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
營養解讀
脂肪在人體營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體所需總能量的1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量。此外,還提供人體所需的“必需脂肪酸”,缺少脂肪就會產生一係列不良症狀,如生長遲緩等。
主要來源
脂肪的食物來源分可見的脂肪和不可見的脂肪。可見的脂肪是指那些已經從動植物中分離出來的,能鑒別和計量的脂肪,如豬油、黃油、人造黃油、酥油、色拉油、花生油、植物油等烹調油。不可見的脂肪是指沒有從動植物中分離出來的脂肪,如食用的肉類、雞蛋、奶酪、牛奶、堅果和穀物中的脂肪。
生理功效
脂肪是人體內的重要物質,它具有保持人體正常體溫的作用,脂肪在人體內氧化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給人體熱量。由脂肪所產生的熱量約為等量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的2.2倍。
脂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腦神經、肝髒、腎髒等重要器官,其中都含有很多的脂肪。
在寶寶可以食用換乳食物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給寶寶添加一些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這些食物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缺乏表現
挑食的寶寶容易出現脂肪缺乏的現象,當寶寶脂肪攝入量不足時,會出現生長發育緩慢,身體消瘦,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菌浸染,會影響大腦和神經的發育,還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缺乏,從而患上相應的疾病。而且,寶寶的視力發育也會受到嚴重影響,表現為視力功能較差、出現弱視等傾向。
碳水化合物
營養解讀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寶寶在飲食中的糖類主要為乳糖和蔗糖。乳糖為乳類所含的糖,蔗糖即白糖和紅糖,比較容易被寶寶消化利用。寶寶需要碳水化合物相對較成人多,但每次用量卻很少。
主要來源
穀類、薯類、豆類等富含澱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食糖,如白糖、紅糖、白糖幾乎100%是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等均為發育所必需的,乳糖可以酸性發酵,既幫助鈣、磷的吸收,又能完成脂肪的氧化,減少蛋白質的消耗,也是腦細胞代謝的基礎。
生理功效
1.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提供熱能。
2.維持大腦功能唯一的能源。
3.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
寶寶每千克體重約需碳水化合物12克,若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熱量不夠,隻能消耗蛋白質和脂肪來提供熱量,此時就會使寶寶體重降低,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若碳水化合物供應過多,除體內代謝需要的消耗之外,多餘的碳水化合物轉為脂肪存儲於體內,導致寶寶脂肪增多,貌似肥胖,但肌肉鬆弛,抵抗力差,易受病毒和細菌的感染。
缺乏表現
寶寶熱量供給的一半來自碳水化合物,寶寶膳食中如果沒有碳水化合物,很難避免酮症的出現。如果寶寶缺少碳水化合物,會導致消瘦、發育緩慢等現象。寶寶除澱粉外,對其他糖類,如乳糖、葡萄糖、蔗糖都能消化。由於乳糖酶的活性比成人高,所以對母乳中所含的乳糖能很好地消化吸收。4個月左右的寶寶才能較好地消化澱粉類食物。
蛋白質
營養解讀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體,寶寶需要蛋白質的比例相對較成人多。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較植物蛋白質多,米、麥等植物蛋白質中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中缺乏蛋氨酸和胱氨酸。所以應根據寶寶喂養的具體食物類型,保證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避免蛋白質攝入不足或過量,以預防蛋白質供給不當對智力發育的危害。
主要來源
蛋白質可分為兩種,其中包括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於魚、畜禽肉、蛋、乳類等。植物性蛋白質主要來源於豆類、硬果類、薯類、蔬菜類等。魚肉可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並且消化吸收率極高。母乳中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適宜寶寶消化吸收。另外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還有牛奶、羊奶或奶粉,也可以選用魚肉或魚粉,它們都是優質蛋白質,不但適宜寶寶食用,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魚粉含85%的蛋白質,寶寶一般從一個半月開始就可以食用魚粉。
生理功效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主要物質,體內新陳代謝過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調節生長、代謝的各種激素以及有免疫功能的抗體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長期攝入精細加工的蛋白質,消化功能不容易得到很好的發育。如果消化功能發育減緩,就會造成腎髒負擔加大,反而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缺乏表現
生長發育快的寶寶可能會出現缺乏蛋白質的現象,當寶寶缺乏蛋白質時,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身高、體重增長緩慢,肌肉鬆弛,易出現貧血,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下降。
水
營養解讀
水是一切營養素和代謝廢物的溶劑,沒有水人體內的一切代謝反應都將停止。水具有較大的比熱,它散布在全身每一個細胞裏,細胞代謝中產生的熱能,能通過水很快地排出體外。人體的組成70%是水分,體液和血漿中90%是水,肌肉中72%是水,就是骨頭也有25%的水,甚至牙齒都含有10%的水。
主要來源
最好給寶寶喝白開水,不要長時間給寶寶喝帶甜味的水,尤其不要給寶寶喝各種含有人工添加劑的飲料。3歲以內的寶寶每次飲水不應超過100毫升,3歲以上可增至150毫升。隻要小便正常,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讓寶寶少量多次飲水。出汗時應增加飲水次數,而不是增加每次飲水的量。
生理功效
水參與代謝全過程,調節體溫維持血容量,維持腺體正常分泌等生理功能。因水占寶寶體重的70%~80%,所以,水對寶寶來說比成人更重要,平時需特別注意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水具有補充營養和參與機體各種代謝的作用。在飲用水中,含有許多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鎂、鐵、銅、鉻、錳等元素,這些元素含量適當,則對人體健康有益。同時,水還可以幫助機體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除廢物、參與調節體內酸堿平衡,並在各器官之間起潤滑作用。
缺乏表現
若寶寶不斷用舌頭舔嘴唇,見寶寶口唇發幹,在換尿布時沒有尿,都提示寶寶需要喝水了。此時應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維生素A
營養解讀
維生素A是脂溶性長鍵醇,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對視力、生長、上皮組織及骨骼的發育以及生長發育都是必需的。
維生素A分為維生素A1和維生素A2兩種,維生素A1存在於動物肝髒、血液和眼球的視網膜中,天然維生素A主要以此形式存在;維生素A2主要存在於淡水魚的肝髒中。
主要來源
維生素A的主要食物來源:胡蘿卜、番茄、雞蛋、牛肝和豬肝、魚肝油、牛奶、奶酪、黃油、菠菜、萵苣、大豆、青豌豆、橙子、杏等。
早產兒吸收脂肪及維生素A的能力弱,宜盡早給予口服維生素A。
生理功效
1.維持機體的正常生長發育,促進體內組織蛋白質的合成。
2.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增強暗光下的視覺能力;維持骨骼、肌肉、牙齒的正常生長發育。
3.維持上皮組織的健康,增強對抗各種疾病的抵抗力,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
4.通過調節細胞免疫力和體液免疫力來提高免疫功能。
5.影響細胞膜表麵糖蛋白合成。
缺乏表現
1.當寶寶缺乏維生素A時,就會出現暗適應能力下降、夜盲及眼幹燥症等。
2.黏膜和表皮細胞容易受到損傷。
3.嚴重時會出現生長發育受阻,首先影響骨骼的發育,齒齦增生與角化,影響牙釉質細胞發育,使牙齒停止生長。
1 維生素B
營養解讀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在酸性溶液中很穩定,在堿性溶液中不穩定,易被氧化和受熱破壞。維生素B1以輔酶形式參與糖的分解代謝,有保護神經係統的作用,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欲。另外B族維生素之間有協同作用,也就是說1次攝取全部B族維生素,要比分別攝取效果更好。
主要來源
含有維生素B1的食物有很多,尤其是酵母、米糠、全麥、燕麥、花生、豬肉、大多數的蔬菜、麥麩、牛奶等含量較豐富。
生理功效
維生素B1是人體能量代謝,特別是糖代謝所必需的,故人體對維生素B1的需要量通常與攝取的熱量有關。當人體的能量主要來源於糖類時,維生素B1的需要量最大。
1.促進寶寶的成長。
2.幫助消化,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3.改善精神狀況,維持神經組織、肌肉、心髒活動的正常。
4.減輕暈機、暈船。
缺乏表現
初期症狀,有疲乏、淡漠、食欲差、惡心、憂鬱、急躁、沮喪、腿麻木和心電圖異常。寶寶缺乏維生素B1時,容易出現腳氣病,多發生於2~5月齡的寶寶,且多是維生素B1缺乏的母乳所喂養的寶寶,其發病突然,病情急。初期食欲不振、嘔吐、興奮、心跳快,呼吸急促和困難。
2 維生素B
營養解讀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它是人體必需的13種維生素之一。作為B族維生素的成員之一,維生素B2微溶於水,可溶於氯化鈉溶液,易溶於稀的氫氧化鈉溶液。
主要來源
含維生素B2豐富的食物有很多,如奶類及其製品、肉類、動物肝髒與腎髒、蛋黃、鱔魚、胡蘿卜、釀造酵母、香菇、紫菜、茄子、魚、芹菜、橘子、柑、橙子等。
生理功效
維生素B2能參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核酸和脂肪的代謝,可提高肌體對蛋白質的利用率,促進生長發育,並且還具有以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