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紀50、60年代,在人們心目中電子計算機是一件新鮮的、大有用途的新產品。對它感興趣的人以及想買它的人對電子計算機並不怎麼熟悉,往往認為它能量無窮。於是就有人在市場上到處推銷電腦,尋找自己發跡的機會,而在這眾多的起步者中,尼克斯多夫是最快的一個。

尼克斯多夫出生於威斯特倫,他自小就思路敏捷,而且辦事行動快速。由於家中環境不怎麼好,為了掙錢來學習他熱愛的物理學和企業經濟學,他1951年便在一家電子計算機企業的研製部主任身邊半工半讀。由於他勤奮努力,再加上接受能力較強,他僅用半年的時間就掌握了生產電子計算機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在這時,他認為經營電子計算機這一行會有很大的前途。於是,他便中止了學業,辦起了自己的企業,尋找市場。他成為這方麵的專家的速度之快,甚至連行內人也咂舌。萊茵區——威斯特倫發電廠(RWE)委托這位雖無資本卻心靈手巧的年青人生產一種電子計算機。並且預付給他三萬馬克的現金,還給他派了一名助手,在地下室裏給了他一間工作間。尼克斯多夫就是從這裏開始創業,最終發跡的。

這個時代是激烈競爭的時代,要闖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來可不是那麼容易。資金雄厚的大企業是絕不會輕易讓出主宰市場的有利位置的,而環境又注定了他要同這些大企業和比他更強的競爭者較量。他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對競爭和成功的渴望,同時他還具備了無比的自信心。他把競爭當作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逐漸培養出了“行家”的膽識。他憑著準確的判斷力洞察著市場的“缺口”。當美國巨頭們用大型電子計算機設備控製著電子計算機業時,這位細心的旁觀者專門發展中等企業所需要的小型電子計算機。他沒有估計錯,產銷果然對路,因而一舉成功。他們生產的效能良好的電子計算機深受中等企業的歡迎,因而從計算機行業的大廠家那裏搶走了這筆大生意。尼克斯多夫的成功使專家們大為驚訝,因為他開始創造奇跡時,經濟的普遍振興已到了頂點,像他這種發展速度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所有人都猜測錯了,他成功了,而且很快,很大。在他成功的背後也頗有一些作法和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1965年,他在漢諾威博覽會上展出了他的小型電子計算機,終於取得了突破。尼克斯多夫820型萬能電子計算機是一種操作簡便、價格低廉的小型電子計算機,在早期直到70年代初,這種計算機被廣泛用於各大辦公室,作為開票機、磁帳目卡計算機以及數據收集終端設備。在此數年中,尼克斯多夫又看準方向建立起全套的服務。他的企業不光提供全套電子計算機設備,而且還為使用計算機者提供管理與程序知識的谘詢服務,為培訓操作提供可能。這種辦法被證明是成功的,其表現是銷售量不斷上升,所經營的企業不斷壯大。

目前,尼克斯多夫電子計算機股份公司已擁有10萬部設備,為國際重要的電子計算機生產製造商之一。尼克斯多夫公司有工作人員16000人,其中9500人在國內的11座工廠裏工作,其他人在33座國外工廠裏工作,職工以入股形式分紅。職工中有7300人持有公司的股票,金額共計580萬馬克,年營業額曾達22.9億馬克,盈利7280萬馬克,公司基本資金有6.24億馬克。

是什麼原因使這個地下室起家的公司達到目前這個宏大規模呢?

尼克斯多夫說得好:“我總是喜歡創新,改變現狀,我有力量帶動別人。”對於目前的業績和今後的競爭,尼克斯多夫持什麼態度呢?他說:“我不怕任何人競爭,真的誰也不怕。因為這個企業的生產從來沒有離開過市場需要,而且在研製方麵我們總是遙遙領先。”

金錢的聚集地

——世界巨富哈利·奧本海邁爾

“戴比爾斯”集團是真正的鑽石業界的霸主,它經銷的鑽石占西方世界鑽石總銷量的80%以上、每年以20億美元的銷售額壟斷著世界鑽石貿易市場,同時,也造就了世界十大巨富之一的哈利·奧本海邁爾。

1888年3月注冊的“戴比爾斯統一礦業有限公司”,是南非最早創立的鑽石公司之一。這個公司最初隻是由幾家公司組成的辛迪加。本世紀初,有一個英國籍德裔猶太人厄內斯特·奧本海邁爾來到了南非“淘金”,他主要經營黃金和鑽石兩項貴重礦產。1929年,那場使全世界恐慌的特大經濟危機使鑽石貿易陷入從來沒有過的低潮。就在這個時候,厄本斯特·奧本海邁爾攫取了“戴比爾斯集團”董事長的地位,他乘機吞並了南非其他幾家鑽石公司,一舉成為鑽石業的霸主。從此,鑽石貿易便與這個猶太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戴比爾斯公司”外,厄內斯特奧本海邁爾還擁有一個“英美礦業”公司,它成立於1917年,以經營黃金開采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礦業公司。因為奧本海邁爾擁有上述兩家實力雄厚的公司,他的企業繳納的稅款已經達到了南非國家總稅收的2%。他本人也被選為南非鑽石產區金伯利的市長和代表該區的議員。

1957年,厄內斯特·奧本海邁爾去世後,他的兒子哈利·F·奧本海邁爾繼承了他的地位。哈利·奧本海邁爾1908年出生於金伯利市,青年時期在英國接受教育,畢業於英國著名的高等學府牛津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做為名將蒙哥馬利元帥的部下在北非沙漠地區跟德軍作戰。哈利從小就準備繼承他父親的基業。1957年他父親去世後,他便接掌了“戴比爾斯公司”與“英美礦業公司”的控製權。作為一位大企業家,他堅持一個在他看來十分簡單的而又堅定不移的經營方針:為了保持鑽石價格高昂,“戴比爾斯公司”必須在世界市場維持壟斷地位,不容其他公司有與“戴比爾斯公司”分庭抗禮的餘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奧本海邁爾家族的企業帝國大加發展,現在資產估計在180億美元以上,這家跨國公司經銷的黃金占西方世界黃金總銷量的1/3,它經銷的鑽石占西方世界鑽石總銷量的80%以上。

為了取得對全球鑽石生產和貿易的有效控製,1934年總公司在倫敦設立了“中央銷售組織”,這是“戴比爾斯集團”售賣鑽石的最大機構。目前世界原鑽年產量大約5000萬克拉,其中30%在南非,24%在蘇聯,其餘在紮伊爾、加納、安哥拉、巴西以及博茨瓦納等國。通過各種形式的協議,“中央銷售組織”壟斷了世界原鑽產量的80%左右。為了避免蘇聯擾亂世界鑽石市場,哈利·奧本海邁爾曾說服蘇聯,把蘇聯生產的鑽石交給“戴比爾斯公司”的這個統銷機構銷售。在過去業務最旺盛的年代裏,“中央銷售組織”一年中售出的鑽石達25億美元。自“中央銷售組織”成立以來,原鑽價格有升無降。如果市場不景氣,“戴比爾斯”即出麵高價收購原鑽,擴大庫存,或壓縮生產,但絕不降低售價。1980年,市場上曾一度出現成品鑽價低於倫敦原鑽標價的情況。

“中央銷售組織”不僅壟斷著原鑽的銷售,而且“藏比爾斯集團”對鑽石貿易也采取了間接控製的方式。在它的資助下,美國、比利時、日本以及西德均設有“鑽石俱樂部”或“鑽石交易所”。“俱樂部”進行原鑽交易,而“交易所”進行成品交易。這些組織所在地戒備森嚴,這裏的交易法則也異乎嚴格。如交易中發生糾紛,均由“世界鑽石交易所聯盟”來仲裁。會員必須服從,否則以綠紙通告全世界,取消其會員資格。

鑽石首飾市場直接麵對億萬消費者,直接壟斷或間接控製世界首飾市場是不大可能的。但“戴比爾斯”並未放棄這項工作。其方法是:用廣告宣傳影響首飾市場,推動鑽石首飾的銷售。每年的宣傳廣告費用平均在5000萬美元以上,電視、電台、各種報刊上的廣告宣傳從不中斷。而且還在世界許多地方設立了“戴比爾斯谘詢中心”,為人們免費提供各種宣傳資料,每逢時裝和首飾博覽會上,“戴比爾斯集團”便開設龐大的宣傳展台。

就這樣,他們通過對生產和原鑽銷售的壟斷,對鑽石交易的控製,以及對消費市場的影響,牢牢地左右著世界鑽石交易,使其成為國際市場上少有的一項利潤豐厚而穩定的貿易活動。

1982年12月3日,74歲的哈利·奧本海邁爾宣布退休。他唯才是用,把“林美礦業公司”最高負責人的職位交給了他的副手加文·雷爾利。這是這家公司65年來頭一次將這個職位交給了奧本海邁爾家族以外的人。加文雷爾利在這家公司壬職已達33年。雖然如此,哈利·奧本海邁爾在這家公司的勢力並未因此而消失。因為他37歲的兒子尼古拉斯奧本海邁爾,已從1982年起擔任這家公司的副總裁。此外,哈利·奧本海邁爾還保留著“戴比爾斯公司”的董事會主席的職務,他仍是這個家族企業的最高掌權人。

近年,“戴比爾斯集團”在哈利·奧本海邁爾的精心經營下,已不限於鑽石的開采和銷售,而是擴大到磚塊和電子計算機軟件的製造等業務。1982年,“戴比爾斯公司”和“芙美礦業公司”,通過它屬下總部設在百慕大的礦產資源公司,在美國進行投資,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

雖然有“戴比爾斯集團”的左右,但世界鑽石貿易仍無法擺脫經濟周期發展的規律。由於利率長期踞高不下,以及西方世界經濟衰退曠日持久的打擊,“戴比爾斯集團”的業務也大受影響。1982年7月8日,該公司宣布,“中央銷售組織”售出的未經琢磨的粗鑽和工業用鑽石,在1982年上半年共6.24億美元,比1981年下半年的5.312億美元有所增加,但是比1981年上半年的9.41億美元大為減少。該組織的純利,在1981年共3.46億美元,比1980年減少46%。因為世界鑽石貿易在1982年,陷入了自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大蕭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