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按揉肝膽在背部的反射區,重點關照大椎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直到汗透;
按揉腹部關元穴數分鍾;
推壓下肢的足三裏穴、豐隆穴、三陰交穴,力度可以適當加重。
如果麵部有黃褐斑,也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按摩。
23.肝炎
肝炎是肝髒的炎症。按摩可以增強肝髒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輕柔地按摩整個肝膽在背部的反射區,以舒適為宜;
按揉肝俞穴、膽俞穴、三陰交穴數分鍾,動作盡量輕柔;
推揉整個後背肌肉、擦揉兩側的肋骨放鬆。
24.膽囊炎
膽囊發炎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會出現右上腹疼、惡心、嘔吐和發熱等症狀。
用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整個背部,讓緊張的背肌和腹腔內的髒器得到舒緩;
在背部尋找到膽囊壓痛點,多在肝膽反射區內。指壓膽囊壓痛點,以患者可以忍受為度。按壓3~5分鍾;
尋找到膽俞穴,用叩擊的手法刺激,以舒適為度;
用肘部的“鷹嘴”推拿整個膀胱經,讓患者感覺到整個膀胱經又酸又脹即可。
最後用手擦揉後背及兩側肋骨放鬆。
25.膽結石病
膽囊炎或膽管存在的結石阻塞膽汁的正常流通或引發炎症所導致的一種疾病。結石突然阻塞膽管時,會引起劇烈的膽絞痛。
拍打緩解背後的肌群緊張;
自下而上按揉背部中段脊椎兩側,重點關注背部的肝俞穴、膽俞穴,以整個後背汗透酸脹為度;
推壓腹部的期門穴3~5分鍾;
加按下肢的陽陵泉穴和膽囊穴3~5分鍾,如果按壓陽陵泉穴有僵硬感,可以適度加重力度,出現“揉開”的感覺即可。
膽囊炎、膽結石也可以刮痧治療。
26.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會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熱等症狀。按摩相關的穴位可以刺激消化係統分泌,促進胰腺正常收縮,緩解胰液帶來的壓力。
可抓捏整個後背,放鬆後背肌群和髒器;
出現胰腺炎腹脹時,自下而上地用力按壓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裏穴、陽陵泉穴、太衝穴數分鍾,讓積食盡早消化;
出現嘔吐症狀,取肝俞穴、膽俞穴、至陽穴、中脘穴、三陰交穴、陽陵泉穴,對這些穴位相對應的皮膚輕輕捏起提轉,刺激陽氣生成,平和脾胃和胰腺。
胰腺炎平時的保養可以按揉肝俞穴、脾俞穴、章門穴、天樞穴、氣海穴和足三裏穴,以汗透為度。
不過急性胰腺炎發作,要立刻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27.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過長、排便困難的症狀。
首先按壓整個腸道在背部的反射區,從第三腰椎開始,可以用力揉壓。在揉壓的時候不時抖動放鬆,直到整個反射區發酸為止。
用食指和拇指掐住大腸俞穴,掐的時候要逐漸用力,當大腸俞穴有疼痛難忍的感覺的時候再分開,休息數十秒鍾以後再掐。掐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穴位,促進胃腸蠕動,加速排便。腰陽關穴也如此掐揉。
28.浮腫
按揉關元穴、氣海穴、臍中穴、肺俞穴、脾俞穴、腎俞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按揉時間不宜過長,睡前數分鍾即可,每日飲用一點鯽魚湯或者魚腥草茶,可治療生理性水腫。
病理性水腫需要及時就醫。
29.肥胖
第三、四腰椎是降低食欲的穴位,用力捶打,可以把食欲減至最低程度。
30.腎虛
腎髒精氣陰陽不足。腎虛可以按摩腎俞穴和帶脈穴。帶脈穴屬於奇經八脈之一,起於季肋,回身一周。於肚臍同一個水平線圍繞一圈,就像一條腰帶一樣。帶脈上有三個很重要的穴位,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
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腎俞穴數分鍾,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
敲打帶脈上的三個穴位,直到小腹有發熱感為止;
按摩帶脈穴不但可以治療腎虛,還可以減去腰間贅肉。
31.痛經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前後出現小腹和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
原發性痛經可以按揉整個腰骶部和帶脈。
32.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或者出血量異常,或者是月經前、經期腹痛及全身症狀。
月經不調的原因很多,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生殖道感染、子宮肌瘤都能有可能引起月經不調。
非病理性的月經不調可以按摩帶脈、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上穴、次穴、中穴、下穴。是骨骼縫隙處,多指骨骼空隙上的穴位。上穴在骶部,髂後上棘與中線之間,適對第一骶後孔處。適對的第二骶後孔為次穴;適對的第四骶後孔為中穴、下穴。這四個穴位對月經不調有奇效。
33.陽痿
陽痿是指男性的陰莖不能勃起,勃起不堅或者勃起不能維持。
輕柔按揉整個後背數分鍾,使後背肌群和患者的情緒得以放鬆;
推揉大椎穴,力度由輕到重,大約3~5分鍾,局部有透熱的感覺為宜;
按壓兩側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數分鍾,耐受為度;
取背部的命門穴,用掌根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壓數百次,直到有很強烈的酥麻感為止;
然後擦熱整個背部,放鬆肌群和髒器。
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按摩辦法。按揉腰眼、腰脊、骶脊部50次,使局部皮膚發熱。長期堅持,也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