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謹”是指寡言,孔子不是提倡不說話,而是強調“少說多做”。如《學而》第十四章,孔子說“敏於事而慎於言”(做事勤快,說話謹慎);《為政》第十三章,孔子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將你要說的話做到,然後再開口講出來),都是這個意思。“信”是指誠信,是儒家最為推重的品德。在《學而》第四章,孔門大弟子曾參天天反躬自問的第二條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為政》第二十二章,孔子更感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不誠信,不知道那怎麼可以)。
本段即圍繞著以上兩個核心內容展開,但並不虛談空論。前半段重點說“謹”,要求青少年弟子在平日生活中,要事事嚴格,出言謹慎。其規定細致到起居洗漱、衣冠擺放、飲食嗜好、行走坐臥、敲門應答等方方麵麵。後半段主要談“信”,針對青少年弟子易犯的錯誤,提出如何預防改正,培養樹立誠信。像借人東西應及時歸還,不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道聽途說傳播謠言,要見賢思齊聞過則喜等,都是我們今天仍然倡導的好品質好習慣,也是我們誦讀學習《弟子規》的原因所在。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注釋】
盥:澆水洗手。
淨手:洗幹淨手。盥洗沐浴不僅是良好的衛生習慣,而且是古人參加各種典禮活動的嚴格禮儀要求,所以從小就要教育培養。
【譯文】
清晨盡量早起,晚上遲些入睡,人生歲月易老,要把時間珍惜。
早上必須盥洗,同時注意漱口,便溺結束回來,則要立即洗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
【注釋】
紐:衣紐。結:打結,係好。
履:鞋。
切:貼切合適。
頓:安置。
【譯文】
帽子應戴端正,衣扣必須扣好,襪子要穿平整,鞋帶注意係緊。
脫下衣帽鞋襪,存放位置固定,不可亂丟亂放,以免弄髒弄亂。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注釋】
循:遵循,符合。分:身份,等級。
稱:相稱,合適。家:指家庭條件。
則:準則,規章。這裏指應當遵從的飲食原則,即飲食要適量適度。
【譯文】
穿衣貴在整潔,不必追求華貴,衣著要合身份,還要考慮家境。
飲食應當全麵,不能挑挑揀揀。
注意適當有節,不要過量無限。
年齡如果還小,千萬不要飲酒,否則一旦喝醉,失態樣子最醜。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注釋】
深:指夠深度,到位。圓:完整。
踐:踩踏。閾:門坎。
跛倚:偏倚,站立不正。語出《禮記·禮器》:“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
箕踞:兩腳伸直叉開的坐姿,形似簸箕。
髀:大腿。
【譯文】
走路邁步從容,直立姿態端正,作揖彎腰到位,跪拜認真恭敬。
出入不踩門坎,站不歪斜其身,坐不叉開雙腿,切忌腿腳抖動。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注釋】
寬轉彎:指轉彎角度要大,不要急切抄近、慌張冒失。
勿觸棱:不要撞到家具物品的棱角。
盈:滿。
【譯文】
掀動門簾要輕,切勿發出聲音,走路轉彎大些,不要撞上物品。
手拿空的器皿,像滿裝般小心;進入無人空屋,如同屋裏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注釋】
略:忽略。
【譯文】
做事不要匆忙,忙中大多出錯,不必害怕困難,也不輕率隨便。
打架鬧事場合,不可輕易靠近;邪惡荒誕之事,絕不好奇打聽。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