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三個老叟所回答的提問,是否都已全部結束了呢?不!還沒有完,因為從老叟們在回答問題時昕表現出來的動作與神態中,已經很明顯地對其他的兩個問題作了暗示。

究竟是什麼?

老叟並沒有直接地將另兩個問題講出來,不過他們已經通過具體的動作與神態做了最巧妙的回答,這就是運動。

想想看,三個年紀過百的老叟還在田野辛苦操勞,這種情景多見嗎?難道真是因為生活上的負擔過重與環境昕逼?不太像哦!如果真是因為生活上的壓迫而操勞,那麼恐怕就不會有這麼高雅的氣度來答對問題了。

由此我們推測,老叟在田野上鋤草耕種的目的,是為了運動,以達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的主要效果。昕以,第四個回答則應該是:“勤動則不朽”。這樣實際上也就等於告訴我們,必須培養和保持第四種活力,即“運動的活力”。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是什麼?那就要從老叟們在答話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恬淡心靈世界來發掘了。這種心靈世界看起來似乎簡單,其實是比較複雜與難以理解的。

憑三叟的說話語氣和才華,相信要在當時社會上謀求一官半職或料理一些營生,應該不是難事。可為什麼他們卻寧可在窮鄉僻壤耕田種地我行我素?這隻能說明在他們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任何名利富貴和貪念欲望都是無足輕重的。因此,或許可以說在他們的精神境界中,他們並非隻是意在鋤草或耕田,而是重在表達和寄托他們精神世界的一種方式。那種超塵脫俗、淡然無為、自耕自足、神氣自滿的表現,就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永遠過著悠然自足、無憂無慮的日子。所以第五個答案應該是:“知足樂無窮”。

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培養一種超然的心境,即“精神的活力”。

現在你已經看到了全部的答案,應該是:

“量腹接所受”——食欲的活力

“室內姬粗醜”——性欲的活力

“暮臥不覆首”——睡眠的活力

“勤動則不朽”——運動的活力

“知足樂無窮”——精神的活力

當然,要保持健康有活力,隻培養這五個是決不夠的。但是,老叟所提出的五個活力,我們又能做到了多少呢?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和保持這五種活力的話,也許健康長壽並非難事。但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去努力才能培養和保持這五種活力呢?

就從這本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