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2~3歲寶寶的早期教育(1 / 2)

從心理和情感上關心寶寶

這個階段,寶寶已經有了自己的期望和信仰,並能把“我的”同“你的”相區別,寶寶不僅能順利地與周圍人交往,還能從中了解自己,這就是所說的幼兒自我意識的形成。如果媽媽現在正為寶寶有“壞脾氣”而煩惱,或為有一個不聽話或好鬥的寶寶感到束手無策,媽媽應該想想她為寶寶的心理健康做出了幾分努力。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媽媽對寶寶身體健康的關心程度,已經達到無可挑剔的地步,可對寶寶心理健康的關心卻存在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2~3歲的寶寶還處在心理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由於寶寶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易因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點。所以,進行關愛情感的教育要抓早、抓好,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媽媽要充分抓住寶寶情感的關鍵期,積極地促進其發展。

讓寶寶學會適時表現自己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都比較內斂,對寶寶的要求也是如此,讓寶寶從小養成內斂、謙虛的性格,而向外人展示自己成了一種不好的表現。可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這種適時的表現是很必要的。

擴大交際和接觸麵

一般來說,怯於表現的寶寶麵對眾多目光隻是覺得不安,並非討厭讚美和掌聲,隻要看看寶寶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擴大寶寶的接觸麵,讓寶寶經常麵對陌生的人與環境,逐漸減輕不安心理。閑暇時,帶寶寶和鄰居聊上幾句,幫寶寶與同齡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誼;購物時甚至可以讓寶寶幫忙付錢;經常到同事、親戚家串門等隨著見識的增長,當寶寶麵對他人的目光時,便會多幾分坦然。

創造機會嚐試表演

獲得家長的肯定,如果再加上他人廣泛的認可,寶寶的自信心會得到強化。帶寶寶走出家門,鼓勵他迎著他人的目光勇敢地展示自己,這個過程可能較長,寶寶的表現也會有反複,家長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妨先從寶寶較為熟悉的環境入手,親友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麵對熟識的人,寶寶會比較放鬆,比如,家長可以看準時機,輕聲對寶寶說:“今天是爺爺的生日,如果為爺爺唱首歌,他一定特別高興。”

父母鼓勵寶寶大膽地去嚐試

寶寶怯於表現的原因還可能是缺乏自信,擔心無法獲得讚賞。因此,找出寶寶的特長並由此樹立信心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通過唱歌、跳舞、數數、背誦古詩、講故事、畫畫、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養寶寶在這方麵的能力,先創造機會讓寶寶在家人麵前展示,加以熱情鼓勵,使寶寶樹立信心。

培養寶寶認真做事的習慣

家長都期盼寶寶未來能夠幸福,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這就需要培養寶寶從小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無論是生活中的事,還是學習中的事,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都必須認真對待,盡力做好。作為父母,要立足家庭、立足小事、立足當前,對寶寶進行嚴格要求,養成做事認真的態度。但由於平時沒有注意習慣養成,許多寶寶做事馬虎、不注重細節,對看似小問題的事情不認真去做。

寶寶做事馬虎的原因主要是生理、心理年齡的不成熟,在從事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象。而有的寶寶則是由於衝動,對活動考慮不周而犯了馬虎的錯誤。此外,寶寶做事馬虎,更多時候是和他處於具體形象的思維階段有關,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缺乏計劃和推理,做事往往隻憑一時興趣。父母應根據寶寶的表現做出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幫助寶寶改掉做事馬虎的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