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國政府公布了一項新決定,導致穀物開放。哈默又麵臨一場災難:其酒廠的退貨單雪片似的飛來。

哈默沒有驚慌失措,他詳細分析了二戰的形勢,得到了一個重要結論:戰爭不可能馬上結束,即便戰爭結束,美國經濟亦不能迅速複蘇,他預計穀物開放期不會很長。哈默堅持繼續生產土豆酒精。

“穀物開放期”隻持續一個月就告終,哈默果然料中了。他的土豆酒精再次暢銷,其“金幣”混合酒較以前任何時候都受消費者歡迎。哈默得了巨大成功。

⑤傾囊買“種牛”。

一段時期,哈默集中資金,精心從事養牛業。

他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買回了一頭“埃克裏王子的公牛”,這頭公牛在鬥牛賽中多資贏得冠軍,它被譽為本世紀早佳種牛。這頭牛所配的種,每仔價值5000美元。哈默購下這頭八歲的公牛盡管有些毛病,但他仍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財源。

經過精心喂養,三年中,共繁殖了1000頭小良種,哈默獲利200多萬羹元,其後代接連有六個奪得了世界冠軍。

小蝦吞下大“金”魚

詹姆斯·林,1920年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是一位石油工人,詹姆斯·林幼年喪母由其姑媽撫養長大。十四歲的詹姆斯中學未畢業便開始了流浪生活,19歲結束流浪生活定居德州並住一家電機工廠找到一份差事。1946年詹姆斯退伍回家準備大幹一場,但手中隻有3千美元,他用這點血汗錢開辦了一家小電機工程行。由於他頭腦敏捷、經營有方,1955年其營業額超過100萬美元。60年代,詹姆斯成了紐約LTV公司業務經理和最大股東。60年代後期,他的財富已足夠供他到任何他樂意的去處安享晚年,但這位身高2米的商業巨子年過半百後仍精力充沛,永不停歇地奮鬥著。

詹姆斯·林從5千美元起家,在華爾街衝殺幾十年,練就了一身過硬經營本領,也使自己躋身於百萬富翁的行列。這位著名的企業家、金融巨頭與大名鼎鼎的鋼鐵大王卡耐基等人一起被人稱道為英雄式人物。

①攻人不備,獨辟時路

50年代後期林氏瞄準股份製公司,他向證券公司申請並成立股份製公司,不久他又獲準了20萬股普通股的發行權。

那時,金融商們都瞧不起林氏,聞之林氏要發行股票都等著看笑話。誰會把賭注壓在一個小商人身上,金融商們斷定林氏無法發行股票,林氏必敗。

詹姆斯·林這時不是按照金融商的一貫做法行事,而是找朋友做口頭宣傳。證券商們懂了。

林氏這樣做是做了充分比較後決定的。證券商們打電話、上門推銷費力且收效慢。林氏終於想到了證券商想也不敢想的方便有效、費用低廉的推銷方法。

一次工業品博覽會上,林氏和其朋友意外地出現,並向來賓散發公司將發行股票的傳單。此舉十分成功,很短的時間他的股票就銷售一空。這件事令保守的證券商們大吃一驚。林氏因此而獲得了大量資金,而且為其公司和他本人建立全新的高水平的市場信譽。

發行股票後,林氏又創立了新的股份公司,並擁40萬股,按上市股值計算,他已擁有100萬美元之多。

林氏沒有見好就收,而是躊躇滿誌地計劃建立一個企業王國。

初戰告捷,林氏又出人意外,獨辟蹊徑,在短短幾年裏一舉買下了三家公司,1960年林氏公司資產總額選千萬美元。林氏企業從一個中小公司脫穎而成為大公司。連續三次大膽購買使林氏企業王國初具雛形。詹姆斯·林因此成了50年代後期的商業界風雲人物。

60年代,林氏在一次股票交易中獲得迪姆柯電子與火箭公司的產權_,林氏又一次更名,成立了林——迪姆柯電子公司。之後他又買下了千斯——伏特股份有限公司。此時,林氏公司已躋身於全美15家最大上市公司之列。

林氏買下伏特公司並沒有簡單地憑經驗把其財產歸於林氏門下,林氏按照業務範圍,把LTV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LTV航空公司、LTV電氣公司和LTV林——阿提克電子公司。每一公司都自己發行股票,除LTV母公司掌握大部外,其餘都在證券市場上公開發行。

股票上市後,投資者比肩接踵而來,踴躍搶購,三家公司股價飛漲。擁有3/4以上股權的LTV母公司財產急速上千,而且連其三身的股票也隨之上漲。

林氏乘人不備,獨辟蹊徑再次取得輝煌戰果。

②巧施妙計,以小搏大。

林氏吞並威爾遜公司的壯舉真是個奇跡。

威爾遜是美國有名的老牌企業,它是靠吞並其他公司發展起來,這家公司年營業額10億美元,是LTV公司的2倍。林氏決定吞“威爾遜”。

林氏收購行動開始了。

第一步,他以LTV公司持有的股票作抵押,到華爾街銀行貸到8000萬美元。可是證券市場上低價的威爾遜股票量並不多,大部分都控製在公司的大股東手中。於是林氏開始第二步行動:上“威爾遜”股東家,以高價買了一部分股票。

不久,威爾遜的大部分股票落入詹姆斯手中,該公司無可奈何又極不情願地被林氏兼並了。

林氏雖然兼並了“威爾遜”,卻背了8000萬美元的債。兼並易,還債難!

詹姆期·林首先設法把大部債務轉到威爾遜公司的帳上,該公司仍是獨立存在,這樣威爾遜又成了債務人。但威爾遜畢竟歸於林氏帳下,債實際上是由林氏承擔。

林氏吞並“威爾遜”後,按照分散LTV公司的做法,把該公司分成三個獨立的股份公司,同時發行新股票,其中該公司分成三個獨立的股份公司,同時發行新股票,其中大部分成為LTV公司的資產,其餘的照例公開上市。

奇招複用,效應仍很奇特,單是發售股票所得的款項抵償購買“威爾遜”的債務還足足有餘。華爾街的大亨們被林氏的這一手法驚得瞠目結舌。

至此,詹姆斯·林巧施妙計,幾乎沒動用自己的一分錢便吞並了一家比自己大2倍的老牌企業。

③敢冒大逆圖大業。

世界金融大都市“華爾街”,早就有“冒險家樂園”之稱,這裏造就了一大批金融奇才和億萬富翁,這裏的金融巨頭牢牢地控製著全美乃至全世界金融業務。世界銀行信貸、股市行情都要受華爾街的影響。

一些需求大量資金的工廠主、商們無不視華爾街為“上帝”。一般的商人總是千方百計打通華爾街的各道關節,巴結華爾街要人,以求信貸資金或股票上市的機會。

可是,有人背道而馳,他不去華爾街低頭哈腰求助,而要負債華爾街的上市公司,盡管他碰得鼻青臉腫,但他還是獲全勝,讓華爾街的大佬們驚得喘不過氣。這個就是詹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