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一圈就賺一千萬
亞蒙·哈默美國石油巨人。1898年5月哈默出生於紐約一個不很富的俄國移民家。1917年,哈默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在求學期間,他成功地經營了聯合化學藥品公司。22歲,當哈默還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時,他就成了百萬富翁。1921年8月,年僅23歲的美國人哈默回美國經營釀酒和飼養業等連連告捷,1940年,他讚助羅斯福再度當選為總統。1956年退休在家的哈默東山再起,使西方石油公司躋身於美國12個最大公司的行列中,1957年,任西方石油公司的總經理。1985年,哈默作為美蘇會談的牽線人與蘇其書記戈爾巴喬夫會唔,並為俄國饑民送來了10萬美元的醫療物資。這時,哈默的石油公司年銷量達127.5億美元,他的石油公司在西方最大的工業公司中居第20位。
哈默,這位跨世紀、跨世界的巨人,其奇特的經營戰略戰術為世人所欽佩、仰慕。
①不縱逝任何一個機遇
商場上,機遇可以使人一夜之間變為富翁。商人們時刻都渴求機遇。哈默就是一位善抓住機遇的大師。
在莫斯科,一支小鉛筆把哈默帶進了一個一本萬利的賺錢行業。
一天,哈默打算結束在俄國的生意,他在莫斯科街上連走邊想,不知何故想買一隻鉛筆,他看看價目表,無意中發現這裏的鉛筆高達26美分,而美國每隻僅2-3美分。“真是一筆好生意,怎麼才發現?”哈默撓撓後腦勺道。
哈默趕緊去蘇聯對外貿易人民委員會辦公室詢問有關問題。原來蘇聯每個公民必須學會讀書、寫字,鉛筆需要量很大。哈默申請一張鉛筆生產許可證得到許可。
一切準備妥後,哈默打點行裝去德國紐倫堡鉛筆公司取經。在紐倫堡,哈默花高價“請”回了鉛筆技師,並帶回一些製造鉛筆的原料和機器設備。在紐倫堡,哈默用了一些商戰技巧才將鉛筆專家及設備、原材料帶回蘇聯。
哈默對鉛筆廠采取美式計件法進行生產、管理,工廠發展很快,第一年產值達255萬美元,到1926年,哈默鉛筆產量達1億支,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鉛筆大王之一。
偶然的一個機會,哈默抓住了。哈默搖身一變成為“鉛筆大王”。
鉛筆隻是哈默在蘇聯抓住的眾多機會中的一個。在弟弟的幫助下,哈默收集了大量藝術珍品。據估計,哈默在蘇聯的十年至少賺了1000萬美元。1930年,哈默回美國時已成為了靠千萬富翁。
一戰尾聲,一些藥廠錯誤地認為:軍方和政府取消合同,肯定會導致製藥業蕭條。可哈默獨具慧眼,預見到戰爭一旦結束,戰時藥品配給製會取消,民眾一定會掀起購藥熱潮。
正當一些製藥廠紛紛緊縮時,哈默卻狠勁地增加人員,擴大生產,甚至想方設法從法國進口藥材,實踐證明,哈默此舉又成功了,他的藥品生意越來越紅火。
哈墨不僅能抓住眼下的機遇,而且能從變幻莫測的商場風雲中找出蛛絲馬跡,大膽預測,決定自己生意的方向,把住未來的機遇。
②兩條腿奔馳,立體作戰
每當哈默陷入困境,末路將盡時,都是新技術給了他翅膀,使他一次次飛出了困境。
哈默深切體會到新技術的巨大威力。
二戰爆發時,哈默的釀酒廠很不緊氣,哈默想把最後的3000桶酒賣光了事。突然一天,一位不速之客來拜訪他,這是一位化學工程師。他告訴哈默一種新的配方可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他還告訴哈默,有一家酒廠因還不出貸款,政府接收這家酒廠,現在政府又急於脫手,最好用便宜的價格把酒廠買下。哈默很快接受了化學工程師的建議。
事隔不久,一種新的混合酒出廠了,這種酒較威士忌味道未變,但成本卻降低了,價格十分便宜,消費者排長龍購酒。依靠新技術行進,哈默的酒業一天比一天興隆。
廣告是哈默闖商海的另一條勁腿。
早在大學管理、改造製藥廠期間,哈默就顯露了宣傳、廣告方麵的天賦。那時,製藥商把未包裝的樣品發給附近的醫生,哈默發現收到藥樣的醫生把藥樣隨手一扔就了事。於是,哈默反其道而行,將新研製出的一批品種齊全療效明顯的藥品包成一大包,大得使任何一個都難以隨手扔掉,爾後將紐約大區分成一些小區,精心挑選20餘名工作人員扛著藥樣和早擬好的廣告材料去拜訪各小區的醫生。不久,大批訂單很快從各小區飛來。就這樣,製藥廠得到了飛速發展,一個十幾人的小廠猛增至擁有1500人的中型製藥廠。
30年代,哈默在威士忌的廣告大戰中更是驚心動魄。
那年月,一些老牌酒商決定低價傾銷混合威士忌把哈默轟出酒壇。哈默臨危不懼,一方麵采取薄利多銷的方法與競爭對手對抗,另一方麵著手廣告宣傳。
準備就緒後,哈默即將宣布他的酒每瓶隻有4.95美元,正在這時,他弟弟來電,告訴他現在市麵上有一種混合威士忌每瓶4.49美元,哈默立即電告部屬:更改所有廣告,新價應為4.45美元。
再也忍不住的總經理庫克首先反對。
哈默笑著對總經理說“生意經就在這裏,我們這樣做,酒客肯定不會買混合酒,而是花同樣的錢喝純正的威士忌。”
哈默又告大捷。2年後,哈默的丹特牌威士忌酒從地區掛的名牌貨一躍成為全美第一流的名酒。哈默年銷售達到了100萬箱,他成了美國第二大威士忌生產商。
③進軍海外。
哈默是一個世界性的企業家,他所經營的企業大多是跨國的。哈默於海外經營總是獲利甚巨。
眾所周知,1921年,哈默遠離國土去俄國經商,威震世界經濟界。哈默此舉使他由百萬富翁上千為千萬富翁。
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力開展海外經營活動。
60年代初、哈默相中利比亞這塊寶地,對之進行大量的投資,當時西方石油公司隻有4800萬美元的資產,但哈默卻投注了3億美元開發利比亞的油礦。自此,哈默從利比亞的石油獲得源源不斷的超額利潤。
70年代,哈默又在秘魯開發了6個油田,這在石油史上是罕見的。
據有關資料統計,西方石油公司收益的23.1%來自海外,利潤的36.7%來自海外企業。
哈默的海外戰略,多次使西方石油公司死裏逃生,並日益壯大。
④利用政策。
1931年哈默從俄國回到美國後,潛心研究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認為美國羅斯福“新政”肯定會成功。從這一前提出發,哈默推斷,一旦羅斯福得勢,禁酒令將公被廢,酒與酒桶的需求會急劇增加,而這時市場都沒有酒桶。
哈默胸有成竹開始辦酒桶加工廠。當哈默的酒桶滾滾而出時,正好趕上廢除禁酒令,啤酒、威士忌等酒需求量大增,一些新酒廠如雨後春筍,蜂擁而出。哈默的酒桶很快被人用高價是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