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氏公司開張前6年,他隻代理高爾夫球運動。麥氏沒有馬上涉足其他行業,他想:要擴大業務必須先把基礎打紮實,尤其要積累足夠的管理經驗。
麥氏在高爾夫球占據重要位置時,其企業組織健全,各部門職工很稱職,而且發展的方向也明確了,多元化經營已列上議事日程。
1968年,麥科馬克進入了網球圈,同年又進入了滑雪界。公司多元化經營業務穩步發展,麥氏適時地去培訓、聘用人才,他要求自己職員精益求精,向最優秀人物學經營管理之道。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水平。
80的代,麥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國際體育活動電視轉播代理人。這時,環球公司由米切爾主管業務,在米切爾訓示下麥氏下屬成長很快,公司也日漸成熟。
麥科馬克十分重視對職工的訓練,尤其是自己公司的老職工。麥氏是這樣考慮的:培訓一個職工雖然要花一定的時間,但卻能為自己省幾百、幾千小時,從長遠看,訓練好職工可為主管省下了許多時間,去從事更重要的工作,擔負更重大的責任。
麥氏公司的職工極少實行“輪班製”,而每開展一項新業務或新成立一家公司就從母公司中抽出人才去支援,這些人經一肩挑兩幟。麥氏公司裏除了顧問部外,公司中沒有任何一個重要職員隻負責一件工作。有許多主管,常從五六個部門支取薪水。麥氏公司的職工人人都一心撲在工作上,工作效益很高。
放手用人是麥科馬克經營管理的重要原則。麥氏注重培養對公司的主人翁意識,以此來激發職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並激勵職員自己思考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同時,麥氏要求各主管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如此就創造了一個很輕鬆的工作“外環境”,就保證了工作技師的高水準。
麥科馬克一生嚴以律己,身先士卒。當麥氏公司年收入超過2億美元時,仍堅持每天三更起床,每周工作90個小時。他的這種表率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管理方針、政策的順利實施。
③人際關係至上。
“人際關係”是西方經營管理理論一項重要內容。一人企業的成敗,決定因素是人,隻有正確地了解人、使用人、團結人,企業才有取勝的前提。
麥氏認為,“人際關係”包括觀察人、識別人、使用人等,商業事務永遠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了解對方越多,處理事情便越有成效。麥氏堅信:人的天性很難隨環境而改變,人的天性很易觀察到。
商業談判中,要說服別人交易必須做到知己知彼。麥氏深深懂得這個道理。
對於業務上的事尤其是長期業務,麥科馬克不但要仔細聽對方的話,而且還親自去看看。麥氏善於在一些事情結果很尷尬的場合,注重觀察對方的處事方法。通過仔細觀察,往往使事情得以順利解決。
1975年,麥氏開始做網球冠軍艾芙特的經紀人。談判開始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艾芙特堅持不要經紀人,但麥氏通過與艾氏交往的過程中,對艾氏的個性、作風、習慣及對艾氏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麥科馬克對症下藥,5年後終於成了艾芙特的經紀人。
③信譽第一以“誠”至勝。
麥科馬克十分重視信譽,他認為投機取巧隻能得一時之利,卻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長期取勝。
麥科馬克深刻體會到忍耐的重要性,他認為耐心也能生大財,許多跟麥氏交往過的人都特別佩服他的耐心。
一天,麥科馬克直言不諱地對別人說:“在我20多年的商業生涯中,我所做的90%事情都是忍耐精神的結果,而我失敗的事也是90%多少與缺乏耐心有關。”
麥氏耐心成功的經典案例之一是美國橄欖球員瓦克達成了他的客戶。
瓦克達還在上大學時,麥科馬克便識得其橄欖球方麵的天賦,並準備作他的經紀人。
可是不久,尚未畢業的瓦克達和別的公司簽訂了職業球員的合同。這一消息對麥氏十分不利。但麥科馬克沒有灰心而是耐心地等待著。他一方麵安慰其職工,另一方麵自己暗下決心,一定要做瓦克達的經紀人,盡管瓦克達暫時與別的公司簽約,麥氏企業在作經紀人上的強大實力使他有信心堅信瓦克達最終會選擇麥氏作經紀人。
一年後,瓦克達與麥氏簽了合同,瓦克達竟神奇般的成了麥氏的客戶。麥氏簽的這份合同為其帶來了巨額利潤。
④嫻熱的推銷、談判術。
麥科馬克十分重視推銷,他認為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推銷。
麥科馬克是一位傑出的推銷心理大師,他能從別人的語氣裏、屋裏的氣氛看出對方的心情從而判斷推銷時機。麥氏認為推銷員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推銷過程中何時太過分、何時又嫌不足,隻有這樣才能促銷。麥氏在長期的推銷中總結了三項基本原則:“了解自己產品、信賴自己的產品、熱情推銷自己的產品。”
這些原則在商務推銷中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麥氏在實踐中將這些原則靈活運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段時期,麥氏一直想向福特汽車公司推銷他的公司所擅長的活動。一位名叫本·比德的總經理不耐煩了,他讓麥氏帶兩個人來福特汽車公司,結果對方把自己尋求的目標全部交給麥氏職員,麥氏讓其職員詳細了解福特公司的想法,讓職員知道該如何把公司的想法表達出來,表達給那些消費者。此行中,麥氏心生一計,讓福特公司讚助世界網球邀請賽,福特公司欣然應下了,以後邀請賽在美國電視公司播出,這既給福特公司揚了名,麥科馬克公司因此也進帳不少。
“保持沉默”是麥氏談判與促銷中的重要原則。
一次麥科馬克應邀參加一項談判,這項談判巳激烈地辯論過多次,但雙方分歧相當大。麥科馬克采用“欲擒先縱”的方法,先讓對方用自己的話來解釋這個問題。麥氏保持沉默。那人講了20分鍾後,他反倒同意了麥科馬克的觀點,那人不知為何把自己說服了一半,這便是“沉默”的力量。
麥科馬克很善於用心理和協緒控製談判局麵。
60年代,麥科馬克因帕爾馬與美國人壽保險公司談判陷入了僵局。麥氏要與帕爾馬訂五年合同,而人壽公司要求訂3年合同,雙方就此僵持不下。
形勢對麥氏很不利。但麥科馬克鎮定自若。雙方再次相逢。這回麥氏采用“以退為攻”的戰術。麥氏建議訂5年合同,不過3年可解除,但提出解除一方必支付罰款,而且罰款金額高於帕爾馬的年薪作為解除合同的賠償。
這一招一出,人壽公司不原意繼續簽合同,結果麥氏大獲全勝,他與帕爾馬的合同持續了好幾年,為麥氏掙了不少美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