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長發育情況
智力發育
語言
寶寶在此時,語言的發展最為顯著。他開始聽得懂一些簡單的句子,也會說一些常用的單字,無形中就擴大了自己的世界。以前都是借著實際觀看、傾聽和觸摸來學習,現在他會使用語言,也能想象眼睛所看不見的東西。所以語言打開了寶寶的另一個世界之窗。
寶寶會說的話雖然不多,但是他能理解的話卻多出了好幾倍,學習的速度也極快。所以與寶寶相處時,千萬不可認為“反正他不懂,說了也沒用”的想法,應該不厭其煩地找一些容易理解的話,回答他所有的問題。
如何訓練寶寶語言的表達能力呢?如果寶寶說的不正確,就要及時糾正他。母子雙方語言的溝通,不僅能培養寶寶的說話能力,也能增進彼此間的親情。
睡眠
寶寶必要的睡眠時間為:新生兒一天要睡16個小時,出生後3個月要睡14個小時,6個月至1歲要睡13個小時,2~3歲要睡12個小時。因此,此階段的寶寶應該每天睡12~13個小時。
寶寶睡覺最遲不能超過晚上9時,一般以晚8時前睡覺最為適宜。寶寶入睡前1小時,不要讓寶寶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要玩兒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臉、洗腳、洗屁股。形成主動上床、起床的習慣。
寶寶上床後,要關上燈,寶寶入睡後,家人不必躡手躡腳,也不要突然發出大的聲響,如“砰”的關門聲或金屬器皿掉在地上的聲音。要培養寶寶上床後不說話、不拍不搖、不摟不推動,躺下很快入睡、醒來後不哭鬧的習慣。不要給寶寶含奶頭、咬被角、吮手指,要讓寶寶靠自己的力量去調節入睡狀態,更不要使用粗暴強製和嚇唬的辦法讓寶寶睡覺。
心理
寶寶的很多習慣都是在幼兒時期形成的,所以要從小培養寶寶的習慣,同時也要培養寶寶的性格,給寶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培養寶寶自信、堅強、獨立、善良的品質。要從小讓寶寶懂禮貌。平常在生活中家長要起到模範作用,隻要家長跟人交往時有禮貌,寶寶自然能從大人的言行熏陶中講禮貌,這樣才有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動作發育
寶寶到了1歲半時已經能夠穩當地行走。因此,在發展寶寶的運動能力時,除繼續練習行走之外,還要引導寶寶學習跑、跳等動作。此時寶寶能夠跑,但跑得不夠穩,經常摔倒,這是正常的。在跳躍時,也隻是一跨一起,並沒有真正跳起來,或隻抬起帶領腳,或兩腳一先一後沒跳就落下。1歲半時寶寶可以單手扶欄上下樓梯,但是父母一定要看護好,這時也是寶寶最容易發生意外的時期。
父母應多利用玩具和遊戲來發展寶寶手的小肌肉動作,如撿豆子、搭積木等。父母在訓練寶寶時應耐心,因為寶寶年齡小,學習一項技能需要反複進行,父母一定要注意調動寶寶的積極性,讓寶寶在玩耍中增長本領。
在寶寶能夠穩當行走之後,父母可以訓練寶寶走窄道、走彎道等,訓練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也可以讓寶寶練習單腳站。開始時,牽著寶寶的手,逐漸讓寶寶能單腳站立。因為此時期是寶寶動作和平衡能力發育最快的時期,所以要把握這個關鍵的時期,讓寶寶更好地鍛煉。
寶寶的營養需求
寶寶在此時處於乳類食物結構向普通食物結構轉化的階段,所以切記不要人為加快轉化的速度,一定要讓寶寶慢慢接受固體食物。
雖然寶寶每日的食譜與成年人食物差別越來越小,但是也要將食物做得細軟,讓寶寶食用和吸收起來更加方便。
在此階段,要保證寶寶營養的全麵,從而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此階段還可以適量地通過早晚補充奶粉來增加寶寶的營養。
一般一天進餐3次,點心可在上午、下午各添加1次,晚飯後除水果和奶粉外還可以逐漸做到不再添加食物,以預防齲齒。
換乳結束期輔食喂養參考
這個時期大部分食物寶寶都可以吃了,從大人的食物中分一部分做寶寶的食物時,在口味上要多留意,大人的口味較重,寶寶很容易記住那個味道。所以一定要為寶寶做一些清淡味道的飯菜,一旦寶寶習慣重味,就很難恢複到清淡的口味了,會嚴重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為了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件很快樂的事,可以在食物的顏色和形狀上多下一些功夫。
寶寶所需的營養
寶寶過了周歲,與大人一起正常吃每日三餐的機會就逐漸增多了。但此階段的寶寶,乳牙還沒有長齊,所以咀嚼的能力還是比較差的,並且消化吸收的功能也沒發育完全。雖然可以咀嚼一些成形的固體食物,但依舊還要吃些細、軟、爛的食物。
應根據每個寶寶的實際情況,為寶寶安排每日的飲食,讓寶寶從規律的一日三餐中充分獲取均衡的營養。要根據寶寶的活動規律合理搭配,兼顧蛋白質、脂肪、熱量、微量元素等的均衡攝取,使食物多樣化,從而促進寶寶的進食興趣和全麵的營養攝取。
營養補充方式和缺乏表現
如何給寶寶補鈣
1 歲的寶寶處在長骨骼和長牙齒的重要階段,而鈣正是這階段所必須補充的礦物質,所以在這一階段要重視給寶寶補鈣。
這個月齡的寶寶每天應該喝400毫升以上的奶粉,因為喝奶粉是吸收鈣質的主要來源。此外,寶寶還要吃一些蝦皮、紫菜、綠葉菜等食物,也能很好地補充鈣質。
補充魚油
這個階段的寶寶處在智力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有些父母會給寶寶添加魚油,魚油對寶寶的神經係統發育有著比較好的作用,因為魚油中含有DHA和EPA兩種脂肪酸,所以有很多父母認為魚油是一種益智食物。深海魚中也含有豐富的益智因子。所以平時給寶寶吃些深海魚是很有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魚肝油和魚油是不同的。魚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是可以預防缺乏維生素而造成的夜盲症、佝僂病、軟骨病,但是不能過多服用,否則容易危害健康。
補充維生素
其實維生素是可以從蔬菜水果中獲取的,所以媽媽不必為寶寶準備太多的補品。寶寶1歲以後,也不要多吃魚肝油。
在喂水果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幾點:有些水果很可能會讓寶寶出現皮膚瘙癢等過敏症狀,如芒果。所以在吃之前可以煮一煮。
最好給寶寶喂一些應季水果,如冬天吃蘋果、夏天吃西瓜等,這樣不但可以補充豐富的營養,而且還可以減少過敏的情況。
添加輔食結束期的量
一日三餐和點心寶寶可以用手抓著吃,也可以用匙吃。
1 歲以後的寶寶可以漸漸食用餐桌上的食物,但應建立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嬰幼兒期的營養對未來的生長、發育、疾病有相當大的關係。
父母對於寶寶的食量,主觀上的認定可能會有差異,其實寶寶的生長應以客觀的標準觀察一段時間來衡量。
父母若對寶寶食量感到困擾,不妨找小兒科醫師谘詢,以得到客觀的評估和實用的建議。飲食的量可以根據寶寶自身需要逐漸增加。
寶寶吃零食的利弊
寶寶吃零食是有利有弊的。好處就是吃零食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壞處是零食中含有很多糖,容易損壞寶寶的牙齒。如果含有奶油,還容易導致寶寶發胖。所以零食的選擇很關鍵。可以給寶寶吃些切成片的水果,或者給寶寶吃些酥脆餅幹。如果寶寶不愛吃米飯,可以試著給寶寶吃一些蘇打餅幹。如果寶寶不愛吃肉、魚,那就給他吃些烤餅、蛋糕等富含奶油、牛奶、雞蛋的零食。
吃的時候可以和小朋友分享,這樣寶寶會吃得很快樂,也會吃得更多些。但是不能隨便什麼時間都吃,要有固定吃零食的時間,吃多少零食也要控製,否則養成習慣不僅會影響寶寶的食欲,還會導致寶寶發胖。
吃過零食後,寶寶要漱口,要保護好寶寶的牙齒,也可以喝些茶水,最好養成刷牙的習慣,隻是寶寶刷牙時要注意提醒寶寶將水和牙膏一起吐出去,否則容易造成寶寶攝氟過多。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如果體重超過13千克,是不需要吃零食的,尤其不要吃含能量很高的食物,如麵包、爆米花、薯片等,多吃水果為好。
水果的吃法
這個年齡的寶寶吃水果的時候,隻要把皮削了就可以了,而且寶寶也很喜歡咀嚼果肉的感覺,不喜歡媽媽弄碎的水果。而且最好給寶寶喂當季的水果,既便宜又新鮮美味。
有的父母認為蘋果含有豐富的營養,所以就給寶寶吃蘋果,但是對於寶寶來說,蘋果太硬了,寶寶的咀嚼能力還沒發達到可以獨立吃蘋果的階段,所以媽媽要把蘋果切成薄片再喂給寶寶。寶寶在這個時候可以吃草莓、番茄、梨、桃。
在寶寶健康的時候,吃了番茄、胡蘿卜、西瓜等食物,大便中就會有些原樣排出似的東西,這並不是消化不良,所以父母不要擔心。
給寶寶添加粗糧
寶寶愛吃甜食、雞鴨魚肉,喝飲料,而對粗糧蔬菜卻很少沾口,結果是小小年紀血脂異常,血壓、血糖升高,為日後罹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埋下隱患。為了寶寶有一個健康的未來,從小就應培養多吃粗糧果蔬的好習慣。
粗糧是體內清潔劑
各種粗糧以及新鮮蔬菜和瓜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素,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樹膠質和一些非纖維素糖。這些植物纖維具有不可替代的平衡膳食、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生理功能,起著“體內清潔劑”的特殊作用。
防範兒童糖尿病
從飲食上著手,做到少精多粗。由於膳食纖維的吸水膨脹作用,延緩了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減慢了腸道吸收糖的速度,避免餐後出現高血糖現象,提高人體耐糖的程度,利於血糖穩定,膳食纖維還可促使胰島素充分發揮作用。因此,常讓寶寶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粗糧和蔬菜,可起到預防兒童糖尿病的效果。
有益於皮膚健美
寶寶如果吃肉類及甜食過多,在胃腸道消化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少毒素,侵蝕皮膚,膚色會變得枯黃無華,容易發生痤瘡、癤腫等皮膚病。若讓寶寶常吃些粗糧蔬菜,則既能促使毒素排出,又能使體液保持弱堿性,有益於皮膚的健美。
粗糧要細作
把粗糧磨成麵粉、壓成泥、熬成粥或與其他食物混合加工成花樣翻新的美味食物,使粗糧變得可口,增進食欲,能提高人體對粗糧營養的吸收率,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
粗糧中的植物蛋白質含的賴氨酸低於動物蛋白質所含的賴氨酸,所以利用率較低。彌補這些缺陷的辦法就是提倡食物混吃,以取長補短。如玉米中含的賴氨酸和色氨酸較低,可與黃豆或黑豆共同食用,兩者可互補,使賴氨酸在比例中接近人體需要,如八寶稀飯、臘八粥、玉米紅薯粥、小米山藥粥,由黃豆、黑豆、青豆、花生米、豌豆磨成的豆漿等,都是很好的混合食物,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飲食講究的是全麵均衡、多樣化,任何營養素都是和多種營養素一起發揮綜合作用。在日常飲食方麵,應限製脂肪、糖、鹽的攝入量,適當增加粗糧、蔬菜和水果的比例,並保證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入,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的均衡合理,有益於寶寶健康發育。
如何添加換乳結束期的軟飯、麵食
這個時期的寶寶還不能充分的咀嚼食物,所以飯菜的硬度要先從軟飯開始,漸漸地和大人飯菜的硬度接近。
製作方法多樣化
選擇一些脂肪少的瘦肉,盡量要和蔬菜一起炒,或者做餡,要不斷變換花樣。
傳遞飲食的快樂
這個時候,要在各種烹調方法上和風味上下功夫,同時傳遞吃飯的樂趣,食物的色彩要更加鮮豔,賦予一些歐美和傳統風味,使菜肴的口味和感覺更豐富。
可以加入麵食,使營養更加全麵
進入換乳後期可以加入一些麵食,做一些寶寶更喜歡的菜,還可以在麵包上加一些果醬。
如何添加換乳結束期的蛋白質
寶寶可以吃一些魚
製作魚類食物,口味上可以慢慢和大人接近。但是,因為寶寶的咀嚼能力還不發達,所以一定要注意柔軟度,口味也一定要清淡。可以加一些肉丸或者蝦、墨魚、章魚丸,香菇丸等。
已經可以吃漢堡
這個時期,寶寶可以吃很多肉了,也可以吃牛肉漢堡,食物種類逐漸拓寬。牛肉漢堡在柔軟度和味道上都要適中。
可以加入青魚、蝦、墨魚等
因為擔心寶寶會過敏,在換乳後期一直避免用海鮮烹飪,現在可以慢慢加入一些,魚類一定要切碎後再食用。另外,由於魚是寶寶常見的過敏性食物之一,很多專家建議寶寶滿1周歲後再吃魚。此時寶寶的免疫係統和消化係統發育得更好,更容易接受魚肉。而對於家庭和自身有過敏史的寶寶,如濕疹、蕁麻疹、花粉熱、食物過敏等,可以等到寶寶3歲後再吃魚。
可以做一些豆製品
可以在寶寶的菜譜中加入豆製品。大豆要選擇軟的水煮豆,豆腐等一定要過一下熱水。
營養要均衡
即使做麵食,也不要太單一。這個時期一定要考慮營養,在麵食裏加入一些水果或蔬菜。
寶寶喜歡沙拉食物
色彩搭配鮮豔的沙拉,一看就很好吃,寶寶也會很有食欲。這一時期,寶寶可以和大人一起吃玉米沙拉,水果沙拉等。
做開心飲食的菜譜
對於換乳後期的寶寶,一定要讓他感覺到“吃飯很快樂”。色彩要做到寶寶一看就很開心,同時要注意口味的變換,向寶寶傳遞吃飯的快樂!
改造肉食寶寶
肉的營養是很豐富的,而且味道很好,所以很多寶寶都愛吃肉,但是愛吃肉不一定就健康,太偏好肉類而不愛吃其他食物,容易缺乏營養。為了寶寶的健康,必須要糾正寶寶隻愛吃肉的習慣。
盡量把肉和蔬菜混合製作,並把肉切碎。
把肉和蔬菜放在一起長時間煮熬,使菜混合了肉的香氣,提高寶寶對蔬菜的接受度。
盡量選擇低脂肉類,如雞肉、魚肉,而且在烹飪的時候建議用少油的方式,比如用水煮、蒸等。
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
一定讓寶寶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飯
不能讓寶寶跑來跑去,也不能讓他邊吃邊玩,否則進餐時間過長,影響消化吸收。如果在飯桌上與大人一起吃,不要讓他成為全桌人關注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會感染寶寶,增加他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