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容摘要(1 / 1)

企業年金是20世紀中期以來在發達國家盛行,並逐步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製度。企業年金特有的資產保值、增值特征,使得其作用不僅僅在於對一國社會保障體係的補充,更重要的是對一國資本市場的巨大促進作用。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企業年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以其特有的穩健風格和價值投資理念,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整體關注和認可。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年金運行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和製度性缺陷,也更容易通過資本市場這一特殊的媒介而無限擴大,從而給經濟生活和金融市場帶來負麵影響。因此,對企業年金進行製度性約束的企業年金監管製度,成為近年來各國繼對企業年金製度進行推廣之後的又一個立法重點。本文旨在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結合企業年金含義和理論基礎,立足監管製度的本質,並通過與其他國家的實踐之比較分析,對企業年金監管製度進行探討。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討企業年金及企業年金監管的一般問題,包括企業年金的概念、特點、功能性分析、曆史發展、分類和設立原則,還包括對企業年金監管理論的經濟學和法學分析,風險監管理念在企業年金監管中的應用以及企業年金監管比較法研究的重要意義。第一章還從監管效率的角度對企業年金組織形式的選擇作了論述。

第二章對企業年金兩種監管模式進行了比較,重點對以美國為代表的審慎性監管模式和以智利為代表的定量限製監管模式之製度安排進行了分析,並且對近年來兩種監管模式的趨同化現象,即安然事件後美國審慎性監管模式的改革和智利後軍政府時期定量限製監管模式的改革作了進一步的評述。此外,本章還對OECD,這一對企業年金監管關注最多,對全球企業年金監管立法推動作用最大的國際組織所頒布的三個涉及企業年金監管的指導文件作了分析,並結合文件對企業年金監管模式規定的內容和特征,對指導文件對OECD成員國立法實踐的指導作用進行了論述。最後,本章借鑒美國、智利、OECD的立法實踐,結合中國現行的資本市場發育程度、中介機構之發展狀況、金融立法實踐水平,對中國企業年金監管模式的選擇提出了建議。

第三章對企業年金計劃設立過程中的合規性管理作了比較研究。首先,本章對企業年金歧視種類、成因和反歧視監管必要性進行了論述,對美國為代表的成熟的反企業年金歧視監管製度進行了研究。其次,本章對基本籌資額度的監管,即繳費率和稅收規避製裁的平衡,結合美國和英國對免稅額度最高限和繳費額度最低限雙重控製的方法進行了論述。再次,本章論述了企業年金爭議救濟機製的理論概念,對英國爭議前司法程序的經典做法和優勢進行分析。本章中每節均對相應製度中中國現有的立法缺陷和立法改革提出了建議。

第四章對企業年金投資監管製度進行了比較研究。本章共分四節。首先,對企業年金投資監管製度從理論上進行了分析,對企業年金投資的目標、原則、投資風險控製進行了論述。其次,從投資信息披露製度、金融投資工具和投資組合的選擇、關聯交易適當監管三個方麵,結合美國、英國及智利的最新做法,進行了論述,並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了實證剖析,提出了立法建議。

第五章對歐盟的企業年金監管製度的一體化趨勢進行關注,首先,從歐盟目前老齡化現象嚴重、法律地域性對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阻礙、成員國企業年金立法製度發展的不均衡等方麵論述了企業年金監管一體化的大背景。其次,對傳統準據法解決企業年金法律製度衝突的利弊進行了剖析,並對歐盟2003/41/EC號條例——《關於企業年金運作機構業務及監管指令》這一企業年金一體化曆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法規的內容、在成員國的執行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剖析,並對歐盟企業年金法律一體化對中國的啟示進行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