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掉衣服,借助鏡子觀察你的背部,皮膚的顏色萎黃或者淡白,摸上去肌肉有一種軟塌塌的感覺,冷天散發出一股汗味,不能自覺挺直脊背,坐在那裏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再看看嘴唇,血色不足,非常容易出汗,這就是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的人可以多食用一些補氣的食材。牛肉最補氣益血,非洲一些部落至今還保存著生大病以後要吃七頭牛才能恢複元氣的習俗。
山藥非常適合氣虛體質和久病氣虛者。《紅樓夢》裏秦可卿大病,愛吃棗泥山藥糕,“感覺像克化了……”大棗,在中藥湯裏都拿大棗做藥引,大棗煨爛服用,效果更好。另外燕窩、人參、花生、葡萄、雞肉也能補養氣虛。
其實背部也可以治療氣虛。腎藏元氣,按摩腰部可以激發腎內的元氣。以最舒服的姿勢坐好,脫掉上衣,將腰帶鬆開,把自己的雙手搓熱,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腰部命門穴、腎俞穴、氣海穴、大腸俞穴等穴的自我按摩。這些穴位大多與腎髒有關。搓到發熱,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的作用。
痰濕體質
有的人後背皮膚淡黃、色發暗,泛著一種昏色的油光,看上去非常油膩。這是“痰濕”造成的。這個“痰”並非我們平常說的那個痰液,而是一種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環境的潮濕和淋雨會使人生病。“濕”是指消化係統運作失宜,脾胃失調。痰濕體質的人性情溫和,多喜歡吃一些油膩肥厚的食物和甜品。懶得動彈,喜歡睡覺,而且很容易感冒。
如果體內的痰濕停留時間很長,就會化成濕熱。中醫有句話叫做:“痰頑多怪病”。除了皮膚油膩、長痘以外,還會出現腰痛、眩暈、肥胖,更嚴重的會累及泌尿生殖係統疾病,造成月經不調、不孕症等。痰濕體質的人需要長期的調理。
痰濕體質的人首先要改變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遠離肥甘厚味,多吃一些健脾利濕的蔬菜和水果。適合痰濕體質人攝取的蔬菜和水果是韭菜、蔥、薑、蘿卜、洋蔥、大棗、檸檬、荔枝、櫻桃等。沒事的時候泡一杯有利於散寒化濕的紅茶或者荷葉茶也不錯。盡量不要喝綠茶,綠茶性寒,反而會加重體內的濕氣。
痰濕體質的人盡量遠離潮濕的環境,沒事應該多曬太陽多散步。每天拿熱水泡腳,這樣能增強體內的陽氣,去濕化痰。
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比痰濕體質嚴重些,濕熱體質的人總覺得四肢和後背發沉。後背多在午後發熱,即使是出汗也不覺得涼快。關節會出現相應的腫痛,還有一些濕熱體質背後的皮膚顏色發黃暗,出現許多粉刺,愛長痘痘。濕熱體質的人性情比較急躁,小便很困難,食欲很差,可能會出現肥胖或者是消瘦的症狀。
濕熱體質的人可以嚐試一下“六一散”,“六一散”可能是最簡單的中成藥了。滑石粉六份,甘草一份,拌勻即可。
如果總是沒由來的發熱,六一散加點西瓜皮服用,解熱祛暑;
如果口幹舌燥,六一散搭配麥冬;
小便澀痛,六一散加白茅根煎湯。
六一散不但能內服,還能外塗,背後出現痘痘痤瘡,撒點六一散就可以見效。民間還有一種用法,把“六一散”給小兒浴後塗抹身體,夏季既可防止痱毒,又能防止濕疹和尿淹。
瘀血體質
瘀血體質的人麵色晦暗,露出後背皮膚,可以看到皮膚顏色偏暗,色素沉著有瘀斑。而且伴有眼眶和鼻梁發黑,頭發非常容易脫落,會出現大片大片的頭屑,女性很容易痛經。瘀血體質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體質,如果任其發展,很可能造成出血和中風等疾病。
瘀血體質可以通過食療來改善,中藥店有現成的田七粉,每天吃一克,你就會感覺有所改善。當歸燉雞,既補血又補氣。日常用玫瑰花泡水,養顏活血。女性可以嚐試每天一杯益母草茶,益母草一兩,紅棗和桂圓各五錢,紅糖一兩,益母草用小火煮開,放入桂圓和紅棗,煮到桂圓似化開一樣,放入冰糖攪拌。益母草茶對改善因為瘀血體質引起的痛經效果非常好。血塊凝結,自然產生瘀血,敲打背部可以激發陽氣,沒事多捶打背部,把瘀血都消散開。
特稟體質
乍一看這個體質能想起“天賦異稟”的詞兒來,其實,特稟體質是一種非常“討厭”的體質,它是一種過敏的特殊體質。有的過敏體質者對藥物過敏,有的過敏體質者對花粉粉塵過敏,甚至有的過敏體質者對空氣都過敏。過敏體質的人背後甚至全身經常會起蕁麻疹,皮膚經常會出現紫紅色的瘀斑,皮膚常常一抓就紅,出現瘀痕。
對於輕微的特稟體質比如花粉症患者,可以通過按摩脊椎的方式調養。
氣鬱體質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種看見花鳥就流淚悲傷的屬於氣鬱體質。氣鬱體質的人總是覺得不開心,“百病由氣生”,我們要學會“泄”掉身體裏的“氣”,中醫裏,拔罐、刮痧、針灸屬於“泄”,拿個刮痧板順著脊柱一直刮,把身體裏的“氣”泄掉,激發起身體裏強大的陽氣,掃除氣鬱。
3.重視背後的痤瘡和瘙癢
背後發癢,起一些紅紅的痤瘡,即使是痘痘消了也會留下黑色的痘疤,無論抹什麼都很難去除。這些痤瘡不但影響美觀,而且是內分泌失調的信號……。
背部提示內分泌失調
我們背部是除了麵部之外油脂分泌最旺盛的部位,也是除了腳底以外皮膚角質層最厚的部位。角質脫落不及時,很容易堵塞毛孔,長出紅紅的小痘痘。有的人背後痤瘡很嚴重,除了可能是痰濕、氣鬱體質,就和內分泌失調有關係了。
內分泌失調是一個西醫的概念,中醫稱之為“陰陽失調”,《黃帝內經》裏:“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女人一般不喜歡聽見:“你可能內分泌失調了”一類的言語。內分泌的症狀就是容顏惡化衰老、脾氣急躁、婦科病纏身、喝涼水都長肉。
中醫的“情誌”“左右”著內分泌,“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悲傷肺”、“恐傷腎”。情緒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人體雌激素的分泌,所以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日常調理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入手,必要的時候輔助藥物治療。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有的女性工作生活壓力大的時候喜歡大吃一頓,心情就會莫名其妙地好了很多。這是因為高油、高鹽、高脂肪的食物含有大量的血清素,可以舒緩情緒,帶來一種愉悅和幸福感。但是暫時的“歡愉”可苦了我們的身體。這些食物在身體裏無法吸收,形成毒素,入侵髒器,造成氣血失調。所以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清淡、高蛋白的食物,比如新鮮的果蔬。有人不喜歡豆類的腥味,其實豆類是女性最好的朋友,豆類裏含有大量的雌激素,自動調節身體的內分泌。尤其是黑豆,不但能夠補肝腎、暖腸胃,還有明目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沒事喝一杯黑豆漿,能讓女性減緩衰老,皮膚光滑。有的人背後愛出汗,越出汗越容易形成痘痘,黑豆和黃芪同煮喝,就有很好的止汗效果。
由於內分泌原因已經形成的背部痤瘡,可以試試桃花白芷酒。
清明節采集新鮮桃花300克,如果實在沒有就去藥店買幹桃花100克,和30克白芷一起泡進一斤白酒中,密封一個月後開封使用,每天晚上飲用一小盅。活血去瘀。還可以用酒來擦洗脊背。如果用手擦後背不方便,可以把桃花酒倒進洗澡水裏泡澡。利用高溫反複入浴的方式促進血管擴張。每泡澡3分鍾,休息5分鍾再泡。泡澡能消耗大量能量,效果相當於慢跑一公裏。泡澡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保持皮膚的光滑活力。
警惕背後“瘙癢”
我們的背後有時候會癢癢,撓一撓就不癢了。癢得厲害會去藥店買個藥膏塗塗。皮膚沒有任何破損時持續性的瘙癢是疾病的信號,必須慎重對待。
糖尿病血糖高的人容易後背發癢。血糖升高,機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感染誘發瘙癢。對於糖尿病,我主張用最簡單的方法,控製飲食、加強鍛煉、胰島素注射,最好每天都吃一點蜂膠。有人認為,胰島素依賴性太強,繼續吃大把大把的藥物。其實在治療糖尿病中,最安全無害的就是胰島素。無論多麼安全的藥物都會傷害肝髒和腎髒,吃上十年八年,糖尿病沒有治好,肝腎卻出現了無可逆轉的損傷,這是得不償失的。
別以為後背對糖尿病沒有辦法。後背也能發現、治療糖尿病。糖尿病人脊柱會有骨質疏鬆的表現,叩擊胸部的脊椎大多數會出現叩擊痛感,糖尿病人的骨盆和關節缺乏彈性,通常患者仰臥的時候,左側腳尖稍微向裏傾斜,而右側腳尖稍微向外傾斜。懷疑自己有糖尿病可以自己觀察一下。
鬆弛脊背的軟組織,按摩背後的腧穴。“腧穴”是肺腑經絡之氣輸注於淺表皮膚的特殊部位,無論是針灸還是按摩,都是針對它,它有點像一個鑰匙孔,隻要插對鑰匙,它就可以打開門,釋放或者“激活”功能強大的“長陽”。糖尿病的反應穴位體征多數很明顯,主要反應在肺經、膽經、胃經、脾經,如肺俞穴(低頭摸脖子上有個骨性突起,這裏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再往下數三個突起,往兩邊1.5寸就是肺俞穴)、脾俞穴(再往下數8個突起,往兩邊就是脾俞穴)等。這些反應穴位在體表都有一定形態特征的反應體征。比如隆起、腫滿,發熱、寒涼等。通過按摩腧穴,可以刺激相應的器官調節分泌,還能把積存的疾病“泄”出來。
貧血,背部也會癢
貧血也會感覺到背後有一種灼熱的癢痛。背部發癢,對著鏡子觀察一下自己的皮膚和口腔黏膜,皮膚蒼白沒有光澤,黏膜蒼白,容易頭暈目眩,這就是貧血。
如果是不嚴重的貧血,吃一些補血的食物就可以糾正過來,最好不要胡亂吃補血藥。食物有個顏色原則,顏色越深的食物越富有營養,多吃一些紅色、黑色的食物,補充鐵劑和維生素,就可以調整貧血。如果貧血嚴重,可以吃“益中生血片”,效果也很不錯。糾正貧血以後,背部發癢也就會消失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背部發癢都是得了重病。患了皮炎和濕疹背後都會癢,皮膚上會出現紅腫或者疙瘩,很容易看出來。孕婦也容易背部發癢,是因為內分泌紊亂引起的妊娠瘙癢,分娩後自動消失。
4.脊背養生中的經絡與奇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