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好極了”
——瑞士雀巢食品公司
瑞士不僅有聞名於世的手表工業,更有一間讓世人盡知的老牌食品公司——雀巢食品公司。這個公司的經營策略強而有力,它對付競爭者的辦法是令它沒有抗拒的餘地,因為它的方法就是將它買下來。
美國的《財星雜誌》早在1966年就指出雀巢食品公司年營業額高達17億美元,列全世界大企業的第10位。這的確是個巨大的食品公司。瑞士的總人口也就580萬人,而雀巢公司從業人員就有8.5萬人之多。雀巢公司的營業額非常高,但利潤並不豐,每年利潤與營業額之比為1.5%與1%之比,所以也隻有1%的利潤分配給各股東。按理來說,1%的利潤分配絕不能列入優秀廠商。可奇怪的是,雀巢的股票一直都很賣錢,且很難買到。由於雀巢並沒有大股東,股份的大部份都掌握在瑞士的農民手裏,他們可不是投機式股東,而可說是資產的股東。盡管紐約或倫敦出多少高價要收購股票都不為所動。
股東不是沒有理由的,雀巢與巴拿馬籍的優尼拉公司的股東搭配在一起。優尼拉其實是雀巢為了西半球的作戰監督需要而創設的公司,也可以說是南北美洲與太平洋地區的雀巢關係企業中一個特殊分公司,資本額有200萬美元。在1936年雀巢投資設立了優尼拉公司,兩個公司的股票都同一個號碼,不能隨意分開。這樣,雀巢的股東們,當然也就是優尼拉公司的股東們,在雀巢公司的盈餘分配少,便可從優尼拉多餘的稅金中得到彌補。
雀巢公司可謂曆史悠久,從1867年創業以來,至今已有近130年的曆史了。雖然好像顯得很老化了,可它是老而彌堅,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更是任何對手無法抗衡的。目前在全世界有230多個生產據點,大半都集中在歐洲,有四分之一在美洲,其他則分布於中東、非洲及亞洲,這些分工廠的廠齡有的幾乎達到八十年以上。
雀巢公司的創始人安利·聶芝茲出生於瑞士近法國的日內瓦湖畔,現在雀巢公司的總部仍還在這裏。
他創立雀巢是很偶然的。傳說他是個食品技術人員,也有人說他是個學者,如果現在聯想起來,他應該是一個實業家。他發明的食品是雀巢公司出發點的育兒用乳製品。他製造的中乳食品是將奶粉加上糖或營養劑等,也就是現在所謂的育兒用奶粉,這在當時是很優秀的乳兒用食品。
而這種育兒奶粉,當初並未商品化。隻是1865年,他的一個朋友告訴他,由於小孩不吃牛奶,父母都非常的擔心,直到喝了他的育兒用奶粉卻一天一天成長起來。這個訊息立刻傳遍了左鄰右含以及全鎮。在1867年,聶芝茲終於把它企業化與商業化。
好的東西總會賣得出去,企業化後的雀巢公司並沒有自行大肆宣傳,但育兒用的奶粉卻在國內眾所聞知。聶芝茲說:“母親們都好像為了她們自己,用喇叭吹奏似地替他廣告著。”育兒用奶粉企業化後的三年,在1870年賣出8500箱,而五年後的1875年就賣出了50萬箱。也就是這一年,安利·聶芝茲將他的製造權、商標權都毫不自私地交給了公司後,退休在鄉村裏養老,直到1890年去世。
與安利·聶芝茲的寡欲恬淡相對,他的後繼者上任後就全力拓展企業。
1851年,當時喝奶的方式是直接從奶牛身上擠出奶來飲用,所以極為不便。為了方便人們在旅行途中也能喝到鮮美的奶製品,美國的天才發明家為此研製出煉乳的產品,而從此煉乳也就成為了世界的產品。
然而,瑞士是極為盛名的酪農國家,1866年在中部也不甘示弱地建立了煉乳工廠,並與美國公司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不但在瑞士,就是在歐洲,甚至世界範圍,雙方都展開了拉鋸戰。而雀巢公司的決策者認為這一切該結束了,他幹脆把美國公司合並買下來。因此,雀巢開始一一合並了很多同業公司,使得雀巢能一枝獨秀,稱霸於世界煉乳的大部份市場。
而在此之前,雀巢早就吞並了巧克力在瑞士國內的市場,就是世界的巧克力市場也掌握在雀巢公司手中。
巧克力的發明者凱伊,早在1819年就生產出了巧克力製品,1838年,在日內瓦湖畔的凱洛也相繼發明出來。當時的巧克力很簡單,就是可可豆的粉摻水飲用的產品。而把可可豆與中乳、甘味、香料添加製成的板狀塊產品,則是瑞士的倍塔經過改良,於1876年推出的。這一產品更迎合大眾胃口,形成一次消費品的大革命。而這種產品所需的奶粉卻是雀巢公司的。
雀巢公司就這樣,雖然你自創一家,哪怕形成一個集團,可雀巢照樣很快便在你這個集團插上一手,而且後來連商標都要用雀巢。這使得該公司很快就打開了海外市場。1907年打入美國市場,並陸續在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土耳其、西班牙、新西蘭都建立了雀巢的工廠。而在瑞士境內的四個同業工廠最終也集中到了雀巢公司。這樣,連同海外的市場開拓,很快就取得此行業的世界霸主地位。
雀巢最成功的一項便是即溶咖啡的開發。原來的成果多是通過合並或吸收來發展的,而這即溶咖啡,卻是地地道道的自己公司全力開發出來的產品。
即溶咖啡與別的雀巢產品不同。它是咖啡的液體在真空蒸發罐內,除去水分使它成為幹的粉狀體的技術。這是在1938年,受到巴西政府的委托,對付咖啡過剩的一種對策,是在巴西的咖啡研究所著手研究所獲得的,從研究著手到出售,過程約有8年多之久。它的最主要的特點是不會損壞原來的香味、風味等本質,而且攜帶方便,隨時可即溶飲用。
雀巢的即溶咖啡,銷往任何一個國家都限製它原本的商標。另外一個原剛就是要在當地設立工廠生產。這種設廠產銷的辦法,是雀巢行銷策略成功的主因。
開拓者精神是瑞士國特有的性格,雀巢更在宣傳文件上說:“凡在瑞士的土地上成長的就具有絕不妥協的開拓者精神。”這就是雀巢公司今日成功的因素。
讓世人驚歎的“卡丹帝國”
——法國時裝大師皮爾·卡丹
皮爾·卡丹可稱為當今世界的風雲人物。他是法國時裝業的大師和奇才,足跡遍布五大洲,上至聳入雲霄的摩天大樓,下至微不足道的領帶都使用他的名字:服裝、汽車、飛機、家具、地毯、鏡子、燈具……幾乎一切有形的東西都包羅在他巨大的帝國之中。他擁有98個國家和地區的分公司,共有雇員18萬人,領到的營業執照超過720個。這些商店經銷的產品都打著舉世公認的,印有“皮爾·卡丹”名字的商標,被人們稱為“卡丹帝國”。
其實,皮爾·卡丹是意大利人。1922年7月2日,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近郊。家裏原來靠種葡萄以及在山裏開冰來度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家遷居法國,當時,皮爾·卡丹隻有兩歲。皮爾·卡丹的童年是在格勒洛布爾和工業城市聖艾蒂度過的,生活清苦,一心隻想去巴黎。
就這樣,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皮爾·卡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一個清晨,帶著一隻破箱子,騎著一輛自行車前往巴黎。父母出於理解,並未阻攔他。但是德國占領軍卻將他關進了監獄,由於他不是猶太人,才把他釋放。
從此,皮爾·卡丹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
他到了巴黎後,身無分文,幾乎走投無路。這時,巴黎一家男時裝店正召募學徒,他便去應試。由於他學過裁縫,所以順利地被錄取了,從此也揭開了他時裝生涯的序幕。他說;“我是從頭到尾學這個行業的。我喜歡把一件衣服從頭做到尾,從畫圖、剪裁、縫合、試樣直至銷售。”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法國現代派作家讓·郭都,畫家克裏斯蒂昂·貝臘在美學思想上給了他深刻的影響。1945年,皮爾·卡丹轉到“帕坎”時裝店,在該店老板帕坎手下為許多著名演員製作服裝,從此在時裝業中嶄露頭角。
1946年,他又到了當時剛開張的著名時裝店“迪奧”去工作。在那裏,他受益非淺,學到了製作時尚、大方、高雅時裝的技能,他邁著穩健的步伐前進,憑借著他的聰明才智和遠大抱負在法國時裝界站穩了腳跟。
1950年,皮爾·卡丹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他在裏什龐斯街的一所樓房裏租了一間陋室,首次展出了他設計的戲劇服裝和麵具。緊接著三年後,他又第一次推出了自己設計的女裝,井一舉成功。他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各類報紙、雜誌上,達官貴人、太太小姐們紛紛而來。1954年,他的第一間時裝店開業,地點是聖君子舊效區大街。
皮爾·卡丹是一個非常富於創造性的人。他憑借獨特的商業眼光,廣為開辟、銳意進取,打開了時裝業的新天地。法國時裝業本來是一個限製極嚴、顧客有限的特殊行業,以致巴黎隻有23家服裝企業夠得上“高級時裝”公司的水平,在全世界不過三千人。皮爾·卡丹第一個認識到,高級時裝必須在群眾中開辟市場,才能找到出路。
1953年,他改變了時裝經營方式,把量體裁衣、個別定做改變成小批量生產成衣並不斷更新款式,正因為這樣,全世界的俊俏女子才有機會穿上他設計的長裙。
而後來,他又把主攻方向改為男士時裝。如果說男士成衣已占他全部營業額的40%,那必須承認創業之初是艱難的。那時,縫製男裝這一行業曾經激起服裝業的一致憤慨,因為按照這個行業的傳統,一位出色的服裝設計師隻應當縫製女人服裝。
當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時,人們就好像在參加一次葬禮,他被指責為倒行逆施。結果,他被雇主聯合會除了名。可是,數年後,當他重返該組織時,他的地位卻已提高了。從大學裏直接聘請時裝模特兒,使人們更加了解他的服裝,確保了他的成功。然而,他並不限於此,他有更遠的發展眼光。正當他得到同行們一致公認時,他卻預言高檔時裝正經慢地走向死亡,他毅然拋棄了服裝業的明星製,把店裏的大批成衣送往各大百貨商店擊經銷。
過了數年,再回首當時的情景,似乎已異乎尋常的怪誕了。現在哪一家服裝廣不在廣泛地銷售自己的成衣呢?皮爾·卡丹對他的同仁們沒有責怨,他知道那是開創和振興服裝業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皮爾·卡丹”帝國的規模越來越大,不僅有男裝、童裝、手套、圍巾、挎包、鞋和帽,而且還有手表、眼鏡、打火機、化妝品。並且向海外擴張,首先在歐洲、美洲和日本得了許可證。1968年,他又轉向家具設計,後來又醉心於烹調。並且,他成了世界第一個擁有自己銀行的時裝家。在世界五大洲80個國家內,大約有600家工廠、企業,按照他的設計,製造“卡丹”牌服裝、香水、家具、食品和裝飾品。
皮爾·卡丹曾自豪地說:“用‘卡丹’作牌號的所有東西都屬於我。我可以睡卡丹床,坐卡丹椅;在一切由我設計的飯廳內吃飯,用我的燈照明,去劇院看戲,到展覽會參觀,都可以不出我的帝國。”
“卡丹帝國”從時裝起家,30年來,他始終是法國時裝界的先鋒。1983年,他在巴黎舉行題為“活的雕塑”的表演,展示了他30年來設計的婦女時裝。模特兒依次出場,手中拿著表明年代小牌子。令人歎服的是,雖然歲月已流逝了二三十年,可他設計的時裝仍然顯得很有生命活力,並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