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肺炎患者俯臥,雙手沿著肩胛向上推按,直到有熱感為止。如果患者有痰,那麼要讓他吐出來,減輕炎症、緩解肺內壓力;
按壓整個肺在背後的反射區。按揉整個肺在背後的反射區不宜用力過度。肺炎患者自身就很虛弱,過度用力對其是一種外力損傷,透熱即可;
在按摩中有一種“擦”法很適合肺部按摩。按摩者手掌著力在患者的後背上,以肩帶動手掌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手掌下壓後背的力量要輕柔,在擦動的時候盡量不要出現皮膚褶疊,擦得後背皮膚潮紅為度。重點關注肺俞穴和厥陰俞穴兩個穴位。
如果患者有發燒、頭痛等症狀,要加按壓大椎穴數分鍾。
最後按揉整個後背,放鬆肌肉。
13.哮喘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發作性的過敏性疾病。發病沒有年齡限製,家族遺傳、經常感冒或者已經有過敏性鼻炎(花粉症)的人更容易患上哮喘。發作前有先兆症狀如噴嚏、流涕、咳嗽或胸悶等,如不及時處理,就會出現呼吸急促,呼氣困難,哮鳴,咳嗽等症狀。
哮喘發作時,在身邊沒有平喘藥的情況下,按壓定喘穴和大抒穴數分鍾能明顯緩解哮喘,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
不過平常的哮喘治療還需要配合專業醫生和藥物,不可自行醫治。
14.冠心病
心髒有一條很重要的通道叫“冠狀動脈”,當它發生病變的時候,血管就會變得狹窄,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肌受損。冠心病發作時心前區出現短暫發悶樣疼痛,可放射到左肩背部。
按摩治療冠心病動作和力度盡量輕柔,先放鬆整個背肌;
自上而下沿著脊柱向兩側心髒反射區按摩,重點按摩厥陰俞穴、心俞穴、膈俞穴三個穴位數分鍾,感覺舒適為宜;
配合胸前的膻中穴,上肢的通裏穴、內關穴、神門穴數分鍾,上肢的穴位可以加重力度;
最後擦熱兩肋間的肌肉,放鬆整個後背。
15.心律失常
心髒跳動是有一定節律的,有很多原因會導致心髒的頻率發生異常,可以是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或者心律不規則等。它們的臨床症狀也不同,心動過速時,有心悸、頭昏乏力、胸悶多尿等症狀,心動過緩會全身乏力,頭昏眼花,反應遲鈍,卻非常愛激動。
心動過緩
按摩背部上半部分脊柱兩側,胸部兩乳頭中間區域,小臂和小腿外側,重點關注心俞穴、脾俞穴、膻中穴、巨闕穴、神門穴,以舒適為度,輕柔按摩。
心動過速
心動過速不宜按摩整個脊背,按揉心俞穴、厥陰俞穴、肝俞穴、靈台穴、神道穴、足三裏穴,以舒適為度,出現感覺異常立刻停止。
16.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缺血,引起部分心肌壞死的疾病。會出現劇烈的壓榨性疼痛、緊張感和灼燒感,這種疼痛感可向左上臂、頜部、背部擴散。
心肌梗死發作的時候,如果在沒有速效救心丸的情況下,可以按揉背後的心俞穴、肺俞穴和兩肋,動作盡量輕柔。
17.低血壓
低血壓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心煩,晚上睡不著覺,臉色蒼白等症狀,低血壓的人一般會消瘦。
抓揉整個後背數分鍾,放鬆背肌;
按壓心俞穴、巨闕穴、足三裏穴數分鍾,以舒服為度,如果出現異常感覺,立刻停止;
按摩後可以飲用適量的紅糖水。
低血壓也可以艾灸治療。
18.高血壓
一般高血壓患者會頭疼,特別是後腦。
如果持續頭痛,並伴有惡心嘔吐,就有可能轉化成惡性高血壓了。晚上睡不著覺,眩暈耳鳴、心悸氣短、怎麼都不舒服。
輕柔按壓整個後背,使其全身放鬆;
按揉頭部,有熱麻感即可,重點關注百會穴、風府穴和風池穴,按壓它們數分鍾,直到酸脹難以忍受為止;
自上而下按壓整個膀胱經,重點取心俞穴、肝俞穴、腎俞穴,力度適中,直到透汗。
最後擦熱背部及其兩邊肋骨。
19.胃痛
胃痛的原因很多,按摩以下幾個穴位,可以暫時緩解疼痛。
拍抓後背,使整個後背放鬆;
用力按揉至陽穴、胃俞穴、中脘穴,直到胃痛緩解即可。
如果胃痛並沒有得到明顯緩解,就仔細尋找“阿是穴”,哪裏疼哪裏就是阿是穴,如果是老胃病的話,還會在背部胃相對應的反射區出現條索狀的異狀物和壓痛感。用手掌掌根揉阿是穴,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按壓,直到緩解胃痛為止。
對於頑固性胃痛,可以試著按揉腰背來緩解治療。先搓熱脊背,雙手沿著督脈路線自上而下反複提拿按揉,最好提拿五次。然後手掌自上到下按揉整個膀胱經,拇指再交替著從膈俞穴開始,一直按揉到三焦俞穴。反複按揉,直到後背出汗為止。尤其是注意胃俞穴。
20.消化不良
腹部的中脘、梁門、天樞配背部脾俞、胃俞,手腕上的內關、膝部的足三裏,按順序按揉,直到胃部舒服即可。
21.胃潰瘍
胃潰瘍是一種很常見的消化係統疾病。表現為慢性、周期性和上腹痛。
按揉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胃倉穴數分鍾,有酸脹感即可;
然後按揉腹部的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刮梁丘穴、陽陵泉穴,刺激胃黏膜更好地修複。力度的大小依據胃潰瘍患者體質來調整,以按摩後感覺舒適,症狀緩解為宜。
胃潰瘍也可以刮痧治療。
22.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
拍打整個後背,使其放鬆背部肌群;