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目的是整個世界(3 / 3)

——法國美容品製造商伊夫羅歇

伊夫羅歇利用他自己研製出植物香脂建造他的商業王國。在40餘年的開拓發展中,他的企業擁有800萬忠實的女顧客,有970家遍布於世界各地的分店。年營業額25億法郎。用他的話來說:“我要用化妝品征服世界。”

1931年,伊夫羅歇出生於法國的布列塔尼地區的拉加西利鎮。家境較為貧寒,祖輩是製帽工作,父母是以出售工作服來維生的。14歲時,家遇不幸,家中的頂梁柱父親去世了。成般無奈下,他不得不中途輟學。很小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

1950年,他首次成功地研製出了植物香脂,並采用郵售方式,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十九年後,他創辦了他的第一家工廠並開設了他的第一家商店。1975年,他又開設了多家美容品商店,並把銷售網擴展到歐洲各國。1985年,他的產品打入了日、美市場。

他的企業是一家營業範圍創紀錄的企業:擁有400餘種產品和800萬忠實的女顧客,有970家分號星羅棋布於世界各地,僅在法國就有600多家分店,1984年的營業額超過25億法郎,其中國外的銷售額超過國內的銷售額。他的企業是唯一使法國最大化妝品公司——“蘇雷阿爾”化妝品公慺惶恐不安的企業,是唯一能打入美國等多國公司的化妝品企業,也是唯一能使它的幾家子公司成功地在國際市場占有顯赫地位的化妝品企業。

他的成功靠聰明才智和獨創精神,這表現在他用植物美容品,用郵售方式推銷產品上。

郵售和植物製造的美容品,這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嗎?但是不要忽視了一個問題,伊夫羅歇投身於這一事業時,最初開始在50年代,而且就是到了60年代初,用植物和花卉做美容品仍被視為毫無前途的買賣。

伊夫羅歇從小就酷愛植物學,有時他攀樹觀察,有時在植物麵前幻想,探索植物的奧秘和功能。他對植物的眷戀已達到了癡情的地步。他這種對植物的癡情感動了一位年邁的女醫師,他把一種專治痔瘡用某種植物作成了的特效藥膏的秘方傳給了他。伊夫羅歇很快便製成了這種藥膏,於是一個念頭盤旋在他的腦際:出售。最初是挨門換戶地推銷,但銷路不大。一天,他靈機一動,決定在《這兒是巴黎》雜誌上登一則廣告,廣告上有郵購優惠單。這是1958年的事,從此,巨大的事業開始起步了。

郵售商品,打破了銷售學的一切常規,手續很簡單,顧客隻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俱樂部”,她們很快就會收到樣品、價目表和使用須知。公司收到訂單後,僅過數日即可送貨上門,並贈送一件小禮品和一封建議信,外加製造商和藹可親的麵容。

伊夫羅歇的郵售,從一開始就是成功的。60年代初,他用很短的時間通過郵售推銷了70多萬隻噴霧器。而現在,郵售的營業額占伊夫羅歇全部營業額的50%,每年收到8000餘萬件函件,每年寄出的郵包達900萬件,平均每天2萬多件。郵電局是他成功的第2個秘訣。而這個秘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學去,今天以郵購方式獲取口紅、描眉膏、洗澡液和美容霜的婦女已達6億人次。郵購是成功的,然而這也是經過艱苦的勞動和深入了解顧客心理後取得的成果。

羅歇善於把美容品打入日常生活,善於把長期以來隻限於少數人使用的高檔消費品大眾化。不隻是銷售化妝品,羅歇和他的公司還給女顧客們以美容指導。羅歇編寫的《美容大全》很快使他成為婦女心目中的美容導師。有時,許多顧客甚至寄給他空白支票,同時附言請他指導:“我有某個問題,請寄來適合我用的化妝品,並代為付款。”這顯示了顧客對羅歇的充分信任。顧客給公司的信函每年達8000萬封,有的簡直像私人信件,內附照片和親筆簽名,信中敘友情,表信任,寫得親切感人,而公司給顧客的建議信也寫得十分中肯,絕無花言巧語地招徠顧客之嫌,信中一再告誡訂購的人:有節製的生活比妝品更重要,美容霜絕非萬能。事實上,這中實事求是的介紹和中肯的建議,遠比虛假的宣傳能帶來更多的利潤。

羅歇是個感情豐富的人,非常熱愛他的家鄉——布列塔尼。他的發家首先是從布列塔尼開始的。今天這裏仍然是他生活的地理中心。他一發跡就在這裏定居,並開辦了他的第一家大工廠。當時,他發誓要使故鄉繁榮起來,因而首先不必在外地建工廠。現在,他在故鄉的企業就雇有3500名職工,是本省最大的雇主。對於一個鄉民大量外流,經濟日趨蕭條的地區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功績。他喚起深受失業之害的布列塔尼地區的希望。在紛紛的解雇裁員聲中,他卻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難怪大家送他一個“救世主”的雅號。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振興布列塔尼。

伊夫羅歇仍在大踏步前進。在創業之初,他靠是的手工製作,靠的是直覺和機遇,而現在靠的是跨國公司的嚴格科學管理。他的助手們是經過嚴格篩選的一流人才,他對員工推行一種嚴格的培訓製度,他的手中還有一張舉足輕重的王牌:產品多樣化。每年平均推出40餘種新產品。他不僅是在法國的同行中已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在奧地利、比利時和芬蘭,他也名列首位。他希望10年內趕上“勞雷阿爾”化妝品公司,成為世界上四大或五大化妝品集團之一。看來,他的王國真的要征服世界了。

“保險”賺錢

——世界上最大的保險企業

英國的勞埃德保險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企業。它保險的項目包羅萬家、無所不有。就連美麗的影劇兩棲明星瑪蓮·戴霍姬的芳顏和玉腿也在其內,但保險額也高達100萬英鎊。

英國的勞埃德保險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企業,它的建立可追溯到300年前。

16世紀末,英國的海運發展已名列世界前茅。當時通訊設備還非常落後,沒有發行報紙,人們隻有集在酒店或咖啡館裏互相傳遞信息。1680年,英國人受德華·勞埃德在泰晤士河畔開設了一個咖啡館。這家咖啡店很快成為了海員之家,一些船主、客商、航海者都集會在這裏。一次偶然的交談中,勞埃德聽到倫巴第人在搞海運保險,這一信息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何不倡議船主貨東也搞一搞海運保險呢?這一倡議立即得到響應。因為,當時英國的海運很不安全,海難事件屢有發生。從事海上貿易的人們,都很希望有人出來為他們的船隻和貨物進行保險。在時機較為成熟的時候,勞埃德在廣大航運朋友的支持下,不久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建立了“勞埃德保險公司”。而這家泰晤士河畔的小小咖啡館,一躍而成為了英國保險事業的搖籃。

在創辦保險公司的同時,他還創辦了一份報約《勞埃德新聞》,這份報紙一開始是手抄形式的,事後發展成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大報。《勞埃德新聞》在當時是為船東和貨主們提供可靠的情報,對那時的海運事業起了不小的貢獻。

曆經300年的歲月滄桑,勞埃德保險公司越發壯大,現今已成為世界保險業中信譽最高、名氣最大、資金最雄厚、利潤最高的一家保險企業。據可靠

的資料統計:勞埃德公司每年承擔的保險金額達2670億美元,保險費收入約為60億美元。

當今勞埃德公司的組織結構,也是世上罕見的。它不屬於個人,也不屬於大家熟悉的股分公司那一關,而是一個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擁有2.6萬個成員的聯合體。它可以說是一個保險事業的王國。勞埃德分成430個辛迪加,承保業務是由承保人代表辛迪加去實現的,但必段在公司裏落實。由於盈虧的承擔是放在負責人個人肩上,因此,對想加入勞埃德保險公司的個人投資者,公司方麵是非常嚴格的。公司要審定投資者的人格、財力、社會地位等,規定了每個投資者必須以個人的全部財產支付保險金,以至賠到最後一顆紐扣為止。投資者還必須出示有10萬英鎊的資產證明,並另有附屬的擔保品,才有資格加入,否則絕對不能成為勞埃德保險公司的成員。

勞埃德保險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每次洽談業務,都是把船主和客商安排在小隔間內,使他們可以麵對麵協商業務,如今,勞埃德公司還是不改變這種古老的傳統。

這裏每天接待著各類各樣的保險者,無論是身著豪華服飾的女士,還是一般商人都將在這裏高度緊張的氣氛中經曆“考驗”,當保險代理人聽到穿紅長袍的呼喚員叫到自己的名字時,便立即鑽進小隔間,提出一張需要保險的項目單,並解釋一些有關詳情,如果保險商同意,興許幾分鍾就在單子上草簽完畢,表示同意承擔部分風險,並接受保險傭金。一位海運業保險代理人說:“我長朝代理海運保險,我感覺到,麵對麵的談判的傳統使勞埃德公司的人具有對人的一種洞察力,並能建立互相信賴的關係,沒有這種信賴,勞埃德公司不會成功。”

這座大樓裏,每天會有4000承保人、經紀人、辦事人員緊張地工作。勞埃德公司許多價值幾百萬美元的保險項目,就是依靠這種信譽和互相信賴,在既沒有律師又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在這裏簽署了。

保險行業是要擔極大的風險的。勞埃德的主體成員所擔的風險是驚心動魄的,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引起了嚴重火災,為此勞埃德公司付出了1億美元的賠償費;1910年,英國“大力神”號巨型客輪觸冰沉沒,近2000人死於這次事故,公司為此賠出250萬美元。1937年,“興登堡”號德國飛船在飛行中爆炸,勞埃德公司付出了近千萬美元賠償費。這幾起大的事故,使勞埃德公司元氣大傷。而70年代以後,勞埃德保險公司為幾起災難所付出的賠償更是令人咋舌。一起要求賠償在使用石棉時而造成的副作用,以貨幣計算達300億美元,而勞埃德公司應付其中的60億美元;美國某公司電腦係統失靈,這是一次突然性而又具有毀壞性的失靈:造成了空前的大損失,經計算勞埃德公司要賠償4億美元。盡管勞埃德公司賠償保險費數字怵目驚心,然而對整個勞埃德聯合體來說,盈利總是高於虧損。

300多年來,一代接一代的勞埃德保險商們憑著他們的判斷力和經營經驗,在風險的逆境中頑強地拚博。他們開展業務包羅萬象,隻要是你想保險的,沒有不承擔下來的。一位美國電影導演要為自己的精力投保,好,可以承保。他們承保了美國三顆通信衛星,這是1984年的事,誰料想這三顆衛星偏離了軌道而失靈。哦,我的上帝,會有這麼巧的事,你一承保,它就失效。沒轍,賠吧。公司賠出了3億美元。但有經驗的勞埃德保險商作了及時的解救工作。他們撥款550萬美元給“發現號”航天飛機,用來捕捉其中的兩顆衛星,並且取得成功。這兩顆衛星在第二年7月再次發射,從而使勞埃德公司少付賠款7000萬美元,而勞埃德公司的聲譽也挽回了。他們事後總結經驗,認為衛星可以回收修理,盡管風險很大,還是有利可圖的。就這樣,勞埃德憑借自己雄厚的財力,硬是平穩地保持著每年盈利60億美元的紀錄,真是所謂的“財大氣粗。”

70年代以後,勞埃德保險公司在組織規模上擴大了3倍。機構大而龐雜,降臨在勞埃德公司頭上的災難就更大,這絕不是僅僅來自大自然了。在機構內部也不斷出現一些連老一輩人連想也不敢想的貪汙和舞弊現象。這種災難的降臨,遠遠超過大自然對它的損害。1982年勞埃德企業聯合組織的一員——豪頓經紀公司被美國亞曆山大公司收購時,發現了一項驚人的貪汙事件:這個公司移交帳目報表被審計人員查出一筆不翼而飛的款項,競選5000多萬美元,這是應列的“再保險費”。事件揭出後,勞埃德保險公司的聲譽頓下,這種巨大打擊,使該公司的高層領導甚為懊惱。公司迅速下令將豪頓經紀公司五個主管人員辭掉,有關的經理也受到了應得的處分。

可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經過有關方麵的追查,致使勞埃德另幾家聯合體也受到了牽連……此後,英國保險市場不得不增添新的規定和補充章程。以期維持營運的秩序和紀律,英國有關部門責成相當權威人士為勞埃德保險公司物色新的董事長,同時,成立了新董事會。

勞埃德保險公司最大的弊病便是不正常的“關係網”。這種“關係網”大大損傷了一些正當的投資者的利益。“關係網”內的投資者大受其利,而“網”外的投資者深受其害。英國的《經濟學家》雜誌估計,在過去的15年中,有關體係網的保險商(包括代理商),從一些參加勞埃德聯合體無關係網的投資者身上榨取了約5億美元之巨款。受損失的投資者波及人數達2萬多名,直至目前,在勞埃德公司的430家集團中,就有130家因不能提供準確而充分的數據和情況,而給準確地核對賬目帶來了難以估計的艱巨性。

今天的勞埃德公司正采取最現代化的經營方法,衝破各種阻力,挽救它處於逆境的局麵,這個龐大的保險企業有新的生機。它的頭一個措施是用嚴明的分工代替不正常的“關係網”,諸如保密缺席、責任製,償付能力嚴格驗定,以及具有革新精神的內部規章製度等,都相應的建立起來。總經理戴維森對此很有信心,他強調,在公司裏的混水摸魚者必定受到嚴懲。

勞埃德保險公司有些傳統的業務活動方式之所以300年來一直沿襲下來,這說明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此次改革成敗,將又是一次逆境中的抗爭和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