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裏的生態運動
社會太複雜了,生活太複雜了,辦公室太複雜了。身體的疲憊,睡上一覺就能解決,如果思想太複雜了,想睡都睡不著。複雜的社會、複雜的生活、複雜的辦公室,使人感覺很累,而複雜的思想,會滋生種種煩惱。
對一些剛剛參加工作的人,他們會不由得感到每個人都沒有獨立人格,也沒有清澈的天空,但是有神秘的表情,有潛在的戰爭,有一種看不見的硝煙和殺傷力。
辦公室裏的不合作往往是以合作的假象進行的。相互拆牆、相互猜疑、相互爭鬥,這就是辦公室裏的生態運動。這一切都是那麼複雜。
辦公室裏出產最大的精明和最嚴重的迂腐。有人像猴子似的爬得飛快,有人卻總是原地不動,慢慢老化。辦公室裏的分化就是這般殘酷。沉入辦公室以後,沒人在乎你的真誠,沒人理睬你的努力,在乎的是那些不能確定真假的話語。
辦公室裏有強大的壓力。在那裏,無論你怎麼做都是不夠的。辦公室裏埋藏著一個不言不語的圈套,它將你搞得卑微、庸俗、疲憊不堪。辦公室智慧是一種實用理性,在這裏,沒有瘋言瘋語,沒有胡言亂語,甚至連自言自語都要嚴格控製。辦公室裏的沉默充滿了“殺機”,辦公室裏的喧囂毫無意義,辦公室裏的表白充滿了虛偽,用最豐富的語言和煞有介事的態度來描述最沒有意義的事情,這便是辦公室裏的生存境界。
在辦公室裏,人人都是觀察者、窺探者和評價者。在這裏,氣度不斷萎縮,偏見茁壯成長。一個年輕人在辦公室待久了,就會像枯木上的蘑菇,遠看像是一堆開放的花朵,其實不過是一個菌種。季節輪換,人事更替,辦公室裏的風景一如往常,因為辦公室的忙碌和空閑都是製度化的。
在辦公室裏,你要忽略自身的存在,你要淡化自己的才華,你要學會無精打采,學會閉目養神,學會對待無聊的小道消息,直到你融入辦公室生活,成為其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零件,你就能從複雜走向簡單。
人人都是“江湖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辦公室更是如此。你第一天走進那個辦公室的時候,當各色人等帶著各種表情與你熱情握手的時候,你的心裏應該有個聲音提醒你,從今日起,你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江湖。這個江湖裏,大家的性格、背景、能力等都是參差不齊的,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如何在這個江湖中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
王某已經工作半年了,有一件鬱悶的事情憋在他心裏很久了,那就是他所在的辦公室裏氣氛相當沉悶。在這個辦公室裏,同事們各忙各活,說話的聲音是詭秘的,笑聲更是罕見。王某是一個活潑的人,有時候在辦公室裏想放鬆一下,可是遇到這種所有人都沉默的情形,他就感到特別難受和壓抑。他常常忍不住猜測其他人不說話的原因,想來想去總是懷疑自己做錯了什麼惹得大家對自己不滿。
偶爾,上司外出時,辦公室裏的氣氛也會輕鬆一會兒,四五個人在一起以地下人員接頭的方式用最小的分貝聊一小會兒,那時他的心情也會跟著偷偷摸摸地稍稍放鬆一下。但是這種時候實在太少了,多數時間他都特別緊張,生怕做錯了什麼,每天小心翼翼,別人不講話,他也跟著集體像一隻沉默的羔羊。這樣的日子令她難以忍受。
不同的辦公室自然有不同的辦公室原生態。有的辦公室雖然每天工作忙碌,但工作的人心情很好。輕鬆愉快的辦公環境、和睦相處的同事,讓大家都有一種歸屬感,想在此留下來,為公司付出,也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有收獲。如果大家都很容易相處,像朋友一樣,工作中營造出一種團結互助的精神,那是最理想的。
但多數時候,辦公室的生態都是王某所遭遇的。辦公室生態,從其形成來看,也是不同企業文化長期沉澱形成的,簡單來說,它是一個公司管理水平的體現。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你要適應這種辦公室生態,你要做的就是能與辦公室各色政治人物和睦相處。你如果能做到遊刃有餘,無疑,你就成辦公室政治中的資深人物了。
人際關係有時是一種利益鏈接
典型的職場幼稚病患者,突出的特點是對現實有太多美好的“假設”,有太多的想當然。他們不明白現實中真實的運作方式,在處理工作時熱情有餘而智慧不足,最終導致工作能力不被肯定,甚至黯然卷包袱走人。
◎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利益動機
想象一個年輕人,對人生和社會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雖然我們知道這些見解可能是在圖書館裏和課堂上形成的。當他帶著優異的學習成績進入一家正規且有一定規模的大公司,同事之間看起來非常融洽,領導對他的工作乃至生活都時時地給予關心。在這裏他感覺像回到了家,上司就像慈祥的兄長,同事就像兄弟姐妹。領導安排的工作他都認真完成,同事有了問題也都習慣地找他,他有時候甚至忙得沒有時間處理自己的工作了,感覺自己在公司是越來越重要,感覺對公司的某些事需要他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對他來說既是展示自我的時機,也是自身職責所係!在同事間私下談話時,他常常對上司某些做法直言不諱,甚至幾次越級向領導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卻沒想到沒過不久上司對自己的態度就變了,其他同事好像也不認識他了,開始慢慢疏遠他。沒有過多久,這個年輕人就被調到其他部門去了。
一些患有職場幼稚病的人,總是把職場看成溫情脈脈、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或者同事間互幫互助的學校,對職場競爭的殘酷和可能帶來的傷害估計不足,往往淪為職場競爭中的失敗者、犧牲品、替罪羊。對此,隻能說他們可能還未能完成從學生、兒女到社會人的轉變,他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在家庭和學校,人和人之間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但是職場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裏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利益動機。在職場的生態草原上,自然界“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依然適用,它是利益的角逐,隻不過可能是眼前的利益,也可能是更長遠的,但所有行為永遠隻有一個標準:利益!
◎重要的是在利益傾軋中“活下來。”
同事是什麼呢?幾乎每天,我們都要麵對自己的同事,一個小組的,一個部門的,不同部門的。在職場的生態中,我們需要與同事的交流,得到認可、獲得支持、交流信息、合作完成工作。
同事間到底能不能像同學那樣建立友誼?這是很多人討論過但的確又很難說得清楚的一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環境不一樣,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也不一樣,公司的背景情況也在不停地變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當危機來臨時,人的本能是自保。這時即使平日裏稱兄道弟、酒肉穿腸,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和損失,一般人都會做出理性的選擇。所謂理性,就是在考慮自己利益的時候,不再感情用事。
也許卑鄙的想法在自己遭遇不公時人人都會有,但是卑鄙的事情不是人人都做得出來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我們能做到的是自己盡量不做或少做傷害別人的事情,但是你無法保證其他人不做傷害你的事情,你也無法控製其他人傷害你的程度。職場上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奇怪,存在即合理,但是這個理並不一定是無理,很多情況下是歪理、邪理,邪惡現實有時是我們脆弱的心靈必須麵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