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持
張怡筠
情商研究專家;從小立誌做心理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曾任研究所教授11年;活躍於媒體的心理專家。《幸福魔方》《心靈花園》《變形計》多檔電視節目的心理學嘉賓;擔任過610多家知名企業的企業培訓師。出版多部心理學著作:《愛,問張博士》《愛情其實很簡單》……
楊甫德
北京大學教學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主任(專家組組長);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管理項目專家組組長;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主任;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危機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
背景:社交焦慮症數字
《內向者無敵》一書中提到: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為社交恐懼症所苦,但就診者寥寥無幾。不及時治療的後果是:許多患者因長期處於人際關係障礙及社交功能喪失的情況下引發了酒癮、毒癮或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京、湘、滬三地公眾知曉度調查顯示,90%的公眾對於焦慮障礙的認知仍然存在較大的偏差。由於對焦慮抑鬱障礙是由環境因素、個體因素和生物學因素共同導致大腦內化學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一組精神疾病認識不足,焦慮患者常常就各種情緒相關的軀體症狀反複求診於臨床各科室,在獲得正確診斷前進行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不僅增加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和經濟壓力,還造成了巨大的社會醫療資源浪費。
調查顯示:每年在職場新人剛剛進入公司、高校新生入學不久的日子,正是這兩種特定群體出現焦慮障礙症狀的高頻時間段。專家指出:公眾需要加強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出現症狀盡早識別,及時進行專業的心理和藥物治療,以減少焦慮障礙對未來生活的影響。
我國報告的焦慮障礙(其中包括社交焦慮症)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更有回顧性研究顯示,2002年度的焦慮患者已是1992年度的4倍左右。
社交女王初級課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社交恐懼症
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的時候會產生極度的焦慮感和不自在感,會想辦法逃避或遠離這樣的情景的狀態,恐懼嚴重的話,會拒絕一切和外人的接觸。因此必然對生活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比如說這類人群不能和他人互動、沒有朋友、工作表現不佳。社交恐懼症高發的原因與現代社會的大環境密切相關。
社會“E化”
“E化”即電子化(Electronic)。現在很多80後、90後在成長的過程中依賴電子產品來做人際溝通,甚至在聚會過程中都不說話,靠電子工具來聊天。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通過文字交流的習慣,而一旦麵對麵交流就會產生陌生感和焦慮感。
周圍負能量太多
在大都市,人們會覺得周遭很多信息是充滿負能量的。比如由於身邊大部分人是焦躁的甚至是暴力的(言語暴力或身體暴力),因此周圍人對生活的抱怨、對自己的不滿都會增添互動的不愉快,而常常有這種不愉快經驗的時候人們會覺得和別人說話很累,因此就會產生社交恐懼。
恐懼失敗
首先是目前大家的工作忙、生活壓力大,而每個人都有較高的自我期許,所以社交恐懼症來自於對自我表現不夠好的焦慮,也就是失敗恐懼。這些患者害怕萬一表現失敗會遭人嘲笑。
社交恐懼症急救方案
散散步、聊聊天
提醒自己,焦慮狀態會結束的,一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